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词曲写作基础知识

诗词曲写作基础知识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学的共同特点。要传承优秀的中国古代诗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除掌握前几章我们介绍的一些知识外,还必须了解诗歌的其他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欠”即“欠身”,指上半身动作,胸部动作。本言诗之曲度节奏,非以曲名体也。然韩、孟联句,又自古诗而转为排律耳。以伯喈父子及《孔雀东南飞》作为标准。阮籍咏怀诗,最为世人重视;嵇康幽愤。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学的共同特点。同时诗词曲作为传统文学中最精粹的形式,又能展现中华文化载体——汉字音形义合一的优点,经过历代诗人文士的加工创造,形成丰繁的体式和严谨的格律,富有声韵上的音乐美、章句上的结构美和意象中的图画美。比兴、用典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意蕴深厚,风格高雅。历代诗歌皆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和风采,并与上古以来就具有的人文精神通贯始终,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仁取义”“守正祛邪”“先忧后乐”“天下为公”“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品质,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要传承优秀的中国古代诗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除掌握前几章我们介绍的一些知识外,还必须了解诗歌的其他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一、古诗异名

一曰歌:歌字从欠,从哥声。“哥”字从二可,可字义为“肩挑”,荷担(从运送土石),二可上下叠加所造成的“哥”,表示的是“服过二次徭役,资深服役者”。“欠”即“欠身”,指上半身动作,胸部动作。“哥”加“欠”表示“资深服役者的胸部动作”“资深服役者用声音抒发胸怀”。故“歌”本义是:资深服役者传唱、吟诵的民谣。毛公以为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散举则歌为总名,未必合乐也。今通言诗歌,凡七言古体诗,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皆谓之歌行,不复更问通别矣。古有《击壤歌》《南风歌》等。

二曰谣:谣,言歌声消摇也。古文中没有音乐、只是唱歌叫作谣。“韩诗外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盖歌必有曲度节奏,谣则但摇曳咏诵之,儿童皆能为,故曰童谣也。凡言通俚俗曰谣,故其词必浅近。后世为谣,虽以摇曳咏叹出之,亦不能无节奏曲度也。”古有《康衢谣》《白云谣》。

三曰吟:吟,声调抑扬顿挫地念。庄子“依树而吟”,楚辞“行吟泽畔”,前汉郊祀歌“吟青黄”,盖歌咏亦曰吟也。呻吟悲切如蛩鸣,故谓之吟。世传卓文君《白头吟》,古乐府辞有《龙头吟》。

四曰咏:咏,歌也,从永从言,长言也,永言也。字本作永。《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大抵诗之以讽永微婉出之者谓之咏,风韵悠扬者谓之咏。《汉书》:东方曼倩“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王仲宣有《咏史诗》,颜延年有《五君咏》。

五曰唱:“一倡而三叹”(指一人唱歌,三人相和。)。玉篇引作唱,其义一也。广韵:“发歌曰唱。”盖唱者昌也,出口昌言谓之唱,犹永言为咏也,故广韵亦作晿,集韵亦作昌。在人为倡,在言为,在口为唱,其义一也。今凡昌言其事者谓之唱,昌言其事者古人所无,魏武帝始有气出唱。

六曰叹:叹,吟也。《礼记·檀弓》:“戚斯叹。”叹吟息也,愤恚转深,因发吟息也。又郊特牲:“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则赞美之词亦曰叹也。盖感而发声,举谓之叹,无歧于悲愤与赞扬也。古乐府辞有《楚妃叹》《明妃叹》。

七曰操:操,把持也。《范书》曹褒传:“歌诗曲操,以俟君子。”章怀注引《刘更生别录》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不失其操也。古者操琴而歌,遂名其歌曰操;琴有君子之德,故亦有操守之意。”古有《思亲操》《襄陵操》,世传孔子有《龟山操》,伯牙有《水仙操》。

八曰曲:易系辞:“曲成万物而不遗。”诗秦风:“乱我心曲。”曲者,委曲也,曲折也。宋大夫曰:“其曲弥高者和弥寡。”本言诗之曲度节奏,非以曲名体也。曲高云云,犹云节奏高也。后世言诗之高下长短,委屈尽情,以道其微者谓之曲。汉武帝有《落叶哀蝉曲》。

