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神仙董吉顺

小神仙董吉顺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故道的孩子皮实,经扑腾,七岁八岁狗也嫌。黄河故道一年四季时常飞沙走石,以至于地薄得种一葫芦收两瓢。痄腮又称蛤蟆瘟,大人会提个瓦罐到黄河故道里提半罐子河水,不兴回头地到家后倒入锅里用它煮两个鸡蛋。董吉顺把三婶子送到大门口,回来后就麻爪了。写帖子让狗蛋儿睡好觉了,董吉顺在庄上有了点儿小名气。议论来议论去,董吉顺有了外号—

黄河故道的孩子皮实,经扑腾,七岁八岁狗也嫌。由于成天手脚不闲的跑跳,小身板锻炼得像个铁猴子,百病不侵。小一点儿孩子的抵抗力远不如他们,哪个庄上都能看到一些脖子细细的孩子,头显得出奇的大,瘦胳膊瘦腿,大大的眼睛陷在深深的眼窝里。有的孩子两三岁了,走路还是晃晃悠悠的像个小老头儿,让大人看着直叹气。

董吉顺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东邻西舍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病了发起热来通身火烫,像一团小火蛋儿,喘起气来“齁喽齁喽”像拉风箱。轻的,白天哭到夜,夜里哭到明;重的,面色灰白,昏迷不醒,不知哪一会儿睁开眼,满嘴都是胡话,吓得大人张皇失措。可这些人家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滴子油腥,吃盐都要用鸡蛋换,哪有钱去请先生?

一天挨摸黑,董吉顺一家刚喝完汤还没来得及收拾碗筷,身着满是补丁裤褂的本家三婶子就到了吉顺家堂屋,让坐也不坐,绞着手失魂落魄地对吉顺说:“顺子,婶子求你帮个忙。”

吉顺很懂事地站起来,说:“三婶子,你坐,你说啥事?”

三婶子低着头,一缕干枯的头发遮住半个脸,说:“狗蛋儿三四黑来都没睡着觉了,喉咙都哑得哭不出声了,婶子想让你帮个忙写个帖子给他安安魂儿!”

“写啥帖子?”屋里点一盏冒一线黑烟的油灯,灯头儿摇摇晃晃。董吉顺摸不着头脑。

“识文断字的你能不懂?”三婶子说:“就是趁人不知道偷偷贴在庄头树身子上、墙角边的红帖子。这事又不能求外人,咱家就你一个读学堂的,婶子只能找你帮忙了。”

董吉顺的爹娘看着他三婶子的愁态,也是直叹气,说:“顺子,你就帮帮恁三婶子吧!小狗蛋儿才四岁,让人怪心疼的。”

董吉顺还是稀里糊涂的,㧟了㧟头,对三婶子说:“三婶子,你先回去吧,回头我找纸帮你写。”三婶子说了些客气话,就垂着头叹着气回家了。

黄河故道一年四季时常飞沙走石,以至于地薄得种一葫芦收两瓢。村村落落的人家大都很穷,人穷读书识字的便不多。读书人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读书人不多就出不了良相,也出不了良医。似乎为了印证“适者生存”这句话,生活在这里的人好像都有着极强的抗病能力。大人头疼脑热了,熬碗姜汤,或不熬姜汤喝几碗热开水,蒙起大被出出汗就好了。常见的肚子疼,疼得不狠就趴在床帮上硌,实在不行就找个老墙根,抠一块践脚缝里的老石灰,嚼了、咽了,不疼了。拉肚子了,弄头大蒜埋在锅腔子里的热灰里熥[1]熟,剥掉皮嚼吧嚼吧吃了,止住了。脖子上、身上生了个大疖子,别看鸡蛋一般大红肿得发亮,摘片麻叶沾凉水一贴,至多在墙角处揭一个螺螺蛛网,团吧团吧贴上也见效。心口疼得受不了,会到野地里挖几棵叶子肥肥厚厚的猪耳朵棵子,熬了当茶喝,喝了几天,胃不疼了。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拿病更不当回事,整天嗷嗷煞叫生龙活虎的。夏季一天到晚泡在庄里因筑圩寨、因盖屋起土而形成的大水坑中,水多,坏瓜烂桃也多,不小心吞到肚里也没事。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空筒子棉袄连疙瘩扣也不系,一天到晚肚皮敞在外;脚上的棉鞋、毛窝子踢蹋得前露蒜瓣后露鸭蛋;有的孩子竟光着脚丫子蹅在冰层上,还要用冻得通红的脚后跟“嘿嘿”地猛跺,拳头厚的冰发出“嗡嗡嚓嚓”的声音。因调皮捣蛋腿肚子被谁家的狗咬了,狗嘴是臭的,大人会到狗的主人家要一双吃饭的筷子,再要半勺子香油,把筷子烧成灰用香油调成糊状包到伤口上,一段时间就结了疤。痄腮了,两个腮帮子鼓得像个气蛤蟆。痄腮又称蛤蟆瘟,大人会提个瓦罐到黄河故道里提半罐子河水,不兴回头地到家后倒入锅里用它煮两个鸡蛋。鸡蛋煮熟剥皮去壳后用筷子捣两个眼儿,再放入刚才烧开的河水中,滚开的河水进入两个眼儿后把鸡蛋捞出来吃掉,原汤化原食,蛤蟆瘟好了。好像谁也没有大病。“人穷得连病、连瘟都吓跑了,也就不害病了!”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害病的?害了病没钱看才是真的。一剂中药斗把粮,谁家吃得起?所以小病小恙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一旦病得挺不住了,一个是躺在床上等死,另一个方法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请个神姐吴翠玲之类的神仙来给把把脉。

