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旧广州人以群分上茶楼

旧广州人以群分上茶楼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叹茶兼品尝点心的嗜好世人皆知,既涵盖了传统广府文化中的饮和食,也是一种休闲和交际,公事私事都可到茶座上商谈。往昔分布于市内各处的酒楼和茶居数量众多。高档酒楼云集长堤中档茶楼扎堆旧城中心茶楼则更多集中于惠爱路和西关,虽然档次低于酒家,但靠近市民聚居地,并不缺少自己的主体客流。有一说法认为,皆因此地离早年广州社会底层,三教九流人物讨生活和捞世界的城隍庙,仅一街之隔之故。
旧广州人以群分上茶楼_老广州,旧时光

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叹茶兼品尝点心的嗜好世人皆知,既涵盖了传统广府文化中的饮和食,也是一种休闲和交际,公事私事都可到茶座上商谈。往昔分布于市内各处的酒楼和茶居数量众多。然而,老字号茶楼则大多数集中在市面繁华,人气汇聚的西关、长堤和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中山五路)。市中心地带商业竞争激烈,除了门面设计,室内布置各具特色外,饮食业老板还煞费苦心,推出精美菜肴点心和特色服务,力争聚拢人气,拥有比较固定的顾客群体,成为社会特定阶层人士聚会和社交的场合。

高档酒楼云集长堤

长堤沿江和西濠口一带,毗邻省河和沙面,历来是市区商业和经济活动的龙头地带,大酒家多而少茶楼。上世纪初至三十年代酒楼业鼎盛,循道西行,就有大三元、金城、总统、金轮、大同、六国等大酒家,目不暇接。厅房雅洁,还率先推出温馨可人的女侍应迎客,成为这江边地带的主要特色。不仅以菜式美点多样化做招牌,还依靠各自的“侍应皇后”,即当今的盛装“咨客”吸引食家。不单晚宴华筵,就连白天早茶和饭市,也多见靓妆女侍门前笑容相迎。广州茶楼业老行尊招老板,早年创办六国饭店,设址西濠口,打出“太爷鸡”做招牌菜,香脆软滑,屡得食家交口称赞。一炮走红后,赚钱有如“猪笼入水”。每日开市,老板早早便西装革履,在店门口前热情招呼,令食客感觉宾至如归,实乃一着高招,赚得盘满钵满。当时的广州社会名流,官僚政要、买办和富商等讲究身份排场者,很多喜爱在此一带临江酒家设宴会客,饱览江景,极尽豪华。官方宴席则往往首选大同酒家,蒋介石、宋子文、孙科、白崇禧、陈诚、张发奎、陈济棠、吴铁城等显赫名人都曾莅临此地。其头牌名厨长期“携艺”上门服务,为豪门大客筹办家庭宴席。

高档酒楼云集长堤

中档茶楼扎堆旧城中心

茶楼则更多集中于惠爱路和西关,虽然档次低于酒家,但靠近市民聚居地,并不缺少自己的主体客流。公园前有间“新陶芳”,市民记忆犹深,最受政府公务员及新闻记者厚爱,后来还逐渐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大中学生前来消费。茶楼何以能招徕这一众斯文人士呢?初时人人交口称赞其收费“大众化”,埋单落楼所花无多,迎合了低消费群体的能力。免收茶资,点心式样齐全,也物美价廉,兼之地处市中心,占尽优势。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方便交流和打探社会信息,求职、升迁、求学……独特社交氛围自成一气。后来又拓展地盘,把邻近的“西园”也囊括其中。而位于中山五路的惠如楼,建筑格局和室内布置中西合璧,门面窗户装嵌古色古香的雕花玻璃,四壁悬挂名人字画,入室落座立即感受到优雅古朴的气氛,人气很旺。距其约二百米之遥的“占元阁”(即后来的华北饭店),更刻意仿照惠如楼的风格,引来医生、律师及工商界人士光临,成为这两间老字号的常客。食品则以酥制及叉烧包为主打,牛肉烧卖也较著名,兼营粉面和炒菜。茶靓水滚,人来人往,老板日入颇丰,笑逐颜开。东江饭店邻近城隍庙,其前身称“云来阁”,向来是清谈闲人的心水去处,以茶靓获誉,点心则“麻麻哋”(粤语,意为一般般)。早期,凡来此叹茶者,多为清谈聊天,玉器玩赏,古董买卖,看小报论茶经,传播市井新闻,消磨时间……但不知从何时起,此处洁净之地竟也堕落有如西门口的“祥珍”茶楼,变成不法之徒枪械买卖乌烟瘴气之所。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三山五岳人马,枪头凸凸频繁出没。有一说法认为,皆因此地离早年广州社会底层,三教九流人物讨生活和捞世界的城隍庙,仅一街之隔之故。小贩、算命、批八字、番摊、求签、拐骗、行乞……秽风侵蚀,难保不染。