九曰哀:哀,闵也,伤也。《诗·小雅》:“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曹子建、王仲宣有七哀诗。吕向曰:“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闻目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何义门曰:“情有七而偏主于哀,惟其所遭之穷也。”

十曰怨:恨而不怒曰怨,见于诗歌曰怨辞,或曰怨。世传王昭君怨诗,古有《昭君怨》《明妃怨》《寒夜怨》。

十一曰愁:发言以纾恨曰愁。古乐府辞有《独处愁》,张平子有《四愁》。

十二曰思:心有所思发于歌咏谓之思。《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以思名篇者,古乐府辞有《所思》,李太白有《静夜思》。

十三曰弄:弄者义犹操也,操琴而歌曰操,弄篴而和曰弄。《晋书·桓伊传》:“王徽之泊舟青溪侧,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篴,试为我一奏。’伊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世传桓伊三弄者也。其后梁武帝有《江南弄》。

十四曰乐:言快乐曰乐,与哀怨相反者。齐武帝有《估客乐》,臧含文有《石城乐》。

十五曰引:《说文》:“引,开弓也。”象引弓之形,以手拉之使长曰引。易系辞:“引而伸之。”此引之本义也。凡事之说明原委,详其本末,如绳之牵引,亦曰引,则其义与叙同。古乐府辞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蔡伯喈有《思归引》。

十六曰行:引有纾徐之致,行有畅发之义。挥洒自如如行书,空灵舒卷如行云;或如兵车骑阵,或如长江大河;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谓之行。古有《悲哉行》《伤哉行》。唐人长歌多曰行,或曰歌行;古有《怨歌行》《放歌行》。

十七曰别:言离别曰别,与近体诗中专言送别留别者不同。盖原别之痛,而涉及他诸苦恼,往往哀感动人。杜少陵始以别名诗,如《无家别》《垂老别》。

十八曰辞:辞者因其立辞之意云尔,本通名也。汉武帝有《秋风辞》。

十九曰篇:本其名之意曰篇,亦通名也。曹子建有《京都篇》《白马篇》。

二十曰联句:数人合作一诗,人一二句相联,曰联句。始柏梁台诗,六朝唐人亦多有联句者,而韩、孟联句尤盛。然韩、孟联句,又自古诗而转为排律耳。

二十一曰集句:集古人成句以为诗,始傅长虞集周易、集左传、集孝经、集诗经句。至宋石曼卿、王介甫,尤喜集前人诗句著之己集之中。或有专集一人之诗,如后人集杜工部诗句,集李义山诗句是也。

二十二曰号:随口宣号,草率速就,谓之口号,或曰口占。唐人喜为之,然只宜于近体短章。王右丞、李供奉并有口号。

二十三曰骚体:即秋风辞之类。唐人为之,名曰骚体耳。

二、以时代分体

季汉体:是指邺中诸子以前的诗,以及同时代而不入诸子之流的,总称为季汉体。以伯喈父子及《孔雀东南飞》作为标准。伯喈温雅安徐,颇好修裁,上观苏、李等作品,能够自成一体,在婉约之中,兼有悲怨,子桓心绪较多些。蔡文姬一篇悲愤,历叙流离,婉曲赴节,隐轸裴回,意同辞质,杜少陵之所祖。孔雀东南飞,杂述妇女情事,口吻完全相像,言辞淳朴,而杂以温丽,白居易时复效之。皆千古纪事诗之宗。

建安体: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当时的作者以曹氏父子及邺中七子为主,丁、路、邯郸、杨、繁等人属于其中。关于建安体我们在第二章详细介绍过,此处不再重复。

黄初体:魏文帝时,建安体以外的诗,称黄初体。

正始体:魏齐王芳时,嵇、阮诸公之诗,向子期、刘伯伦、夏侯太初等人属之。阮籍咏怀诗,最为世人重视;嵇康幽愤。然四言之体是其杰作。

太康体:晋武帝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元;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诸公之诗,张茂先、张季鹰、傅休弈、傅长虞、束广微、孙子荆诸人属之。正式群才,变化无多;二陆、两潘,始工咏物。于古诗言志之外,另辟蹊径;而堆砌排比,大异前此空灵矫健之格。而五言为赋;古诗之曹、王为再变,至潘、陆而三变。其不变者,惟茂先、太冲数人。

