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荣誉属于人民

荣誉属于人民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1月3日,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华工结束了无学部委员的历史,结束了5万余毕业生中无学部委员的历史,实现了重大的“零”的突破。2月4日,学校春节团拜会上,这一“零”的突破,成为团拜中激动人心的谈论内容。我深深认识到,千真万确,这一“零”的突破是我们华工园内,上上下下,三十八年,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结果,而我个人的作用是十分渺小的。荣誉应属于华工,属于集体,属于人民,属于我们的党。

力量源于集体 荣誉属于人民

今年1月3日,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华工结束了无学部委员的历史,结束了5万余毕业生中无学部委员的历史,实现了重大的“零”的突破。

1月7日,我从汉中回到学校,一下火车就沉浸在同志们的欢欣与祝贺之中,华工园内,上上下下,人心振奋,意气昂扬。1月10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并宣布了奖给我们教研室20万元、2个进人指标的以加强教研室建设的决定。2月4日,学校春节团拜会上,这一“零”的突破,成为团拜中激动人心的谈论内容。校报,从1月上旬起,连续刊载有关采访、报道、评论。

我深深认识到,千真万确,这一“零”的突破是我们华工园内,上上下下,三十八年,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结果,而我个人的作用是十分渺小的。没有历史的继承,没有集体的努力,没有外界的支持,没有我国政策的施行,就不可能有这一“零”的突破。这一“零”的突破表明,华工有能力培养学部委员;这又一次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有能力自己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而我,我要感谢学校新老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兄弟系的紧密合作,感谢我所在的新老教研室的同志们的团结奋斗,感谢朋友们与亲人们的深切关心;同时,还要感谢兄弟单位与专家教授为华工的发展与华工实现“零”的突破而给予的大公无私的、真挚的、有力的支持。荣誉应属于华工,属于集体,属于人民,属于我们的党。

我感谢校报,感谢校报所刊载的稿件中对我的表彰。作为一个党龄36年的共产党员,我所做对了的一切是我应该做的,反之亦然。“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我认为我就该如此办。

增选为学部委员后,我个人认为有些什么在人的一生起了重要作用呢?

第一,人生在勤,贵在坚持。天才出自勤奋,这是真理。“争分夺秒,珍分惜秒。”如同雷锋所讲,时间是挤出来与钻出来的。张衡讲得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应该是一辈子,贵在坚持。水滴石穿,我们就应如此。大学毕业,食堂吃到女儿成家为止;乘车坐船,正是学习与思考的良机。正是这样日积月累,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第二,勇于开拓,善于学习。要开拓,要创新,才能发展。决不能“书云亦云,师云亦云。”昆明西山有副对联讲得好:“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我所从事的机械工程中的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就具有开拓性。我们选科研课题,一要水平,二要服务于生产,三要经费。这三点都必要,但顺序不能颠倒。水平就是未来的财富。没有水平,将来势必被动,势必“挨打”。要开拓,要水平,就要看得远、看得准,就要适应形势,善于学习,善于总结。

第三,尊重别人,依靠集体。现代科技活动是群体活动,个人的作用是十分渺小的。我们教研室一贯提倡:公开承认别人劳动,真诚尊重别人劳动,时刻为别人着想。正因为如此,我们十分团结,一不争名,二不争利,大家相互尊重。师生之间,也是如此。正因为有这么一个集体,才保证了我们每年都有一批高水平的成果,也保证了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团结就是力量。”

第四,理想崇高,自强不息。这是最根本的。人总会有个动力,问题是有个什么样的动力。我小时候念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放后,保尔·柯察金的“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名言,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决心,这一切激励着我奋发向前,任何困难也无所畏惧。

有人问我:“你下一步怎么办?”我的答案是:抓紧时间,培养年轻一代。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国家前途将由年轻一代来决定。

(原载《华中理工大学周报》1992年4月18日,第60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