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是《书经》夸张的说法

这是《书经》夸张的说法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什么“血流漂杵”,纣王残暴极了,这是《书经》中夸张的说法。针对当时我国国内在商品生产问题上所面临的混乱思想,感到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毛泽东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多次深入探讨了商品经济问题。接下来毛泽东重点阐释了“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这一困扰很多人的难题。

1958年11月10日,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一文中说:

商品生产从古就有,商朝的“商”字,就是表示当时已经有了商品生产的意思。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完全错误的。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只是损失太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以致亡了国。说什么“血流漂杵”,纣王残暴极了,这是《书经》中夸张的说法。所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9页)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在一定区域、一部分经济工作者中出现了要求废除商品生产的“左”倾思潮。有的人急于要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废除商业,实行调拨;有的人主张人民公社搞自然经济,不要进行商品生产。

毛泽东对于部分干部和群众高涨的社会主义热情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同时认为,对于中国立即进入共产主义,并且废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则感到理论上还有未解决的问题。针对当时我国国内在商品生产问题上所面临的混乱思想,感到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

这时,毛泽东着手抓了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亲自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还指派陈伯达、吴冷西等人分头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针对问题召开一系列会议;另一方面号召读理论著作,主要有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及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的社会主义部分,力求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纠正“左”倾思潮,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主持召开由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大区负责人和省市委书记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 毛泽东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多次深入探讨了商品经济问题。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做了这个讲话,他指出:“我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比印度、巴西还落后”,所以“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针对部分干部和群众幻想消灭商品经济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在讲话中给予驳斥,他说:我国人民公社,不但种子,还有肥料、产品,所有权在农民。国家不给它东西,不进行等价交换,它的产品也不会给你。这一段时期内,只有经过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才能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全民所有制。毛泽东还说:“我们有了人民公社,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更要发展,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我们建国才九年就急着不要商品,这是不现实的。”

毛泽东严肃地指出,这些人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差别,他们的主张是错误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他批评道:“我们有些人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

接下来毛泽东重点阐释了“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这一困扰很多人的难题。他否定了当时在一定人群中流行的“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并论证了商品生产自商朝时即有的事实。

毛泽东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正确论述,基本澄清了在商品生产问题上所存在的混乱思想,给当时广泛存在的过于高涨、缺乏理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认识论降了温、减了速,在纠正要求废除商品生产的“左”倾思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为了让大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毛泽东在讲话中引用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名言,鼓励大家要敢于对现存问题产生怀疑,不要迷信书本,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迷信表面现象和人云亦云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