士衡兄弟,花萼交辉,其才高词瞻,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雅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压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安仁固亦一代作者,然如剪彩为花,虽无色烂然,而绝少生韵,诗之流品且在士衡之下。虽有“潘江陆海”之喻,然只以文而言也。左太冲则朗润秀发,风骨峻上,拔出众流之中,雄峙诸家之上。其胸次高旷,托意深远,陶冶汉魏,自铸伟词,允为太康之首选。

三张并称,棠棣竞爽,而景阳畅茂,超兄迈弟,亦一代之杰!茂先则浓丽清婉,略嫌藻饰,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虽复千篇,犹一律耳。广微补亡之作,抗志古初,摛辞安雅,亦晋代四言之佳者;然平舒之势,略无驰骋,以言上比曹公,下方越石,则依腔抚势,膛乎后矣。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当西晋之末,又有特起之二宗,卓然在潘、陆、张、傅诸公之上,可与太冲鼎足者,则刘越石、郭景纯。越石英雄失路,万绪悲凉,能为凄厉之音,最有清刚之气,足以继武曹公、仲宣,而下开杜陵之风;其赠卢谌诸作,随笔倾吐,感激豪宕,拉杂繁会,自成绝响。景纯则托游仙以咏怀,述道家以寄慨,舒身世之坎坷,发幽怨于无端,变永嘉之平淡,并中兴之龙象,而诗中说理一派,遂托始于郭公。乃至刘、郭四变。

元嘉体:三百零五篇之美,独在国风,其次则雅,至于三颂,则朴质已甚,文士弗尚。盖性情之用,发于心曲;天籁所起,无待学问。自项籍、刘季、苏、李之诗,出匹夫武士之口,而为天下所宗,其流极乎十九首、曹、王、阮、左、刘、郭之辈,皆与十五国风同归。谢宣远、张子房诗,独追二雅,世谓麟角,而厥势未张。故元嘉体者,数颜、谢、江、鲍诸公之诗,袁阳源、谢惠连、王景元、王僧达之流属之。颜延年追踪平原,益工咏物;谢客山水之作,体物缘情,大变前规,从洗练以出自然,自排比以反空灵,而格调益美,声律渐细;参军五言,类谢客而减其自然,然乐府新辞,则奇调独创。此三家者,殊途同归,而并与前此国风异派。惠连、文通,则接武而起,稍益温丽耳。盖诗至元嘉而五变。

永明体:齐武帝时,沈、谢、王、任诸公之诗,陆佐公、范彦龙、萧氏父子,凡齐梁诗人均属之。永明之末,沈隐侯、谢宣城、王元长,并贵游公子,声气相通。而周彦伦妙识音律,王元长始以四声为诗,体文诗格,已啓唐律,玄晖尤多唐音,大为古近诗体衍变之枢。一时号永明宫商之论,元长启之,沈、谢和之,特王、谢早卒,休文老寿,历任三朝,名位亦隆,而“四声八病”之说,遂归之沈约。

齐梁体:通两朝言之:齐梁之际,诗人相接,自沈、谢、王、萧而外,张思光、孔德璋、刘士章、陆韩卿、王元礼、张士简、何仲言、刘孝绰、吴叔庠、丘希范、柳文畅、徐士缋、庾子慎,莫不连镳接武,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思垂千载。词章之盛,上掩建安;声律之工,下启唐贤。然写景咏怀之作,至永明而稍穷。故梁简文帝,始为新体,以闺襜之什,代山川之胜,矜才使艳,难言方雅;匀粉调香,流为轻薄。此诗格七变也。