董吉顺把三婶子送到大门口,回来后就麻爪了。写啥贴子?写啥内容能让狗蛋儿睡着觉?问爹娘,爹娘也没经过这样的事儿。他不敢问班上整天板着脸的先生,偷偷地问几个要好的同学,他们也个个摇头。董吉顺只好去问本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才知道三婶子要他写的是几句顺口溜:“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老头儿还告诉他顺口溜的另一个版本:“天黄地绿,小儿夜哭。君子念过,睡到日出。”

董吉顺打听明白后长出一口气,找了一张红纸,裁成四指宽、一拃多长的一张张小纸条,提笔照着老头儿说的文字写了若干份,趁傍黑给三婶子送去。三婶子、三叔喜欢得不得了,汤也不迭得喝,立马就用由红芋干子、小蜀秫、小米混在一起磨成的三合粉打了大半勺子糨糊,两口子一前一后悄悄地到庄头树上、墙角张贴。

第三天,董吉顺背着书包拿着墨盒去上学时,在路口被三婶子拦住,高兴地说:“好乖乖来,你真能!你那帖子写得太灵了!贴上的当天黑来狗蛋儿就睡着了,睡得小憨狗一样一夜没挪窝儿。昨儿个吃饭也好了,黑来又睡得很安生,一夜连个滚儿也没打。一大清起来就跟着几个孩子出去玩了!”

董吉顺很纳闷,那几句顺口溜写在几张破纸头上咋就能治好病呢?在心里闷了好几天,实在憋不住了便去找学校里一位年轻、思想较开放的老师。当他不提狗蛋儿名字把这件事儿说出之后,老师笑了,说:“你不想想?那孩子是几夜没睡好他家大人才去找你的,你又磨蹭了两天,他还不累毁了?也可能是吃东西压了食儿,你也知道小孩子吃饭没饥饱,压了食儿就会引起消化不良。或是受了凉,几天也就好了,到帖子贴出去的时候他不就能睡着觉了?是他该睡着了,跟你写的贴子没有啥关系!”

吉顺一想,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便瞅了个空对三婶子说了。三婶子不信,她说:“帖子有用!咋没有用?前门五奶奶家的三锤,没写帖子,不是哭了十多天了?今儿个清起来我从她门前过,三锤还在哭呢!”三婶子信得瓷实,董吉顺也没办法。

写帖子让狗蛋儿睡好觉了,董吉顺在庄上有了点儿小名气。前门家后的婶子、大娘们对他都另眼相看,碰上了,就笑眯眯地问句寒暖。背着他的面,还会三五成群的议论:“人家顺子念书念得可好了,学窝子又深,连小孩睡不着觉都能弄好,长大后还不得有大出息!”另一个说:“董家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人,也该出个能人了。说不定往后咱庄上能出人头地的就是这孩子呢!”议论来议论去,董吉顺有了外号—“小神仙”。

担了小神仙之名,董吉顺的事儿就多了起来。董吉顺性格较平和,加上来求自己帮忙的大都是本家长辈,最后很难拉下脸来拒人面子,一来二去也就办了些“神仙事”。有人上门来要董吉顺帮忙“查查皇历”,说:“顺子,听人说家里有人发疟子要查查皇历是不是啥东西搁的有了妨碍,还是碰上啥妨人的东西了,你有空得帮我查查!”董吉顺虽然年龄不大,也不想往身上揽事。再说,他也不知道该咋查,称呼长辈一声便说:“我真的不会查。”他们就说:“皇历上都记着呢,能查出来!”董吉顺见说啥也推不掉,就说:“我上学读了几本书,但都和皇历没啥牵扯。再说皇历是啥书,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呢。”听吉顺这样一说,有人竟自千方百计找来一本破破烂烂的皇历。

故道里人家过日子本来是不太需要皇历的,几月初几清明,几月初几芒种,几月初几夏至,几月初几秋分,什么节气种什么,什么节气收什么,清清亮亮的,几乎每个人都是张口就来,从不需要查皇历。需要查皇历的,不是婚丧嫁娶,就是盖屋上梁。现在为了看发疟子,竟钻窟窿打洞找来皇历,董吉顺想不通。董吉顺也从没想到过要认识皇历,却阴差阳错地通过这个途径与传统历书结了缘,而且是旧得不知是哪朝哪代的老古董。

