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动天地的孝情

感动天地的孝情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认为爱被人们演绎为至高无上的高贵品德:孝。第二个是黄香的孝情。相反,不孝是我们极力反对的,因为不孝危害很大。由于生命的不可预知性,尽孝也是不可预知的,不可等待的。细节三是父亲和叔伯们与奶奶之间的孝。细节四是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孝。孝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尊重爱戴,要关爱父母。只有做到对父母的孝敬关怀,才能够对别人真诚相待。

第三章 感动天地的孝情

孝是中国数千年来让无数人传颂的美德,历史上出现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至今深深地活在人们心中。孝是儒家积极提倡的优良的道德情操之一,在学习了孟子的道德观后,给学生布置作文题,请以“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现在对学生作文中写的有关“孝”的角度、情感、材料等方面做以下归纳。

一、写作角度篇

1.由爱到孝。学生以《大爱至孝》为题,首先对爱进行了热烈的歌颂,我们来看具体语言:“爱让冬日寒冰逐步融化;爱让邪恶转为仁善;爱让濒临死亡的生命看到人间真情;爱也让萍水相逢的人变为知己。”这是写爱,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直接转入写爱与孝的关系的呢?作者认为爱被人们演绎为至高无上的高贵品德:孝。

接着写令自己佩服的有关孝的亲情故事:第一个是东汉孝子董永卖身富家为奴,换取葬父费用的事迹。作者认为我们可以站在两个立场看问题,从舆论上看是有些愚笨,从亲情的立场上看却另有一番境界,自古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样。第二个是黄香的孝情。黄香对父亲极其孝顺,夏天为父扇凉枕席,冬天为父亲温暖被褥。作者认为虽然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但细节之处见真情。年龄才九岁,事因难为,所以可贵。第三个为李密的《陈情表》。叙述点一是讲到李密从小无依无靠,与祖母相依为命,李密没有忘本。在面对晋武帝征召时发出了肺腑之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是在权势面前选择孝情,难怪后人在读完此篇文章后说:“读《陈情表》不哭者,此人必不孝。”由古人的孝想到了我们今人的一些不孝的行为:把父母放在家里,长时间不回家,更有甚者诸如败家子不务正业,诸如啃老族花父母的钱,良心何在?孝心何在?

正面的实例固然能够打动我们的身心,反面的实例却能震撼我们的心灵,给人以警醒。作者举出了反面的实例:一个人觉得自己的母亲年老无用,把母亲装在箩筐里拖进大山准备扔在荒郊野外,他的儿子看到这一幕后对他说:“请把箩筐留下来,自己将来还用得着。”这实在令人深思:孝对于我们是极其重要的,孝的力量是巨大的。相反,不孝是我们极力反对的,因为不孝危害很大。

既然孝心作用重大,我们就把孝心付诸实践:要尽孝。尽孝的方法很多,尽孝很简单,不管你走多远,你有多忙,要经常回家看看父母,要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问候父母,要让孝的芽在爱的滋养下逐步长为参天大树,为父母遮风霜挡雨雪。大爱至孝,就像陈年老酒,愈久愈香,愈久愈深。

2.尽孝。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要尽孝。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来强调孝的必要:“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孝,那你就一贫如洗。”那么什么是孝呢?作者运用拆字法,对“孝”字的字形组成进行分析,认为孝就是子女牵着老人的手走,是对父母的尊敬和扶持。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作者认为孝是一种至善的美德,是一种道德规范。虽说在农村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举出尤浩然的广告:“妈妈,洗脚”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认为他不仅给子女树立榜样,而且让父母看到后辈的懂事。其实尽孝很简单,不需要像割肾救母那样轰轰烈烈,只需经常回家看看。

《孝经》中提出“夫孝,德之本”,作者化用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提出尽孝要趁早。接着借用实例来说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接受《机会》杂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了一个问题:“您最不能够等待的是什么?”比尔·盖茨说:“天下最不能够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由于生命的不可预知性,尽孝也是不可预知的,不可等待的。