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诗自永明以后,新声日变,迄于简文、湘东、子慎、仲言,已成唐律。先是范彦龙《巫山高》,已为五律之滥觞;二帝所为《折杨柳》《咏阳云楼檐柳》诸作及子慎《春夜应令》,仲言《慈姥矶》,孝穆、见颐所为《关山月》,子山《咏书屏风》,萧仁祖《上之回》,置之王、杨、沈、宋之集,不复易变;而孝穆别《毛永嘉》一篇,前四句竟成开门对。五言律诗,不始于王、杨、沈、宋,而成于徐、庾诸公。至子山《乌夜啼》,直开唐人七音律体;汤惠休《歌思引》、简文《乌楼曲》,并七绝之先声。至于《子山和侃法师》《别周尚书》,则居然唐人五绝。其他如《燕歌行》,则唐人七言古也。盖唐诗各体,已粗备于此时。虽上承永明宫商之论,而声律之工巧,实为永明所无。雪霰霜冰,由来有渐。近体不自唐人始,此汉魏以来诗格之八变也。

唐代诗歌:关于唐代诗歌的特点、流派、分期等我们在第三章中有过详细的介绍,作为学习和写作诗歌,这些知识是必须了解的,我们在此不再叙述。

宋初体:王元之、林君复、寇平仲诸公之诗及九僧、西昆诸家属之。

元佑体:哲宗时苏、黄、秦、陈之诗,王、曾、张、李诸人属之。

南宋体:陆、范、杨、尤四公之诗,而四灵及严沧浪、谢皋羽、邓牧心诸遗民属之。北宋初兴,诗格一变,广陵南下之后,大体就衰,则宋诗之时序,自可分为两期。唯南北中分之时,南人犹守西江之绪,北人别奉眉山为宗,此则同在一时,而诗派自异。

弘正体:明弘治正德之际,何、李七子之诗,而吴中四子及杨升庵诸人属之。

嘉靖体:明世宗时王、李七子之诗。

清初体:康熙吴梅村、王渔洋、朱竹垞为之首,而宋荔裳、施愚山、赵秋谷、查初白之流属之。

乾隆体:乾隆、嘉庆时诸公之诗,以沈归愚、袁简斋、蒋心余、赵瓯北为之首,而黄仲则、张船山、杭堇甫、历太鸿诸人属之。大抵清诗初承明习,而好诋诃明人,综其所得,远在明人之下。

三、以作者分体

以作者分体,我们在前几章中曾经做过介绍,我们只做简单的回顾,不具体进行叙述。

十九首体:作者不详,有枚叔、傅武仲、张平子、蔡伯喈之作,然不可考据,且皆推测之词。

苏李体:是指苏武、李陵河梁酬赠诗。自建安以后,摹拟者众多,遂成为一体。

曹王体:即建安体,是以曹操父子为裘领,故谓之曹王体。

陶体:晋宋之间,陶渊明出,以风华清靡之语,写田园景物之诗,于古来诗派,别树一宗。

谢体:谢灵运山水诗一派。

颜谢体: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于元嘉之际,世称颜谢体。

江鲍体:江淹鲍照之诗,本不同派,后世以其齐名,而称之为江鲍体。在元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从;鲍照、颜延之,并一时之杰。摹写山水之篇,体貌风物之什,得其神情。后世咏山水诗者,以谢为宗,犹记山水者宗擅长也。汤惠休称谢诗如出水芙蓉,颜诗似镂金错彩,后世遂谓一本自然。鲍照专工乐府,情词慷慨,拟迹颜、谢,殆介其中。其制形状貌,体物缘情,得景阳之咏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叔源,驱迈疾于延年,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俗险者多以付之鲍照。稍后江淹亦诗思清绮,尤善摹拟,华茂闳美,继轨前贤,与鲍照齐称江鲍。

何记室体:记室(何逊)诗亦在永明风气之中,而自有清真之气,唐人有效仿何逊体诗。

徐庾体:徐陵(孝穆)、庾信(子山)之诗,其初皆效简文《宫体》。

王魏体:初唐诗人,本陈隋遗彦,犹是徐、庾云礽。唯王绩(无功)、魏征(玄成),本之魏晋,风格迥异,是宜别作一体。

上官体:上官仪(游韶)效徐、庾婉媚之作,当时化之,号上官体。

四杰体:王勃(子安)、杨炯(盈川)、卢照邻(升之)、骆宾王(义乌)四人诗体略同,是所谓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被世人称为四杰体(参见第三章)。

