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伯父陈树屏

从伯父陈树屏

时间:2022-1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做学问上,对汉章先生来说,伯父陈树屏、堂兄陈得善父子,是极为重要的两个人物。陈树屏与汉章先生父亲是同一祖父,叫士培。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看伯父对汉章先生在这方面的重要性。有了上述两方面的情况,我们再结合汉章先生应试道路,就会明白伯父树屏在汉章先生仕途上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重大了。伯父树屏也批大题文五篇。在逝世前一年,伯父树屏还批改过汉章先生的八股文。汉章这一年课艺,佳作迭出,颇受树屏、得善的好评。

汉章先生在《祭先兄一斋府君文》一文中说:“得闻幼承庭训,从伯父树屏府君学文,先兄时为引导,一切诗文词,得门而入,不至误入歧途。”在做学问上,对汉章先生来说,伯父陈树屏、堂兄陈得善父子,是极为重要的两个人物。

陈树屏与汉章先生父亲是同一祖父,叫士培。树屏的谱名叫昌棫(1830—1888),庠名之翰,字墨石,又字佐庭,号树屏,又自号绿满庐,此是其室自号,后在文章中用,批改汉章先生少年窗稿时也用。“同治乙丑补行辛酉正科并壬戌恩科举人”。这是根据汉章先生在戊子乡试试卷所填履历引用。“同治乙丑”,即同治四年(1865)乡试,这是“补行辛酉(1861)正科并壬戌(1862)恩科举人”。《东陈陈氏宗谱》定其中举为丁卯(1867)年,晚两年。不明何说为准,可能是后者。拣选知县,即用训导。生子三女一,女嫁大碶头郡庠生钱霖。三子即得善、得先和得森。

民国《象山县志》有其小传,称:“少游县庠,笃志好学。从鄞县周岱、天台陈省钦学文,又问业于石浦同知张兆熊,转益多家,独成名制。”该传据之翰所撰《记咸丰丙辰事》,叙述其不畏强暴,勇于救父之事。光绪六年(1880,庚辰岁)病后,两足患疯几成痼疾,比年加甚。中举后,“请业者踵至,户外屦满”。而其对汉章先生尤为关怀,指点学业,批改课艺(或叫制艺,八股文),谓全力以赴。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看伯父对汉章先生在这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看汉章先生授业老师。汉章先生在他的日记中,曾经排列过自己各阶段授业老师的表。从同治九年(1870)入私塾,到光绪六年(1880)十七岁,老师依次是汤先生、林先生兄弟、虞先生,而从光绪七年(1881)十八岁到光绪十年(1884)二十一岁,这四年均从师伯父。此外,光绪二年(1876)十三岁和光绪十一年(1885)二十二岁,但前者主要林先生,也有伯父批改的文章。二十二岁还请俞先生,此俞先生非俞曲园,而是俞蕙卿。

其次,看看伯父批改的作业。

从现存窗稿看,有以下几年:光绪七年(1881)十八岁、光绪八年(1882)十九岁、光绪九年(1883)二十岁、光绪十年(1884)二十一岁、光绪十三年(1887)二十四岁,均有伯父树屏批改的文章。

有了上述两方面的情况,我们再结合汉章先生应试道路,就会明白伯父树屏在汉章先生仕途上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重大了。汉章先生二十岁参加童子试,二十一岁参加府试即秀才考试,二十二岁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二十五岁参加乡试(举人考试),童生、秀才、副贡、举人,一路顺利通过,这和在关键时刻起作用的伯父之关系不是太密切了吗?伯父是在汉章先生十八岁至二十一岁这段时间授业,而这段时间正是参加童子试、府试。而二十二岁参加乡试资格考试,汉章先生父亲还请俞先生,即俞蕙卿(“蕙”又用“伟”,进士)。为什么此时请了两位老师?这是因为二十二岁那年参加的是乡试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合格,称副贡,如此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即举人考试,所以这一关很重要。汉章先生二十二岁写的《乙酉日记》中有两条记载值得注意:一是请俞先生授业。这年三月有文期。俞先生三月初五午刻到,十一日,文期,“三人行”章。十五日,月课“达巷党人曰”一节。二十一日,文期,“为人谋而不忠乎”三句。二十六日,文期,“子贡曰‘有美玉’至‘三古之哉’。”二十七日,俞先生入城(丹城)。故俞先生对汉章先生进行辅导前后不过二十二天。二是“五月,父亲于十五日与伯父来入城教书”,“十六日,就读林氏宗祠,从堂伯父树屏”。汉章先生五月从树屏也恰好有文期。从五月至七月,共文期十次。

