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之萌于街者莫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公族子弟,郑简公时担任郑国的正卿。发布法律条文,保障公私合法利益。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子产治郑用五年时间才做到“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而农民运动只用一年时间就使一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甚至“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人们用来形容社会秩序安定、官民道德水准较高的成语“道不拾遗”,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子产治郑”故事: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之萌于街者莫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

春秋时期的郑国,是个二等侯国,夹在齐国、楚国这些大国中间。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公族子弟,郑简公时担任郑国的正卿。他的父亲子国原任郑国大司马,因改革田制被杀。前543年,郑国正卿子皮授政给子产。他执政之始,继续整理田洫,开亩树桑;又定成“丘赋”制度。发布法律条文,保障公私合法利益。辅佐郑简公二十余年,对内主张惠民去奸,不毁乡校,开放议政风气;对外注意利用时机,积极开展小国外交,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他还明确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观点,反对迷信活动,对发展我国古代无神论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非子》记载的“子产治郑”故事是这样的:

子产担任郑相,郑简公对子产说:“喝起酒来都没法尽兴。放祭品的器具不够大,钟鼓竽瑟不够响,我的事务不能专一,国家不安定,百姓不太平,耕战之士不能和睦相处,这些也算你的过失了。你有你的职事,我也有我的职事,咱们各自管好自己的职事吧。”子产下朝后,经过五年的政事经营,国内没有盗贼,路不拾遗,桃树枣树的果实遮蔽街道,也没人伸手去摘,锥子刀子丢在路上,三天内就有人送回。这种情形,其后三年不曾改变,民众没有挨饿的。

“道不拾遗”,也作“路不拾遗”。原意是说东西掉在路上不会有人捡了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20世纪20年代,由于社会腐败动荡,湖南中部一些乡县土匪横行,赌博风起,痞子流窜,案件频仍,社会秩序异常混乱。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各地农民纷纷起来组织农民协会,把乡村管起来,社会风气为之大变。

1927年春天,毛泽东调查了湖南五县的“农运”情况,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肯定了“农运”在整肃社会风气上的作用:

事实上,贫农领袖中……他们自己在那里努力禁牌赌,清盗匪。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22页)

毛泽东用“道不拾遗”这一成语,热情地赞扬了农民运动所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秩序。子产治郑用五年时间才做到“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而农民运动只用一年时间(1926年3月至1927年1月)就使一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甚至“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