唐代其他以作者命名的诗体,如四友体、刘希夷体、张若虚体、沈宋体、陈子昂体、张九龄体、杜甫体、李白体、王维体、孟浩然体、储光羲体、高适体、岑参体、高岑体、元结体等皆是初唐和盛唐时千古一盛的诗篇。这在第三章中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中唐以后还有韦应物体、刘长卿体、大历体,元白体、白居易体、韩愈体、柳宗元体、王孟韦柳体(注:王维、孟浩然是盛唐诗人)、孟东野体、贾岛体、李贺体、张(张籍)、王(健)体、卢纶体、温庭筠体、李商隐体、杜牧体、姚合体、许浑体、皮日休体、司空图体、韩偓体等也在第三章中作过叙述,读者可以做一些回顾。

北宋诗脱去五季余习,依摹唐人,略有四派。徐鼎臣入宋,诗沿唐音,而九僧效姚武功、李德新之为。此一派也。

王元之(禹偁)初学少陵,后学长庆,是曰白体。此又一派。

寇平仲(寇准)、林君复(林逋)、魏仲先(魏野)、潘逍遥(潘阆)辈,则学晚唐,曰晚唐诗。此又一派也。

大年(杨亿)、刘子仪、钱希圣(钱惟演)等17人,宗李义山,自号西昆体,大年自序取玉山策府之义而名之。此又一派。

四派中惟西昆势盛,当时反昆势盛,亦最高。王、寇两派,继起无人。西昆盛于宋初,其诗尚精丽,不免于隐僻,枵腹俭学,望而畏。于是苏子美(苏舜钦)以雄快易其浮靡,梅圣俞(梅尧臣)以古淡易其浓艳,有宋一代,豪健浅陋之诗格,遂基于此。

与苏、梅同时,如欧阳修、王安石,皆以诗名。欧阳修学韩而不尽如韩,唯七古相似;王安石学杜而不尽如杜,仅得其痩劲,遂以自成家数,然不足以定一时之风尚。从苏东坡、黄庭坚起,而宋诗之体格始成。东坡诗不主一家,然胸有锤炉,笔具造化,究其所归在陶、杜、韩、白之间;又以古文之法写诗,开宋人粗率一派。

黄庭坚学杜,力求新异,为苏门六子之冠。自是以远,言诗者率宗苏、黄。然黄之宗杜,仅能效其绝句一种,弃连城之璧,而实昆玉之砧,其标榜老杜者,特以自壮门面。

陆放翁(陆游)体:靖康之变,区下中分。然南北诗人,大概宗尚苏、黄,而西江一派,其传尤盛。特南朝体格,愈趋愈卑;北朝风骨,稍变遒上耳。南宋诗,以陆务观、尤延溪、范致用、杨诚斋为最著,号南渡四家,而陆为杰出。四家之诗,皆得法于曾茶山。茶山本效山谷,故四家亦西江一派也。尤集已佚,杨诗粗豪,范诗颇近中唐,而气力甚弱。唯有放翁诗,清新刻露,而出以圆润,能自开一宗,不袭黄陈之旧格;又时发其忠君爱国之忱,为感激豪宕之音,实为南宋第一,不可以西江一派限之;然浅露叫嚣,亦一病也。

元遗(元好问)山体:金代诗人,则以吴彦高、蔡伯坚、党世杰、赵周臣、王子端为最著,而闲闲尤杰出,观其诗,多以槎枒生硬为工,真山谷嫡派也。元遗山承闲闲之后,更加之以浑雄,豪情胜慨,壮彩列词,直欲轶苏、黄而追李、杜,虽有粗豪之作,亦一时大家也。

四灵体:南宋于四家之后,有永嘉四灵,以诗名江湖间。四灵者,徐灵辉、徐灵渊、翁灵舒、赵灵秀。四人诗皆效长江、武功及九僧之为,以野逸清瘦,矫西江末派之粗犷,其徒翁然效之,号四灵诗派。然纤琐卑下,意境逼狭,去大雅之音远。

