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共顽固派的“季孙之忧”

反共顽固派的“季孙之忧”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在1941年1月。1月17日,蒋介石竟反诬陷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严正抗议。否则,顽固派将有“季孙之忧”,是玩火者必自焚。中共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经过坚决斗争,终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在1941年1月。事变发生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的身份对新华社记者发表关于“皖南事变”的谈话。

在谈话中,他借用了《论语·季氏篇》第一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这句话,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声讨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摧残抗日力量、破坏统一战线的滔天罪行。

这就是后来收入《毛选》第二卷《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其中说:

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动派必然是搬起石头打他们自己的脚,那时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75—776页)

“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6日。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其数十万军队准备进攻华中新四军,阴谋策划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在揭露蒋介石罪恶阴谋的同时,为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并致电新四军领导人项英,乘国民党军尚未部署就绪,迅速率部北移。

1941年1月4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共九千余人北移。6日,当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突然袭击。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7昼夜,除二千余人突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对方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牺牲。

1月17日,蒋介石竟反诬陷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严正抗议。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决定,1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同日,毛泽东发表了谈话,指出“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其目的在借中国人的手,镇压中国的抗日运动,巩固日本南进的后方,以便放手南进,配合希特勒进攻英国的行动。

毛泽东在谈话中揭露蒋、日勾结,蓄谋消灭共产党和打击人民军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提出了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撤退华中的“剿共”军,平毁西北的封锁线,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根本办法。

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国民党当局如能实行以上12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否则,顽固派将有“季孙之忧”,是玩火者必自焚。毛泽东义正词严地指出:共产党方面是珍重合作的,但必须国民党方面也珍重合作。老实说,我们的让步是有限度的,我们让步的阶段已经完结了。而国民党他们已经杀了第一刀,这个伤痕是很深重的。他们如果还为前途着想,就应该自己出来医治这个伤痕。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姿态,妥善处置相关事宜。这是他们自己性命交关的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尽最后的忠告。

毛泽东在谈话中引用《论语》“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这句话,意在警告国民党顽固派再做有碍国共合作之事,那么,非但是中共方面不答应,就连全国人民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不能容忍。到那时国民党的主要敌人就不再是日本侵略者了,而是愿意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体国民了。但如果国民政府采纳中共方面提出的12条正确意见的话,还不算迟,对国共合作的局面仍有挽回之机。中共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经过坚决斗争,终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