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篇孝悌

第二篇孝悌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询问孝道,我回答说‘不背弃礼义’。”其,指儿子;之,结构助词。言下之意是做儿子的要保重自己身体,以免父母忧虑,从而告诫孟武伯要自我珍重。

§12子曰:“弟子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注】

①弟子:子弟,年轻人。

②入:回到家里。下文“出”,出门。入与出为互文,表意虽有所侧重,实际则相互补充。

③弟:同“悌”,敬重兄长。

④泛爱众:博爱,兼爱。

⑤亲仁:亲近仁人。

⑥文:传统文化,如《诗》《书》等知识。

【译】

孔子说:“年轻人无论回到家里,还是出门在外,都要孝顺父母和其他长辈,敬重兄长,言行谨慎,恪守信用,多多爱护别人,亲近仁人,做到了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就要用来学习传统文化。”

§1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注】

①在:在世。

②其志:父亲的志向。父亲在世时,凡事由父亲做主,做儿子的要观察父亲的志向所在,以便届时继承其遗志。

③没:同“殁”,逝世。

④其行:父亲的行事准则。

⑤三年:形容时间长,并非确数。

⑥道:为人处世的主张,包括用人之道。其前提是父之道必须合乎仁义准则。这是针对当时社会歪风邪气而言的。

【译】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所在;父亲逝世之后,要留心记住他的行事准则。能在父亲逝世多年之后不改变他生前主张的,可以称得上孝了。”

§1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注】

①孟懿(音意)子:姓孟孙,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鲁大夫孟僖子之子,师事孔子。

②违:背弃礼义。

③樊迟:名须,孔子学生。

④御:驾车。

⑤对:回答。

⑥何谓:即“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译】

孟懿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背弃礼义。”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询问孝道,我回答说‘不背弃礼义’。”樊迟说:“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事奉他们;逝世之后,要依礼安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

§1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注】

①孟武伯:仲孙彘(音至),孟懿子之子,师事孔子。

②唯其疾之忧:即“唯忧其疾”。其,指儿子;之,结构助词。言下之意是做儿子的要保重自己身体,以免父母忧虑,从而告诫孟武伯要自我珍重。

【译】

孟武伯请教孝道。孔子说:“做儿子的要体谅父母担忧的只是儿子万一生了疾病。”

§1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注】

①子游:姓言,名偃,孔子学生。

②是:通“祇”,只。

③有:有人。孔子以为对待父母,仅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尊敬他们。

【译】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当今所谓孝顺的人,只认为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如果这样认识的话,那么连狗与马都能有人饲养它们。不尊敬父母,拿什么与此区别开来呢?”

§1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注】

①子夏:姓卜,名商,孔子学生。

②色:言行要顺从长辈的脸色。

③弟子:子弟,年轻人。

④先生:长辈。

⑤馔(音赚):享用食物。

⑥曾:表反诘的语气助词,犹难道。

【译】

子夏请教孝道。孔子说:“顺从长辈的脸色说话做事最难!有事情,晚辈为长辈效劳;有酒食,让给长辈享用。难道仅仅这样就算孝了吗?”

§18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注】

①闵子骞:姓闵,名损,孔子学生。

②间(音见):非议。

③昆:兄。

【译】

孔子说:“真孝顺呀闵子骞!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一句非议。”

§19子曰:“事父母,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注】

①几:微,悄悄。

②谏:用好话加以劝阻。

③见:同“现”,披露,表达。见志,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见。

④劳:辛苦。

【译】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发现父母有什么过错,要悄悄地用好话加以劝阻;表达了自己意见之后,如果父母不接受,仍要孝敬他们,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即使自己受苦受累,对父母也不应有半句怨言。”

§2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注】

①年:年纪。

②喜:为其健在而高兴。

③惧:为其日渐衰老而忧虑。

【译】

孔子说:“对于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此为他们健在而高兴,一方面因此为他们日渐衰老而忧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