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季节性农事祭典导致农事祭祀乐歌的产生

季节性农事祭典导致农事祭祀乐歌的产生

时间:2023-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事祭典吁求农事祭礼乐歌的观点可以从一些实例中看出。从此乐八章的标题所具有的时序性及其与农事祭祀次序的吻合即可看出,这是农业部族为一年的农事祭祀所作乐歌。进入到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阶段时,农事祭祀与农事祭乐歌的密切关系更加明确。周代以农桑立国,农事祭祀成为行政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大批农事祭乐歌应运而生。

二、季节性农事祭典导致农事祭祀乐歌的产生

农业生产生活中伴随着季节性的农事祭祀,和农作的其他活动一样,农事祭典在周人的观念中也是保障农业丰收的一种手段。农事祭典主要围绕着春耕、夏耨(除草)、秋收三个环节展开,春耕时要举行“祈谷”仪式。《吕氏春秋·孟春纪》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田。”《国语·周语下》载这样的仪式“耨获亦如之”,即在夏季给庄稼除草时节也要举行祭祀仪式,秋收时节则要举行报祭仪式,感谢神灵,“以兴嗣岁”。这些和农业生产节奏相适应的仪式活动也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从《诗》、《周礼》及大量的人类学材料中可知,上古农事祭祀仪式上不仅要用丰厚的祭品和隆重的礼节侑神,更重要的是需要由巫祝把对神的虔诚的祈祷表述给神,巫祝长于歌舞,仪式乐歌就是巫祝用以交通神人的重要方式。《小雅·楚茨》一诗对此有详细的描写,类似仪注。凌廷堪《诗楚茨考》云:“《小雅·楚茨》凡六章,言王朝卿大夫之祭礼也。首章言黍稷为酒食之用,遂及正祭之妥侑也。二章言牲牢为鼎俎之用,遂及祊祭之飨报也。三章言傧尸于堂之礼也。四章言尸嘏主人之礼也。五章既祭而徹也。六章言既徹而燕也。”[12]除饮食之外,祭者通过“神尸”向神祈祷,神尸把神的祝福再传达给祭者。其间沟通的工具,就是祈祷之辞与嘏辞。因此,在季节性农事祭典中,仪式乐歌的创作是基于祭神的需要而产生的。

农事祭典吁求农事祭礼乐歌的观点可以从一些实例中看出。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从此乐八章的标题所具有的时序性及其与农事祭祀次序的吻合即可看出,这是农业部族为一年的农事祭祀所作乐歌。这乐歌的标题说明当时人们种植谷物的目的是“总禽兽之极”,也就是发展禽兽养殖,可知葛天氏时代还在原始农业阶段。

进入到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阶段时,农事祭祀与农事祭乐歌的密切关系更加明确。《礼记·郊特牲》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其《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蜡祭是每年十二月举行的祭祀万物的祭礼,其歌辞主要的意思是向神祈祷希望不要有地震、水灾、虫害和杂草野树的丛生,正说出了从事农业劳动者的愿望[13]

周代以农桑立国,农事祭祀成为行政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大批农事祭乐歌应运而生。《诗·周颂》中的农事祭歌也是在上述需要的吁求下产生的。如《丰年》,《诗序》以为“秋冬报也”。郑《笺》:“报者,谓尝也,烝也。”蔡邕《独断》说:“《丰年》一章七句,烝尝秋冬之所歌也。”《臣工》、《噫嘻》、《载芟》、《良耜》等诗也是为一年中的各种农事祭祀而创作的仪式乐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