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昂《诗词一得》

徐昂《诗词一得》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昂,字益修,室名休复斋。22岁入学为秀才。26岁入南菁高等学堂修业,学英、日文。30岁设塾教学,兼授日文。著有《徐氏全书》。可知其论词旨趣。词说凡5则,多分析词句乃由古近体诗变化而来。于是列举若干词牌,以论三言五言七言等整句,格式多同于诗。徐氏论词虽篇帙无多,然发论似皆未经人道者。

113.徐昂《诗词一得》

【作者小传】

徐昂(1877—1953),字益修,室名休复斋(有《休复斋杂志》)。江苏南通人。语言学家。22岁入学为秀才。先后师从孙伯龙、范伯子。26岁入南菁高等学堂修业,学英、日文。30岁设塾教学,兼授日文。两年后,历任通州师范、南菁中学、南通七中、无锡国专教师。1934年任浙江大学教授。著有《徐氏全书》。

【成书时间】

是书著于1944年。

【内容述略】

《诗词一得》前有引言云:“予治国学,于诗歌词曲偶尔涉猎,未暇穷推彻究。诗词中声韵相关者,附详拙著《诗经声韵谱》,形体、复叠者附详拙著《诗经形释》。……又尝拟就词律中研究意境形体音调之组织详细分析,以考见其变化之源委。……《诗经》体制之迁变仅有二途,一变为骚,由是而变为赋,一切韵文皆诗之支流,赋则由古体变为近体(近体即律赋)。一变为乐府,不入乐者为古体诗,又变为近体诗,诗复变为词,再变为曲。创作伊始,因其自然句式奇偶音度平仄与夫字数句数皆无限制,格律日严,乃趋改革,循之既久,又感束缚,复生变化,百变不离其宗,斯正轨可寻也。诗词首重意境,妙在于虚。寄托幽默,不失《诗经》温婉讽谕之旨。其次则形体组织与音调配合,贵能错综变化,无迷其源,意美形美音群,具此三美,庶得之矣。居恒所涉及之诗词间萦回于脑际,稍有领悟,除附录他卷外,悉存之篇中,名为一得,其真有得耶,又何敢必也。”可知其论词旨趣。

是书前为诗说,后为词说。词说凡5则,多分析词句乃由古近体诗变化而来。徐氏开篇即云:“词由诗变,而词之长短句,实回复《诗经》体制。”于是列举若干词牌,以论三言五言七言等整句,格式多同于诗。自诗与乐分,诗之入乐者,乃隶于乐府;词既从诗而来,则词也有不少乃从乐府转化而成,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句乃从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月何年初照人”句意脱胎,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词意也脱胎于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因此“词由诗变,文变为词,不啻由诗变也”。

徐氏论词句无理而妙也颇有新意,如云:“南唐后主《相见欢》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如何能剪能理?词中妙处与诗例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曲中亦臻斯妙,董解元《西厢记》长亭送别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愁如何能驼?将抽象之离愁视作有体质数量之物,此又化虚为实之妙。”徐氏论词虽篇帙无多,然发论似皆未经人道者。

【版本考略】

有《徐氏全书》本(南通翰墨林书局1949年刊线装铅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