在城隍庙的后花园,当年辟有一家西式“寰乐园”。民国元年(1912年)始创,时值封建帝制崩溃,前朝旧官遗臣亡命海外远走高飞,部分则被革命大潮所清除荡涤。但至拥袁派龙济光率兵入粤,革命党一度被驱,旧朝残渣余孽复又卷土重来,往昔官场应酬风气一度死灰复燃,以操办大户宴会为主的大酒家,平时楼面虽不十分红火,但因有大众趋附时兴西式园林酒家潮流。出奇制胜,以“炆鸡翅”为其叫座招牌,其实不过下栏翅而已,胜在其售价偏低。老板这一招另辟蹊径,敢于以下等翅来应客,反而适合了当时的市民消费和口味。盖因群雄纷起的年代,顾客以来自四乡的“民军统领”和新政官佐占了大部分,这些社会新贵,虽手握枪杆子,但月入有限,于是以下等翅叫座,生意反而兴隆蒸蒸日上。城南清水濠对面,有家“东如”茶楼,则为“雀友”的总汇。凌晨四点时分(一般茶楼六时开市),就有手托雀笼的茶客陆续上楼“霸位”,携带爱雀一同登楼,充耳皆是吱喳声,品茶之际令人宛如置身百鸟闹林,鹩哥、画眉、相思、白燕……长寿路的永元茶楼,小北路的“清真云记”,晨午两市,也是此类携鸟君子聚会的圈子,百鸟竞啭,毛色鉴赏,交流“雀经”不亦乐乎,但茶点饼食则乏善可陈。

陶陶居戏子和媒婆常来

西关名店“陶陶居”,曾以醒目的“著名香娘饭”招牌吸引行人,引来众多食店跟风,一时香粘声名鹊起。香粘即香娘粘,米身尖细,色作赤黑,年产量很少,比增城丝苗还更金贵。撮一把落瓦罉,端出一煲香喷喷的当令腊味“香娘饭”,饕者无不食指大动,再搁上几段靓菜心“吊味”,更觉鲜美无穷。“陶陶居”还尝试以人力挑担,几十个挑夫穿街过巷,穿着醒目工衣,从白云山汲九龙泉水,泡制山水名茶(实则做活广告),与香娘饭齐誉羊城。其酥食饼饵,亦跻身佳品。西关上下九一带众多商家老板对“陶陶居”情有独钟,食量不大,却讲究精美。那时(清末到民初)戏剧文艺界人多居住于西关,所以“陶陶居”也成为戏行人物的聚会地点。三楼前座几乎日日包场,凡组戏班、聘角色、请棚面,和“开戏师爷”的“斟盘”、“度戏桥”(编剧、试唱)都在这里搞掂。各类舞台剧院角色到此均可一呼而集,马上出发开场“觅钱”,直至解放后好几年余风还在。“陶陶居”也是旧社会的婚姻介绍所,凡纳妾、娶亲多假座此地先“相睇”。媒婆出没,穿梭其中,“泼行大葵扇”,以博得一些赏赐。旧社会色情泛滥,盛行“看二奶”(相睇妾侍),“陶陶居”与文园酒家(昔文园地址在文昌路广州酒家后面)又成为爱好此道的中老年“伯父”聚集之所,此辈人老心不老,入室落座,名为品茶,实则色迷迷选择姨太太,架起眼镜,细看评弹一番。充当拉线撮合的“阿婶”,鼓起如簧之舌,而被“相睇”的往往是刚及芳龄的小家碧玉,“阿婶”引领入房,看方多加挑逗,其醉翁之意,路人皆知。有些擒青(粤语:猴急)的,还要来一手“摸骨相法”先揩油水,合则约时另行议价,付钱(身价银)娶人。不合意的,便封回一包“利市仔”权作酬劳。以人作货,买卖婚姻的陋习,竟被巴金先生当年南游广州时发觉了奥秘,遂于其《南游随笔》中记下了一页。

以松脆油香饼获誉的德昌茶居位于龙津西,光顾捧场者以工人、小商贩和小公务员占多数。价廉物美的自制裹蒸粽和炒粉广受欢迎。邻近泮塘,茶居不多,尽占天时、地利、人和。一度甚至要提早开市,晨早溜溜,四时刚过便人声鼎沸。老板为人神气十足,带位,送点心,唱数(过去的茶居不埋单找数,伙计喊粤语行话通知收钱,如“前后两晕喇住”即“先后两位,每人收五毛”)收账,一人身兼四职,非至客稀无有停时。全店工友一致配合,大得茶客欢心。况且长窗并开,煦风南来食正风水,遂使德昌兴旺走强。有诗云:

粤海饮茶

粤式饮茶桌桌香,佳肴名点任客尝。

浓茶美酒杯杯满,宜商宜友情谊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