宋遗民体:谢皋羽(谢翱)、邓牧心(邓牧)之流,亡国之音哀以思,诸子之为也。

元四家体:元初方虚谷法西江,郝陵川受业道山;戴表元、赵子昂,独以清新丽密著,洗去宋金粗犷之习。杨仲弘、范亨父、揭曼硕、虞伯生,并称四大家,而道园尤近唐人,然刘静修高牙大纛,亦不相屈。同时如吴渊颖、张伯雨,诗尚浓艳;张仲举、萨天锡等继踵争先,厥流益畅。杨廉夫更学长吉,以奇丽著,而稍入魔道。倪云林诗时有高致,而枯淡自喜。元诗之佳作者,盖亦稀已。

明初四杰体:高季迪诸人之诗。

李西涯体:西涯(李东阳)诗律之高,实为一代正宗。平正典雅,宏敞壮丽,前后七子之先河也。

前后七子体:前后七子十余人诗体相似,故以一名摄之,然其端自李西涯启之。

公安体:袁伯修、中郎、小修兄弟为公安人,世称公安体。

竟陵体:钟伯敬、谭友夏竟陵人,号竟陵体。

朱明开国,刘伯温(刘基)以苍莽古直,奠一代之基。而高季迪天才亮发,以沈郁幽远之辞,扫元人纤浓粗率之习,堪称一时作手,惜年不永,厥功未就。贝廷琚、袁海叟、张志道,亚于刘、高者也;杨孟载、张来仪、徐幼文,与季迪齐名,并称四杰;季迪又与王行、徐幼文、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来仪、吕敏、陈则,同居北郭,号北郭十友,然诸子皆非季迪之匹。此明初一派也。永乐以后,三杨齐名,一变而为台阁体,无复纵横驰骋之才,徒有逶迤醇实之度,而诗道复衰矣。

台阁体诗,日趋肤廓,大为时流所厌。于是李西涯力图振作,以少陵为归,一时风气,为之丕变。李天赐、何大复继起,扫宋元之靡音,振盛唐之宏音。天赐才思雄鸷,大复天秉秀朗,自命复古,卑视一世,共标赤帜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究也,文虽赝古,而诗实逼肖唐音。李则雄浑悲壮,鼓荡飞扬;何则清新隽逸,驰骤廻翔;李擅七律,追踪少陵;何长七古,接迹王、杨。皆足以笼罩一代,树声百年,宋元以来,所弗及也。边庭实、徐昌谷为羽翼,有“弘正四杰”之目。复益以康对山、王敬夫、王子衡,号七才子。何、李、边、徐又与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对山、王敬夫号十才子。昌谷又与文衡山、唐伯虎、祝枝山,号吴中四子。然诸人实以何、李为魁。

嘉靖中,李于鳞、王元美出,复奉何、李以为宗,天下盛称何、李、王、李为四大家,无不效其体者。王、李与谢茂秦、宗子相、梁公实、徐子与、吴明卿,称后七子;与空同、信阳辈并称为前后七子。前七子以空同为魁,信阳附翼之;后七子以于鳞为冠,元美应和之。然元美才气,远胜于鳞;茂秦工力,亦不相下,而俱拟盛唐。综前后七子之诗,佳者度越宋元,高华典丽,如见开元、天宝间人,下者犹在大历、开成之间。于时天下风靡,几及百年。

钱牧斋体:牧斋(钱谦益)学杜,为明末大家,亦自成一体。

吴梅村体:梅村(吴伟业)学四杰、白居易,韵律入古,亦自成一体。

王渔洋体:王渔洋诗本不足以自成一体,特标榜风气而名之耳。

清初诗派,承残明之绪,当公安、竟陵末派犹盛之时,陈卧子特以七子派为天下唱,虽声光未宏,然一轨于正。及顾亭林、黄黎洲、傅青主,并以亡国之痛,发而为诗。亭林沈雄,黎洲婉丽,青主杂燕并之气,俱称一时作家。此外诗人,犹是公安、竟陵之余习。王次回、冯定远,好言风怀,而略无隽骨。杜于皇、杜苍略之五言近体,沈凫盟、吴野人之五言古体,顾黄公之乐府诗,始卓然名家,声实俱茂。其他如孙豹人、陈元孝、屈翁山、费此度,亦彰著者,都是明遗老者。

