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書懷貽京邑同好

書懷貽京邑同好

时间:2022-12-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詩贈在京同好,自抒其懷,句句感慨。詩人既傾吐了不得已受荆州府辟召的苦衷,同時又表示想與京邑同好一起奮飛的意願。二句謂老母年高體弱,既喜其長壽,復懼己無以養親。二句表明爲了養親,自己是希望出山入仕的。《漢書·王吉傳》載,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爲友,後爲宰相,貢禹在家聞之,遂彈冠而起。時因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二句謂己所求的是位居要路的知己,而不是那些昏昧的官僚。

書懷貽京邑同好

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一〕。詩禮襲遺訓,趨庭霑末躬〔二〕。晝夜常自強,詞翰頗亦工〔三〕。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四〕。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五〕。甘脆朝不足,簞瓢夕屢空〔六〕。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七〕。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八〕?當塗訴知己,投刺匪求蒙〔九〕。秦楚邈離異,翻飛何日同〔一〇〕

此詩贈在京同好,自抒其懷,句句感慨。詩人既傾吐了不得已受荆州府辟召的苦衷,同時又表示想與京邑同好一起奮飛的意願。詩約作于三十之後,未詳受荆州府何人辟召,他詩也無表述,可能此事未能成功。

〔一〕維:語首助詞。先:祖先。鄒魯:周代二諸侯國名,均在今山東境内。孔子是魯人,孟子是鄒人。鄒魯自古是文教昌盛之地,故下句謂“家世重儒風”。

〔二〕詩禮:《詩經》和《禮記》,此以其概指儒學淵源。趨庭:《論語·季氏》:“(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孔子先後問其“學詩乎?學禮乎?”劉寶楠《正義》:“趨而過庭者,禮:臣行過君前,子行過父前,皆當徐趨,所以爲敬也。”後因指受教於先人。霑:霑漑。末躬:己身,自謙之詞。二句謂學詩學禮承自祖先,“趨庭”之訓霑漑己身。

〔三〕晝夜二句:謂己日夜苦讀,詩文也頗有造詣。

〔四〕成立:謂學問修養漸趨成熟,並有建樹。《論語·爲政》:“三十而立。”命不通:際遇不好,命運不濟。

〔五〕慈親:指年邁的母親。向:接近。羸(犾é犻):衰弱。喜懼:《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深衷:内心深處。二句謂老母年高體弱,既喜其長壽,復懼己無以養親。

〔六〕甘脆:美味。此指可供老人品食的佳肴。簞瓢:《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簞,竹編簡陋食器;瓢,匏制飲器。“朝”、“夕”爲互文。二句寫己生活貧困,飲食多憂。

〔七〕執鞭:《論語·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意謂如有符合仁義的富貴可求,即爲人執鞭趕車也幹。夫子:即孔子。檄:州府徵召的文書。毛公:東漢毛義。《後漢書·毛義傳》:“廬江毛義,少年家貧,以孝行稱。南陽人張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至,以義守令。義奉檄而入,喜動颜色……及義母死,去官行服。……後舉賢良,公車徵,遂不至。”二句表明爲了養親,自己是希望出山入仕的。

〔八〕彈冠:拂去久置的冠冕上的塵埃,準備入仕。《漢書·王吉傳》載,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爲友,後爲宰相,貢禹在家聞之,遂彈冠而起。時因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守固窮:即安于窮困。《論語·衛靈公》:“子路……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二句謂因捧檄而感動,應彈冠求仕,不應甘守貧賤。

〔九〕當塗:當道,即執政者。此當指張九齡等人。投刺:古時求見官紳時須先投送名帖。刺,名帖。匪求蒙:不去乞求蒙昧者。《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二句謂己所求的是位居要路的知己,而不是那些昏昧的官僚。

〔一〇〕秦楚:指長安和襄陽,即京邑故人和自己的所在地。邈(犿犻ǎ狅):遠。翻飛:喻仕途騰達,有所作爲。二句點出雖入荆州幕府,却並未忘懷再入長安,一遂所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