我们不仅要尽孝,还要懂孝,行孝。

3.孝住我家。作者以“孝住我家”开头,直接点题,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思考的余地,给人以回味,孝怎么可以住我家呢?孝如何去住我家呢?接着作者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在我家,从老到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本“孝经”。此经并非是书本上所学到的,而是我家祖辈相传下的一种优秀文化习俗。其实是对孝在我家中的“孝”的一种明确和解释,也为后文作者写自己家里的情感细节做好准备。为什么说孝住我家呢?原因是我的家庭是一个大的家庭,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子女对父母都很体贴和关心。文中围绕主要人物奶奶进行叙说,细节一是每逢过节时,奶奶的几个子女都喊奶奶去各自的家里吃饭,奶奶不知道该去哪家,哪家先开饭就到哪家吃饭。平时为了改善生活做一些好的东西,各家也给奶奶送一些。细节二是写盼望大姑回家。大姑回来总是带东西给奶奶,奶奶总是分给我们。但是自己的爸爸却不满,每次都和大姑吵,小的时候自己不太理解。一直认为女儿孝敬自己的母亲是应该的,现在自己明白了爸爸的心思。大姑出嫁到很远的地方,每次都很早起床,接近中午才能够到我们家,因为路途很艰难,需要翻过好几座山。在此作者引用俗语“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来说明大姑就是这样地尽孝。

细节三是父亲和叔伯们与奶奶之间的孝。有一年冬天奶奶不小心在庭院中摔了一跤,父亲和叔伯们被奶奶吓坏了,奶奶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每天床边不曾断过人,各家都拿好吃的到奶奶那里。此刻作者真正理解了养儿防老的老话了。

细节四是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孝。写自己的三岁的堂妹从妈妈那里拿到饼干后往叔叔嘴里放,那一刻引起了作者的思考:自己长这么大还比不上一个小孩孝顺。由此转入写自己与父母亲的小事情。叙写自己长这么大还没有给父母洗过脚,只是端过一次饭。自己有些愧疚,自己要多尽孝,尽孝要从小做起。

最后写到自己的感悟,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可以享受爱还是有温度的,需要我们去触摸;爱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我懂得了孝经的真谛,我要让孝住我家,将它发扬光大。

4.孝。孝是什么的问题?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要流传下来。孝的要求是什么?孝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尊重爱戴,要关爱父母。孝的作用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做到对父母的孝敬关怀,才能够对别人真诚相待。孝的传承:通过孝顺父母的人的事迹和孝心千古流传。作者写到了董永卖身为奴,为的是葬父。郯子披鹿皮取鹿乳,为的是治疗父母的疾病。他们的行动,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人,成为后世的楷模。

接着讲述一个大学生应聘时前面几关都顺利通过,到最后阶段公司经理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回家后去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起先大学生有些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还是按照要求给父母洗脚了。文中写到他洗脚那一刻的感受是:他震撼了,他看到母亲的眼角湿润了,感觉到很惭愧。父母为自己操劳一生,但是自己还没有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自己真正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孝顺父母。

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公司领导,领导不仅聘用了他,还对他进行了一番表扬:一个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的人,才能够让人信赖。由此得出孝是优秀的品质,具有了这种品质,我们在生活中也会以信待人,与人友好相处。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里面有向百姓申明孝悌之义的伦理道德规范。作者举出我们学习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里孟子主张要把孝敬父母和敬爱兄长的道义反复向人民讲述,以便深入人心。要让老年人不做过重的劳动,也就是要让晚辈尊敬和孝顺长辈。同时还引出我们大家熟知的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光敬重自己的长辈还远远不够,还要我们有把这种情感推及到其他的人家和长辈之心。

我们不仅要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还要积极倡导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

