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史(五首)

读史(五首)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这首诗的咏史对象是两位汉初人物,韩信与召平。韩信年轻时生活潦倒,却忍辱负重、胸怀大志,最终成为西汉开国功臣,拜将封侯。这首诗借用尹吉甫杀子、郑袖争宠、弘恭构陷萧望之、赵高谋害李斯四段历史故事,描述了人间种种骗局与阴谋,并予以激烈批判。

唐·白居易

其 一

楚怀放灵均a,国政亦荒淫。

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

是时刑方措b,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

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题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读史》五首中的第一首,是诗人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有感而发所作。诗中对比历史上屈原和贾谊的政治悲剧,得出一番“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的奇警议论,推翻了世人心目中普遍认为的屈原比贾谊更值得同情的观念,提出身处乱世、怀才不遇实属正常,而身处盛世、怀才不遇才是最可悲的。这篇议论卓尔不群,言他人所未言,开创了咏史诗中的翻案文章,对宋人影响深刻。

【注释】

a 楚怀: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灵均:即屈原,屈原号灵均。

b 刑方措:刑法搁置不用,喻指政治清明。《汉书·文帝纪》:“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其 二

祸患如棼丝a,其来无端绪。

马迁下蚕室b,嵇康就囹圄c。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d,颍川有巢许e。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f,世路多艰阻。

寄谢伐檀人g,慎勿嗟穷处。

【题解】

这首诗仍然运用对比手法,以历史上四个典故为例证,说明“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的人生道理,表达了诗人厌倦仕途、宁愿回归自然隐居田园的淡泊追求。在诗人看来,司马迁和嵇康虽然一世英才,但却不懂得明哲保身,以至于身遭戮辱、无力奋飞,这样的境遇远不如“商山四皓”与巢父、许由隐居山林,虽然贫穷,却能够身心安泰。入世与出世抉择,向来是古人咏史中常见的题材,此诗的特点在于尤以议论、说理见长,文字通俗易懂,这正是白居易诗歌的典型风格。

【注释】

a 棼丝:乱丝。

b 马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蚕室:本指养蚕的处所,后引用为受宫刑的牢狱。

c 囹圄:监狱。

d 商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城西,因形似“商”字得名。黄绮:指“商山四皓”中的夏黄公与绮里季。“商山四皓”是西汉初年四位著名的隐士。

e 颍川:颍川郡,以颍水得名,在今河南。巢许:巢父和许由。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以放牧为生。

f 羁鞅:束缚。

g 寄谢:告知。檀:檀木,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木质坚硬,气味芬芳。

其 三

汉日大将军a,少为乞食子。

秦时故列侯b,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晔c,园中发桃李。

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枳d。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题解】

这首诗的咏史对象是两位汉初人物,韩信与召平。韩信年轻时生活潦倒,却忍辱负重、胸怀大志,最终成为西汉开国功臣,拜将封侯。而召平年轻时为秦朝列侯,年老后竟成为一介布衣,种瓜东陵。表面看来,韩信是成功者,召平是失败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因功高盖主反而遭到朝廷杀戮,召平却能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并且还将自己的处世之道传授给丞相萧何,使萧何免于被刘邦猜忌。这一系列变化中反映的就是白居易所说的“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的道理。以史为鉴,在荣辱沉浮中皆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即是这首诗要告诉读者的生活智慧。

【注释】

a 大将军:指汉初著名军事家韩信。韩信发迹之前曾经穷困潦倒,乞食为生。详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b 故列侯:指故秦东陵侯召平。《史记·萧相国世家》曰:“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

c 晔:光彩夺目的样子。

d 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

其 四

含沙射人影a,虽病人不知。

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b,掩鼻戮宠姬c。

弘恭陷萧望d,赵高谋李斯e。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

人事虽可罔f,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题解】

这首诗借用尹吉甫杀子、郑袖争宠、弘恭构陷萧望之、赵高谋害李斯四段历史故事,描述了人间种种骗局与阴谋,并予以激烈批判。诗人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坚信一切骗局的真相总将大白于天下。尹吉甫之妻、郑袖、弘恭、赵高等人虽然一时得逞,然而在史书记载里,他们终究恶名昭著、遗臭万年。在诗人看来,这些真相的揭示有赖于天道和鬼神的襄助,然而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这又何尝不显示了历史本身的无私与公正。

【注释】

a 传说水中一种叫蜮的怪物,看到人影就喷沙子,被喷之人就生病死亡。比喻暗中诽谤或中伤他人。

b 西周宣王时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故事,见《太平御览》卷九五零引《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之,伯奇自死。”

c 战国时楚怀王夫人郑袖的故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下》。

d 西汉元帝时佞臣弘恭、石显蒙蔽皇帝,谋害丞相萧望之的故事。详见《汉书·萧望之传》。

e 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先联合李斯拥立秦二世,又在二世面前构陷李斯,自己独揽大权。详见《史记·李斯列传》。

f 罔:迷惑、蒙蔽。

其 五

季子憔悴时a,妇见不下机。

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

去妻不敢视b,妇嫂强依依c。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

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

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d。

【题解】

这首诗采集战国苏秦和西汉朱买臣的历史典故,化用《史记》和《汉书》的语言,翻文为诗,生动地揭示了古代社会重视名利胜于亲情的冷漠人心,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在苏秦和朱买臣的典型事例中,苏秦之嫂与朱买臣之妻固然道德有亏,然而真正导致此类家庭悲剧的根源还在于社会导向的急功近利。白居易此诗即是站在这个角度上对社会人心予以规谏,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注释】

a 季子: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字季子。据《史记·苏秦列传》载,其人早年游学数岁,徒劳无功,受到家人的嘲讽和鄙视,后立志发迹,终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b 指不安贫贱、与朱买臣离婚的前妻见到做官后的朱买臣,不敢直视。据《汉书·朱买臣传》载:“(朱买臣)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c 指苏秦妻、嫂“不敢仰视”、“委蛇蒲服”的丑态。

d 妻孥:妻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