首页 理论教育 “击敌不备”攻克龙岩

“击敌不备”攻克龙岩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常常化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孙子》原则。中央苏区时,红军久攻江西赣州不下,毛泽东建议转攻福建漳州,进军路上乘敌不备攻克龙岩。毛泽东建议转兵福建,攻打敌兵守备薄弱的漳州,以扩大苏区的影响。4月1日,毛泽东从水路赶到上杭。在中革军委紧急命令催促下,红五军团昼夜兼程,于4月14日如期到达龙岩,与红一军团会合。红一军团进军途中,必须攻取龙岩以作为两个军团集结的前进基地,也是为了拔掉进军路障。

毛泽东常常化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孙子》原则。中央苏区时,红军久攻江西赣州不下,毛泽东建议转攻福建漳州,进军路上乘敌不备攻克龙岩。

那是1932年春夏之交。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军部队攻打江西赣州受挫,急电调后方的毛泽东到前方参与指挥。毛泽东建议转兵福建,攻打敌兵守备薄弱的漳州,以扩大苏区的影响。红一军团与红五军团组成“东路军”。

4月1日,毛泽东从水路赶到上杭。经过调查了解,因战局发展的需要,毛泽东于4月2日致电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

“敌一部即入闽,我直捣漳泉部队必须更迅速更集中,否则敌占先着,我军将进退维谷,(红)五军团全部必须立即出发,取直径急行军……于十四日到龙岩。”

此电目的在于协调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更迅速更集中”地赶到龙岩集中兵力,形成“拳头”!

紧接着,毛泽东到白砂与红一军团领导人会合,率部到龙岩西部约五十里的大池圩隐蔽宿营,休整部队,侦察敌情,勘察地形。当获悉龙岩城守军是国民党军张贞第四十九师两个团和少量地主民团时,便同红一军团领导研究决定,向龙岩攻击前进。

4月10日拂晓,毛泽东和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乘敌不备,向龙岩发起进攻,在地方赤卫队协助下,消灭守敌张贞部一个多团,俘虏六百八十多人,缴枪九百多支,为漳州战役扫清外围打胜了第一仗。

第二天,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红一军团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攻打龙岩的经验,并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步骤。当天会后,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汇报龙岩战斗的“胜利原因”:

昨日胜利原因是:

甲、白砂休息一天,团结兵力。

乙、不顾坎市,直取龙岩。

丙、大池宿营,不去小池,击敌不备。

然未置全胜,则四十五师解决敌之前哨过缓,否则敌八团以及旅部可望全获。(《龙岩战斗胜利原因和岩永今后工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

关于军队行动问题,毛泽东在电报中判断:在此休整两天,“即直下漳州”。并指出:“目前粤敌是对江西取攻势,对福建取守势。但我军入漳,必能诱动该敌。”

在中革军委紧急命令催促下,红五军团昼夜兼程,于4月14日如期到达龙岩,与红一军团会合。毛泽东对漳州战役做出具体部署,4月19日攻克漳州,打了一个漂亮的围歼战。

中央苏区红军“东路军”远程奔袭福建漳州,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红一军团进军途中,必须攻取龙岩以作为两个军团集结的前进基地,也是为了拔掉进军路障。

红一军团攻占龙岩的“胜利原因”,毛泽东总结了三条:第一条“白砂休息一天,团结兵力”,其意义在于养精蓄锐,集中兵力;第二条“不顾坎市,直取龙岩”,其意义在于绝不分散兵力,突出攻击重点打歼灭战;第三条“大池宿营,不去小池,击敌不备”,其意义在于隐蔽宿营,封锁消息,麻痹敌人,以达成“击敌不备”的突然性。

“击敌不备”即《孙子兵法·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作战原则之化用。

“不备”,即敌人疏于戒备,没有战备。军事规律:有备无患,有备少患;无备招敌,无备挨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