5.化用孟子的文章《王何必曰利》为己所用。现在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运用的。开头与孟子的文章相似,只是把孟子见梁惠王中的人称做了调换,融入了自己对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应有亲情的理解。文中原话为“父母见汝。汝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吾乎?’父母对曰:‘汝何必曰利,亦有亲情而已矣。古之董永卖身葬父,今之汝等见父曰利,实伤吾心矣。’”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列举了古时董永卖身葬父,郯子化鹿取乳,刘恒为母三年目不交睫和衣不解带,黄香为父扇席暖褥等事迹千古流传。作者由古写到今,并且注意联系当前在80后和90后们眼中的孝是什么:90后的孝就是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外出手大方,埋怨零花钱太少。由此得出今之孝与古人的孝的显著差别。古人曰:“父母在,不远游。”也就是说父母活着时不要到远方去游学,游必有方。今天的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寄宿,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导致“孝”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由原先对父母的毕恭毕敬到现在父母对我们的言听计从。

作者写到有多少同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问题。据统计显示,目前在校学生中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人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十,而在自己过生日时每年都大费铺张。在亲朋好友的聚会上,由孝顺父母到孝顺孩子的转变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不花钱给他们过生日他们就大发雷霆,只好花点钱让孩子快乐一下。

在孩子眼中父母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作者形象地比喻为“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给予者;父母是孩子的银行;父母是孩子的出气筒;父母是孩子的圣诞老人”,而孩子的角色则是“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皇帝和公主”。

最后又回到汝何必曰利上来,以父母亲的口吻道出对孩子简单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你的不只是利益,而更多的是亲情,温暖的港湾,伤痛时的华佗,失败时的激励者,成功时的支持者。同时又以孩子的口吻道出自己的心声:“多和父母交交心,自己考试成绩每进步一点就告诉父母。”最后说:“汝何必曰利,有父母就是无比大的利。”

二、写作素材篇

1.舜的孝顺。选修教材第47页第9个注释写到据文献记载:“舜的家境并不和睦,父亲心术不正,母亲说话不忠诚,弟弟傲慢不友好。可是舜跟他们和睦相处,用孝行美德去教化他们,使他们不流于邪恶。”他持之以恒地潜心加强道德修养,用孝行去教育和感化他人,使得百姓都效仿他,支持他,得民心者得天下,成就了他一世的伟业,为史书增添灿烂的一笔。

2.动物的孝。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乌鸦小时,靠着母亲抚养茁壮成长;等逐渐长大时,担任着养育父母的责任,勤勤恳恳寻觅食物来喂养他们,报答养育之恩。小羊羔受乳时,也是跪着,等待母亲的滋养,来报答恩情。

3.闵子骞劝父感后母的孝。闵子骞幼时丧母,父亲娶某姓女为继室。他生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继母态度慢慢地对他憎恶起来,说坏话,挑拨关系。后母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里面垫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闵子骞的棉衣里面垫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花。后母反而说“闵子骞不是冷,他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他太娇养,故意称冷。”一天父亲外出,闵子骞为父亲驾车,冷得战栗不已,手冻得拿不住缰绳,马车差一点掉进悬崖。父亲气得扬起马鞭打他,棉衣被打破,发现全是芦花,才知道事实真相。因此要将后母赶出家门。闵子骞劝说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4.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然。黄香九岁丧母,酷暑时,本应该是在父母的摇扇下安睡,可他却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本应该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安睡,可他却为父温暖被褥。

5.罗中立作的《父亲》这幅油画,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流泪,它会引起你的深思。画面上一个老农民端着一碗水要喝,他那慈祥而又悲楚的目光正望着你,他的头上包着白毛巾,干裂焦灼的嘴唇间只剩下了一颗牙齿。在他黝黑的额头脸面上,纵横着刀刻般的道道皱纹,渗出豆大的滴滴汗珠。

