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守之乐其乐的乐含义

太守之乐其乐的乐含义

时间:2023-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庐陵欧阳修也〔7〕。文章主要叙述了欧阳修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畅饮的欢快情景和亭外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色。写亭的近景“有亭翼然”,仅此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像后世人们常用的觥筹交错、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山肴野蔌均是出自本文的成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4〕,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5〕,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6〕,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7〕

【注释】

〔1〕蔚:荟萃,聚集。蔚然:指树木茂盛。

〔2〕翼然:像鸟展翅的样子。

〔3〕秀:茂盛。

〔4〕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

〔5〕蔌:菜。

〔6〕觥筹:酒杯和酒令等。

〔7〕庐陵:今江西吉安市。

美文共赏

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文章主要叙述了欧阳修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畅饮的欢快情景和亭外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和初见政绩之后的喜悦心情。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景和抒情的自然结合。写到亭子的远景,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姿态,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均是山间习见之物,以此下笔,切景切境。同时,“出”“开”联属,“开”是“出”的后果;“归”“暝”联属,“归”是“暝”的前提。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写亭的近景“有亭翼然”,仅此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一幅幅生动的风景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像后世人们常用的觥筹交错、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山肴野蔌均是出自本文的成语。

本篇名句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们的欢乐;人们知道同太守游山而欢乐,而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欢乐而欢乐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