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讳疾忌医就要欢迎他

不讳疾忌医就要欢迎他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扁鹊退了出去,桓侯又不高兴。蔡桓公是蔡国的国君,文中又称蔡桓侯。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扁鹊诊断出蔡桓侯有病,三次劝他赶快治疗。可是,愚蠢的蔡桓侯却一再不肯承认自己有病,不接受治疗,终因病情加重不可救药而死。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

“讳疾忌医”是《韩非子》中又一个精彩寓言故事。它出自《喻老》篇。原文是: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虽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把这个文言寓言译成白话,大意是说:

扁鹊谒见蔡桓侯,站了好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皮肤,不赶快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了出去,桓侯说:“医生总喜欢治没有病的人来做功绩。”

待了十天,扁鹊又来朝见,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不赶快医治会更加严重。”桓侯没有应答。扁鹊退了出去,桓侯又不高兴。

待了十天,扁鹊再来朝见,说:“您的病在肠胃,不赶快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又没有应答。扁鹊退了出去,桓侯又不高兴。

待了十天,扁鹊又来朝见,望见桓侯转身就走。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走的原因,扁鹊说:“病在皮肤,药水和药熨的力量就能达到;病在筋肉和皮肤之间,石针的力量可以达到;病在肠胃,火剂汤的力量可以达到;病在骨髓,即使是掌人生死的神也不能把它怎么样!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自请为他治病啊。”

五天以后,桓侯的病发作,派人去寻求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也就死去。

后人把这个故事中蔡桓公的行为概括为:讳疾忌医。

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内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等,他用看气色、听声音、问病情、按脉搏四种方法诊断,医术高明,治好许多患重病的人,人称“医圣”。蔡桓公是蔡国的国君,文中又称蔡桓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扁鹊诊断出蔡桓侯有病,三次劝他赶快治疗。可是,愚蠢的蔡桓侯却一再不肯承认自己有病,不接受治疗,终因病情加重不可救药而死。此后,人们就把这种现象叫作“讳疾忌医”,进而用它来比喻掩饰错误缺点,不肯接受别人规劝,不愿改正的行为。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28页)

毛泽东在文章中引用“讳疾忌医”这个人们习用的典故,对它赋予了新的意义,用以一方面告诫那些犯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错误的人,正确对待错误,及时纠正;一方面要求大家对待犯了错误而愿意改正的同志,采取欢迎和帮助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