6.一位母亲亲抚自己的孩子,并慈祥地注视着他说:“儿子,妈妈不好。”儿子爽朗地说:“妈妈好,妈妈就像棉花糖一样是我的最爱!”妈妈欣慰地说“那你以后要孝顺妈妈哦”,儿子郑重其事得说:“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自己在欣慰的同时又有些担忧,事实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吗?很难确定,说出来不如做出来,我们要有所实际行动。

三、写作中的名言名句

1.莎士比亚: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2.《百孝经》: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孝是人生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存,孝亲亲责莫回言。

3.人生有德孝为先,华夏儿女代代传。吾辈而今传古训,美德永驻慰人间。

4.《孝经》中的句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5.俗语:“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百善孝为先,有一老如有一宝。”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7.孝,今之有,古之亦有,千秋万世恒有。

8.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9.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10.《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关于孝的定义问题

1.什么是孝?作者从“孝”字的结构写法入手,运用拆字法,把“孝”字拆分为“老”与“子”两个字。因为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所以《说文解字》是这样来解释“孝”,认为讲“孝”是: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由上可知,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和礼节。我们运用汉字的六种造字法来看,也可以把“孝”字视为子承老,儿子背着年老的父母,这不仅是象形造字法的运用,更是直观的孝行。孝就是子女牵着老人的手走,是对父母的尊敬和扶持。

2.何为孝呢?孝就是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关爱,照顾,奉养父母的准则被称作“孝道”,对父母孝顺的女儿或儿子称为“孝子或孝女”,孝顺心意称“孝心”。

3.何谓孝,也许有人会说“孝”就是给父母想要的一切;就是让父母丰衣足食,穿名牌,吃珍品。孝往往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而不是精神上的安慰。而现在却是精神上的安慰要多一些。

4.什么是孝?孝就是钱,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钱,这就是孝。

5.孝分为两种:智孝和愚孝。智孝不是给他们买昂贵的东西,吃好,住好,玩好,而是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是用心去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有意义的事情。

愚孝是一种不完美的孝,更是一种表面和物质上的孝。具体场景为“在远方的有钱儿子寄来大量钞票,父母脸上没有花朵般的笑容,似乎有些忧愁和不安。父母的真心是希望孩子回家看看自己”。

愚孝不等于孝,孝是需要真情、真心、真意的。

学生作文实例:

尽 孝

陈莹

我们可以生长在这世上,要归功于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终生难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健康,你只失去一小半;如果你失去孝,那你就一贫如洗。那么,什么是孝呢?从字形上看,“孝”就是子女牵着老人的手走,是对父母的尊敬和扶持。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种至善美德。作为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虽有养儿防老的封建糟粕,但其出发点是好的,要取某种精华,弃其糟粕。

古人特别讲究孝,比如黄香,九岁丧母,事父至孝。酷夏为父扇凉枕席;寒冬为父亲暖床褥。黄香小小年纪,便知道体贴父亲,足以见其孝心。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沿袭至今。还记得尤浩然拍的“妈妈,洗脚”这则广告吗?他不仅给子女树立榜样,而且让父母看到后辈的懂事。孝敬父母很简单,不需割肾救母那般轰轰烈烈,不需背母上学那般辛酸,我们只需在星期天回家时帮妈妈洗洗碗,为爸爸捶捶背,端详父母,看风霜在他们脸上留下的痕迹。

《孝经》中有“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汤药,他亲口尝过才让母亲服用,对母亲尽心尽力,是对“人之行,莫大于孝”的完美诠释。尽孝要趁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接受《机会》杂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比尔·盖茨并未回答记者想听到的商机,而是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莫过于孝敬父母”,生命变幻莫测,造化弄人,让人尽孝变得不可等待。毕淑敏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因此,尽孝要趁早,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和遗憾,导致终生不安。

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不孝。因此,要懂孝、行孝。刘备在危亡之时,却置之不顾,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他虽然成就一番伟业,却此做法很让人不解,百善孝为先。今日的孝已成为人们必须遵行的义务和道德的准则。可见孝的重要地位从未改变,无论穿越怎样的时空隧道孝情永远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