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偷取一世

不偷取一世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现有文献记载,毛泽东最早接触《管子》,是1913年冬他在湖南第四师范读预科时,在“修身”课堂听杨昌济老师讲课时提到《管子》。这年7月,袁仲谦“因期满退职”,不在一师任教。毛泽东在四师求学期间留下《讲堂录》一册。据《毛泽东早期文稿》整理者查核,毛泽东关于《管子》一段笔记,系杨昌济日记的大意缩编。换句话说,毛泽东的研习《管子》,开始于杨昌济的教诲。

据现有文献记载,毛泽东最早接触《管子》,是1913年冬他在湖南第四师范读预科时,在“修身”课堂听杨昌济老师讲课时提到《管子》。

毛泽东就是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据1914年出版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览》记载:1913年杨昌济在四师教预科修身,袁仲谦则任预科国文、习字教员。1914年春,四师合并于一师,这时杨、袁二人到一师继续任教。这年7月,袁仲谦“因期满退职”,不在一师任教。

毛泽东在四师求学期间留下《讲堂录》一册。《讲堂录》四十七页,九十四面。笔记用的是直书九行纸本,前十一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三十六页主要内容是听课笔记,也包括一些读书札记。记录时间是1913年10月至12月。

《讲堂录》修身课记录内容,很多与杨昌济有关著作内容相同;而国文课记录的内容,大多是听讲韩愈文章的课堂记录,也有毛泽东自己阅读韩文的笔记。这一部分可能是听袁仲谦讲国文课的记录。

1913年11月15日,杨昌济先生讲“修身课”,毛泽东在《讲堂录》中的记载,表明杨先生讲到《管子》:

《管子》:不偷取一世。人之爱情,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现在之群,固致其爱情,不待言矣。然而千载以上之人,千载以下之人,其致其爱情,亦犹是焉。不观乎人心乎,其读史也,则尝思慕忠贤;其置产也,则务坚其契约,故曰人无有不善也。(《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90页)

“不偷取一世”见《管子》首篇《牧民》:

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据《毛泽东早期文稿》整理者查核,毛泽东关于《管子》一段笔记,系杨昌济日记的大意缩编。据杨昌济在《论语类钞》中说,此段写于戊戌(1898)年。可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6—27页、第73页。又可参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校订本)1914年10月21日之修身问题。这说明,毛泽东关于《管子》这段课堂笔记,来源于恩师(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换句话说,毛泽东的研习《管子》,开始于杨昌济的教诲。

对比青年毛泽东的课堂笔记与《管子》的原文节录,使我们知道:管仲要求执政者“不偷取一世”,是为了实现“民无怨心”,讲的是“治政”;杨昌济先生借用“不偷取一世”这个命题,阐述“人之爱情”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并由此推导出“人无有不善也”的结论,讲的是“修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