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意译】
一个人待人处事要心胸开阔,与人为善,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怨恨;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能够流传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的思念。
【解读】
我们敬仰之人无非具备两点,一是心胸开阔,二是与人为善。想要人敬畏其实很容易,而能够身后留名的人,让人无限感念的人,一定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德服人的品行。
生活在尘世,谁都不会比谁容易很多,每个人遭遇的问题虽然大相径庭,但是也万变不离其宗,都需要去解决,去面对。但凡与人结怨,无非是心胸不够开阔,对人不能包容,很容易把小事扩大化,最终也为自己的人生设下了路障。如果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不去苛责别人,提升自己的气度与容人的雅量,那么我们收获的必然也是云淡风轻、受人尊敬的完美人生。
西汉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家境贫寒却十分热爱读书,只好一边靠打柴卖钱维持生计,一边潜心读书。人们经常会在大街上看到他负薪读书的身影,并对他赞赏有加,但是妻子感到他实在太贫困了,认为这太丢人,单靠朱买臣一个人砍柴实在难以度日。不如自谋出路。就提出离开他,朱买臣劝说:“我要到五十岁时才能富贵,已经过去四十岁了,你跟我吃了这么多苦,再熬几年不行吗?等我富贵了,我肯定会报答你的。”妻子说:“这么多年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到现在看你读书也没有什么用,照这样下去,别说富贵了,都快饿死了。”于是妻子另嫁他人。
朱买臣后因同乡庄助推荐,得到武帝赏识,被任命为会稽太守。朱买臣赴职时正赶上郡邸官吏开怀畅饮。朱买臣穿着朴素,官吏们对他不理不睬。闲来无趣,朱买臣便和守门人吃喝起来。酒足饭饱后,朱买臣不小心将怀内印章丝带露出来。守门人拔出丝带,发现眼前这个人就是新上任的太守,急忙出门向众吏报告。
众人异常畏惧,战战兢兢。朱买臣衣锦还乡,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场面十分壮观。朱买臣在路边看见前妻与其夫,便令后车同载而归。
朱买臣相信有才必能尽其用,忘我读书,胸怀广阔,根本没有不平之叹。视野放远了,自然不会担心成功来得太晚,心胸宽广,自然不会占据别人的领空。同理,一个人心胸宽广,待人处世公平,他身边的人就不会有不平之感。留给后人的恩泽要立足长远,这样才会使子孙后代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