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了,塞林格

别了,塞林格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别了,塞林格以及叛逆的一代。据美国媒体1月29日报道,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27日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言行和装扮。霍尔顿想做个又聋又哑的人遁迹世外,这也是塞林格的理想。1953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下九十多亩土地,山顶筑上一间小房子,周围种上树木,围上铁丝网,还装上报警器。毕竟,他不仅是现当代文学的某种标志,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别了,塞林格

一大早,有网友就在群里发消息:塞林格,去世了。

于是,默默地把QQ签名档改成:“别了,塞林格以及叛逆的一代。”然后在新浪微博写下这么一句话:

别了,塞林格以及叛逆的一代。据美国媒体1月29日报道,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27日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27日的死亡,29日媒体开始报道。因为塞林格早就远离尘世的喧嚣。

他于1919年1月1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946年,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51年该书出版后,他一举成名。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言行和装扮。“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开始被冠名那一代的美国青年。

而面对全世界读者的崇拜,他反而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霍尔顿想做个又聋又哑的人遁迹世外,这也是塞林格的理想。1953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下九十多亩土地,山顶筑上一间小房子,周围种上树木,围上铁丝网,还装上报警器。他拒绝记者采访,不肯抛头露面,对于电影制片商也避而远之。从此那座乡间河畔的屋子就成为他与世隔绝50多年的隐居地,直至他去世。

因为他的隐居,所以他后来写的任何一个短篇或中篇作品,都引起轰动。

1961年9月15日《时代》杂志是这么记录《弗兰尼与卓埃》单行本的出版的:

它不仅在美国文学界被认为是一件大事,而且在无数塞林格迷的眼里,简直是神的出现。

尽管,这些后来的作品,再也没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么影响深远。

译林出版社1998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序言中,翻译者特意写下这么一段话,现在再看,真是可歌可泣啊:

我国的青少年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受到党、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亲切关怀,既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又有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因此看了像《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书,拿自己幸福的生活环境与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作对比,确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当然,如果有个别青少年分不清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界限,不珍惜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竟也去盲目崇拜或模仿霍尔顿的思想、举止和言行,那自然是十分错误的了。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所警惕。

我阅读的正是译林98精装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的那时,正好在给《收获》的叶开兄那本引发争议的《口干舌燥》写评论,顺便就把“麦田”这本书的读后感也写了进去。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安多里尼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如今再次回味,感受异常复杂。

也许,当习惯了卑贱和琐碎时,我们已人到中年。

理想,早已成为理性的想法;信仰,也不过是确实可信的、但需要保持一定距离的仰望。

有人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特别适合在青春期的时候看的一本小说,早一点看会不明白,晚一点看会很遗憾。当然,对于我这样思想的青春期到来得特别晚的人,20多岁看这本书也还不算太迟。

毕竟,他不仅是现当代文学的某种标志,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写下的青春、茫然、无所适从的故事,是交织着时代困惑的一代青年的标本;他表达的绝望、叛逆和哀伤,也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面临来自内心的警醒和觉察。

觉察以后,每一个青春都将要选择不同的路。

2010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