钱牧斋、吴梅村、龚芝麓,称江左三大家。然芝麓远非钱、吴之比,牧斋诗出入李、杜、白、苏、陆、元、虞之间,才力富健,风调沈雄,自为一代之冠。梅村歌行,本四杰之格律,类香山之铺陈,溯其渊源,盖近大复,亦一时之弁冕,非后人所易及。

康熙间,王渔洋标神韵,屈悔翁尚寄托,赵秋谷(赵执信)尚声调,翁覃谷主肌理;沈归愚倡格调,袁简斋又倡性灵;自标门户,然皆无所得,唯王稍富艳,而其佳处特在28字之中,风韵尚在大历十子之下。期间,如朱竹垞、宋荔裳、施愚山、査初白、历樊榭、蒋苕生、赵瓯北,虽极有诗名,而多无足观,蒋、赵尤不足以名家,唯朱垞稍胜耳。同光以后,王壬秋规抚八代,樊樊山、易实甫追踪元、白,仿佛温、李,樊山佳者,乃在梅村之上,亦近世大家也。咸同之际,曾滌生效法江西诸家,矜奇吊说,专为槎枒,五七言诗,至不可句读。江湖下士,从风相荡,所谓江西诗派,猖狂海内,斯道之衰,靡有纪极。

四、以作风分体

选体:以文选所选之诗为本源而摹抚之,号为选体。

柏梁体:七言联句或七言一韵到底,号柏梁体,以柏梁台诗如此也。

宫体:梁简文、梁元帝之诗,号宫体。

玉台体:徐孝穆撰《玉台新咏》,后世奉为诗学圭臬,号玉台体。

香奁体:韩致尧为艳诗,写儿女情事,有《香奁集》,后人效艳诗者因号香奁体。

田园体:凡效陶公为田园诗,为田园体。

西昆体:西昆远效温、李,而近法唐茂业,自号西昆体。

台阁体:明永乐中三杨继相,诗文容雅,号台阁体。然格陈调腐,厥品斯卑。

诗派、诗体云者,唐以前没有,宋人好标榜声气,争持门户,遂造为体派之说,非古人之意。

五、立体之异

风人诗: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多用此体。例如: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

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

忆欢不能食,徘徊三路间,因风觅消息。(《读曲歌》)

上面三首诗,皆以首句为主,下皆从首句出。

藁砧诗:古乐府中隐语述辞,藁砧二字喻夫。例如: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藁砧)藁,捣衣木;砧,捣衣石。妇人在家捣衣,因思其夫,遂以藁砧为夫之代名词。次句隐出字。大刀头有环,环、还音同,言何日还也。破镜隐半月,言半月之后可以还也。后世诗迷从此出。

三妇艳:五言六句讽刺诗。前三句历数大妇、中妇、小妇,有定格,无杂语。例如:

大妇西北楼,中妇南陌头,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可怜还自觉,人看反更羞。(陈后主《诗纪九十八》)

五杂组:皆三言六句讽谏诗。首句皆曰“五杂组”,第三句皆曰“往复还”,第五句皆曰“不获已”。有定格,不可易。古乐府词有之,例如:

五杂组,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古《五杂组》)

两头纤纤:乐府诗用俗语起。例如:

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膈膈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古《两头纤纤》)

盘中诗:《玉台》集有此体,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者也。其诗云: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天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作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4]

回文诗:起于窦滔之妻苏若兰,织文锦上,回曲成文,反复可诵,以寄其夫者也。其图甚繁,不可举例。

反覆诗: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李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离合诗:字相离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属此类。后人多数效作,虽不关诗之轻重,其体制却甚古。

建除诗:鲍照有建除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定”等字,其诗难佳,亦以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

建旗出敦煌,西讨属国羌。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执戈无暂顿,弯孤不解张。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余光。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5]

此外,还有卦名诗、数名诗、药名诗、州名诗、联句诗、集句诗、尔汝歌、止酒诗、百年歌、神情诗、四时诗、星名诗、四色诗、大言诗、小言诗、宫殿名诗、将军名诗、车名诗、船名诗、歌曲名诗、针穴名诗、兽名诗、鸟名诗、树名诗、草名诗、相名诗、六府诗、八音诗、六甲诗、十二属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