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批评民主人士梁漱溟时,就引用过孟子这句话。1953年9月16日至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不害羞,事情就难办了。毛泽东在批评梁漱溟的讲话中,引用了孟子“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批驳梁漱溟说他比共产党更能代表农民。这客观上肯定了孟子把“羞恶之心”作为性善之目的思想,并将其作为衡量是非的准绳。

(引用之四十)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第六章: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本章是孟子的性善论。这里孟子回答公都子提出的人性善恶的问题。既然说人性是善的,那么,怎么会产生出恶来呢?对此,孟子认为:从人的天赋资质来看,是可以使它善良的,这就是所说的人性善。至于有些人不善,甚至做了坏事,不能归罪于他的天赋资质,而在于后天的习染。人类的善良资质,孟子指的是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这些人人都有。这些资质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便是仁、义、礼、智,成为一种社会风范。这些共同的人性,不是外人给予的,而是人本身就具有的,只是没自觉认识它罢了。因此说,一经探求就会得到它,一旦放弃便会失掉它。人与人之间善恶不同,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其固有的天赋资质的缘故。

孟子的性善论,肯定了人的共同性的一面,但他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它的差异性的一面,特别是阶级社会里人性的差异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既承认有共同人性,也承认有差异性,在阶级社会里,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不是相反。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孟子讲人的善良资质,具体指“人皆有之”的“四种心”,而“羞恶之心”首当其冲。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批评民主人士梁漱溟时,就引用过孟子这句话。

1953年9月16日至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批判民主人士梁漱溟的错误思想。在京全国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梁漱溟作为政协委员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上做主题讲话,指名道姓批评梁漱溟的“错误思想”。其中说道: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不害羞,事情就难办了。说梁先生对于农民问题的见解比共产党还高明,有谁相信呢? 班门弄斧。比如说,“毛泽东比梅兰芳先生还会做戏,比志愿军还会挖坑道,或者说比空军英雄赵宝桐还会驾飞机”,这岂不是不识羞耻到了极点吗?所以梁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正经的问题,又是一个不正经的问题,很有些滑稽意味。他说他比共产党更能代表农民,难道还不滑稽吗?(1953年9月16日—1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的主题讲话)

梁漱溟是大学教授、“农民问题专家”,在当时提出了一种错误论调,要求我们新中国的人民政府成为“无色透明政府”,宣扬政府不能带有党派色彩,应当成为超阶级的“无色透明体”。这实质上要共产党放弃对国家的领导,为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批评、帮助,但在批评方式上是欠妥当的。

毛泽东在批评梁漱溟的讲话中,引用了孟子“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批驳梁漱溟说他比共产党更能代表农民。共产党是搞农民运动的,梁漱溟说这话不仅滑稽,而是不知羞耻。这客观上肯定了孟子把“羞恶之心”作为性善之目的思想,并将其作为衡量是非的准绳。但是,毛泽东是在激愤情况下讲这番话的,由孟子之语引发出来的话,如“人不害羞,事情就难办了”“岂不是不识羞耻到了极点吗”“很有些滑稽意味”,等等。未免语言过激,口气过急,情绪失控,使批评滑向了贬损,使孟子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力量。当然,毛泽东如此引用孟子的话,情况并不多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