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片可心的绿》序

《这片可心的绿》序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江南最美的中秋季节,当我拿起笔为这本《这片可心的绿——华中理工大学文学作品选》写序时,窗外的树林还是那么郁郁葱葱,风送爽意,微微拂动我的稿纸,桂溢清香,深深沁入我的心脾;在满园翠绿中,鸟声时高时低,蝉鸣时起时伏,“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我衷心希望《作品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我们拥有的这片可心的绿,生机勃勃,永不衰败!

《这片可心的绿》序

我沉浸在感情的潮水中,百感交集。

在江南最美的中秋季节,当我拿起笔为这本《这片可心的绿——华中理工大学文学作品选》(下简称《作品选》)写序时,窗外的树林还是那么郁郁葱葱,风送爽意,微微拂动我的稿纸,桂溢清香,深深沁入我的心脾;在满园翠绿中,鸟声时高时低,蝉鸣时起时伏,“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是的,这是美好的丰收季节。

可是,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又涌现出42年前的华工园,那是一片荒凉的山野:喻家山,山下,荒野连着茅草小屋,破旧的祠堂、零乱的坟墓伴着农田;山上,荒草伴着岩石,荆棘拥着灌木。这过去的景色似乎也蕴涵在这本《作品选》的一页页的书稿上,那么熟悉,那么难忘,又那么遥远。的确,过去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现在已是迷人的一片可心的绿!

想当年,1953年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正式宣告成立,至今已有42个春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本《作品选》,不仅是一本华工人的文学作品选,而且是对华工人艰苦创业征途的描述与喻园蓬勃发展的记载。艺术的构思,文学的笔墨,短短的篇幅,浓浓地或淡淡地反映着作者的思想与感情,直接地或间接地叙说着我们学校的故事和宏愿。

我们学校刚刚走过42年旅程,“不惑”之年刚开始不久。这42年,在历史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而我们学校的发展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长篇画卷,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自豪地展示着新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1953年暑假,我还是武汉大学工学院的一名20岁的学生,却有幸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建校工作。今天,我站在学校领导工作岗位上,62岁了,看到学校更加在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展示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强大生命力,内心十分欣慰。建校之初,全校师生不超过3000人,只有机、电两类的8个专业,只招收本科生与专科生,基本上只搞教学。今天,学校转变成为文、理、工、管、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全校共有师生员工22000多人,校园占地面积仅次于清华大学,建筑面积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树木之多则居全国高校首位,学校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重点高校之一。在今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的头版上,公布了我国首次高校研究生院评估结果,我们学校名列第9,进入了前10名。“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切深刻地反映着,我校发展速度之快是极为惊人的。正如一位世界著名的专家所讲,我校的建立与发展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学校的发展是一曲雄伟的乐章,是一幅壮丽的图画,是一首激昂的诗篇,是一部催人前进的团结奋斗史,那些感人的数据是乐章的音符,那些迷人的曲线是图画的线条,那些动人的奖证是诗篇的段落,那些丰富的出版物,包括学报、校报、教材、专著是历史的分页或分册。是的,我们学校的各种有关文献资料记录了华工人多少个顽强拼搏的严寒酷暑,多少个团结奋斗的日日夜夜,凝聚了华工人的多少血汗,多少智慧,多少深情!我们这本《作品选》正是这么一个集子。它汇集了华工人创作的诗歌、散文、杂文、小小说等短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们的华工作者从我们学校发展中的某一处、某一时、某一事、某一人着手,写出作者想讲的话,倾泻作者内心的情感。“花不知名分外娇”,让我们学校的发展与华工人的成长能在文学作品中以不同方式来记载与再现。从今年起,这本《作品选》每年出版一集,原则上只选辑这一年内我们华工人创作的短篇文学作品。而这第一集,则以近三年多为主,时间跨度大些,以求能更好地反映历史状况。

毫无疑问,这本《作品选》的编纂与出版,正是为了响应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号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进一步浓厚我们校园内的人文气氛,加强我们民族、我们国家优良文化传统的教育,加厚我们华工人的人文底蕴,提高我们华工人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深信,这本《作品选》的编纂与出版,将会激励华工人更多地抒发出喻家山的情怀,诉说着灯光下的心语,珍惜学校的过去,热爱学校的现在,追求学校更美好的未来,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兴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我还深信,这本《作品选》一定会受到全体华工人的欢迎,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们国家在高速发展,我们学校在大步前进,我们的事业在展翅高飞。在这奔腾向前的岁月中,在前进的征途上,无疑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与困难,有的还十分严峻。但是,历史已一再证明,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华儿女的前进;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一定能解决种种难题,创造出人间奇迹。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是“一二·九”运动60周年,是“一二·一”运动50周年。在兽蹄横行、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高举着爱国主义旗帜,与全国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奋勇前进,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取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与中华民族的独立。是的,过去,拿枪的敌人没能征服中国人民;今后,中国人民也决不会被这种或那种、有形或无形的敌人所征服。我们的这本《作品选》愿在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纲领的壮丽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长风破浪今是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实现这一宏伟纲领中,我们特别寄希望于我们的年轻一代,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主要落在他们身上。

窗外蝉声时起时伏。我想到了唐初虞世南的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们学校正在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扎扎实实地进行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团结奋斗,再次创业,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中,奋力攀登新的高峰。

喻家山上,华工园内,春天桃花似火,夏季荷花映日,秋夜桂子飘香,冬晨腊梅傲雪;是一片可心的绿,春美秋丽,夏繁冬荣!我衷心希望《作品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我们拥有的这片可心的绿,生机勃勃,永不衰败!

1995年10月20日(陈天照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