皇历找来了,再找别的理由也说不过去了,董吉顺抱着皇历啃了起来。历书上除了年月日之外,就是一些天干地支的名词,又是“朔”,又是“望”,字里行间哪里又有治疗发疟子打摆子的方法?董吉顺看着他们热切的眼神,心里又不便明说,就是说了他们也不会相信。心中暗想,既然他们说搁啥东西有了妨碍,还是碰撞啥东西了,胡乱应付他们一下算了,省得他们整天脱不掉秧似的缠着自己。

庄子不大,董吉顺没事时和小伙伴们走东家串西家,谁家锅屋门朝哪都是了如指掌的。他一本正经地对来人说:“你家东屋南扇门后有块烂砖头,拿出来扔喽就好了。”或者对来人说:“你家锅屋风箱后头有个能钻进猫的烂窟窿,和点泥堵上就行了。”说得来人都兴冲冲地回家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

庄户人穷,日子过得本来就不顺,难得有点儿精神上的安慰,有点精神安慰心里也就舒坦多了。

小神仙的名声越来越响。一天,庄子东南角的一位中年妇女急手忙脚地来找董吉顺,说他的小儿子去割草时,在庄外的十字路口摔倒了,魂摔掉了。按辈分,董吉顺该称呼这中年妇女二奶奶。二奶奶急切地说:“顺子,恁小叔挎着一篮子草一进家就直喊头疼,也不愿意吃饭,丢头就睡。我听说后就到那个十字路口给他叫了魂,烧了纸,也不管症。你还是给写张‘隔山抬’吧,给恁家小叔招招魂。”

董吉顺小时候就听说,庄里庄外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是鬼鬼魂魂们来来往往最密集的地方所在,小孩子经过那里好丢魂,也不知真假。董吉顺又皱眉犯愁了,啥是“隔山抬”?他没听说过。只觉得“隔山抬”要是真的能把丢掉的魂抬回来,那可真是神力无穷了!可又不好推脱,因为他给很多人家都看了“病”,要是不给二奶奶家看,那不作践二奶奶扇她的脸吗?因为邻居百世的不论办啥事,向来是落一村不落一家的,落了哪一家,弄不好就会埋下隐患祸根。只好硬着头皮说:“二奶奶,你先回去吧,等我查查书再说。”

这个“隔山抬”不是皇历,还真的没有地方去查。董吉顺悄悄地四下打听,最后才听人说,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会“隔山抬”的词,他们常常自己说,让别人在黄表纸上写,然后卷起来一把火烧掉,把纸灰让丢了魂的人冲茶喝净。可算命先生像个不稳窝的兔子一样居无定所,上哪儿去找他?董吉顺坐在桌前托着腮帮子咬着笔杆儿想办法。他想,算命先生一般很少识字,要是他识字的话他就不让别人写了。二奶奶家也没有人识字,黄表纸上写的啥,也不会有人知道。再说,等写好了卷卷叠叠一把火烧掉谁也看不着。董吉顺心里有了主意。

董吉顺让二奶奶去找黄表纸。二奶奶放下手里的活整整跑了一天,才在后庄的一户人家里找了张算命先生忘了拿走的黄表纸,回来后交给董吉顺。董吉顺把纸铺在桌子上,咬着笔杆又开始㧟头,写啥呢?总得有词吧?那时候,小学生最熟悉的、开口就会背诵的,便是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因教育部门有规定,学生每天清起来第一堂课得集体起立背诵《总理遗嘱》。董吉顺蘸了蘸墨汁,提笔写起:“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等墨汁干了,董吉顺把黄表纸卷起来交给站在旁边一直等着的二奶奶,说:“二奶奶,这黄表纸上就是写的‘隔山抬’,千万不能让别人看,一看就不灵了。等夜半更深时把它烧成灰让小叔冲水喝了就行了。”二奶奶千恩万谢把黄表纸掖在怀里捯着小脚一溜烟走了。董吉顺这才长出口气。

你还别说,二奶奶的小儿子真的让董吉顺看好了。其实那二奶奶的儿子在野地里割草时,凉风吹过热身子,不外是受了风寒。二奶奶找的黄表纸,是算命先生把普通白纸用姜汁染黄的。姜性辛辣祛寒,经它染黄了的纸烧成灰后用热水送进肚子里,蒙上被子睡一觉出身汗病自然好了。

董吉顺在庄上的名头更大了。

董吉顺从不打听自己所作所为的效果,因为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做法能有啥效果。可就是他的不闻不问,更给人以神秘感,更让人觉得他不得了,了不得。

董吉顺“小神仙”的行为一直延续到他十六岁离开庄子。偶尔回家还会有人找他给“看看”。

董吉顺本来是想学医的,自己也没想到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文化人。多年后,每当聊起自己当年的荒唐事时,他都会很超然地笑笑,说:“在那个贫穷、愚昧、麻木的年代,我的做法现在看来也就是起到了点儿心理医生的作用,多多少少给那个境况下的老亲舍邻丁点儿的安慰。我也并不是想成心欺骗他们,但在当时,我只能那样去做。在那个年代你能指望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为他们做什么呢?去点破他们内心残存的希望吗?”

“小神仙”老了,洞明世事。洞明世事的他对于自己的做法有着自己的理解。

【注释】

[1]熥:音tēng,烘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