俞蕙卿批改汉章先生大题文五篇,如《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俞的评语有“才气横溢,吐属不凡”等句。其他《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地方百里而可以施仁政于民》、《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车无,小车无轨,其何行之哉?》、《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四篇,均有眉批、评语。

伯父树屏也批大题文五篇。《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评语:“义精辞湛,切实发挥起二,逐字证明来历,说得分当然,尤见庐山真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评语:“此等题贵清刚隽上,不以涂泽为工,然一味掉弄题字,贪用挑叠,未免空滑,作者试选辑篇名,细心参之。”《子谓韶美尽美矣又尽善也》评语:“气动墨中,艺流简外,不落寒俭家教。”《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评语:“词源滚滚,题如生。”《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评语:“着墨不多,却仍机旺神流,游行自在,非率与榷觚者可比。”

汉章先生参加两次文期,特别经过一位进士、一位举人的出题、批改,可以说进行了两次“模拟考试”,为他八月上省城参加乡试资格考试作了很好的准备。果然不出所料,在全省的考试中,他得了副贡第二名。这是我们从他戊子乡试填的履历表中知道。可惜,我们今天已不能见到当年的《武陵日记》,否则可以知道更多的详情。这样,从童子试、府试及到省城参加乡试资格考试,都可以感受到伯父树屏所起的关键作用。汉章先生参加乡试是在1888年五月二十五日,而伯父树屏在这一年三月二十日(据汉章先生《戊子日记》)就去世了。在逝世前一年,伯父树屏还批改过汉章先生的八股文。

关于伯父树屏批改的情况,笔者在《国学大师陈汉章》中有所记述,不妨转引一段文字:

汉章这一年课艺,佳作迭出,颇受树屏、得善的好评。如《道听》评语:“旋床辘,方斯文境。”《皖皖乎》评语:“意义切实,妙以绚染,出之不深不浅,花样簇新。”《是不可矶也》评语:“双管齐下,一气相生,是巧力兼勇者。”《豆之事》评语:“考核详明,补缀完密,理法兼到之作。”《直不百步耳》评语:“心灵手敏,笔无滞机。”《少则洋洋句》评语:“不蹈番不填实,仰承俯注,游刃有余,颇得其中三昧。”像这样赞美之词占绝大多数文章。最后举一篇《以其乘舆》的评语:“气息疏左,波澜志成,错错落落,生面独开,真有拔帜立帜手段。屡阅近作,知生留心考校,能于经文中着实用功,迥非剽窃者比。但作时艺,须合时趋,太卑就腐,太高则冷,此间宜斟酌出之,小试尤为紧要,恐阅者未必就俗眼耳。生既其此根柢,将来大有可造。凡诗文一切,所读所做,务令雅俗共赏可也。”这是绿满庐主人笔,不光对该文作评语,还既传授八股文的经验,又大加鼓励。殷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伯父树屏对汉章先生的文章可谓了如指掌,他曾经作过如下的评价:

阅汉章郡斋课艺,屡居高等,不独为吾宗出色,知其渊源非偶然矣!因赋以志书。

年少翩翩著述工,传经绰有外家风。

古来似舅何无忌,似舅今还似乃翁。名孝廉佘韦庐先生其外父也。

这一首,是对汉章先生辨志精舍的课艺而发的。惜汉章先生的辨志课艺今存不多,有少数收入《缀学堂初稿》,如《古代车战考》等都未收入。

陈树屏留存的诗文不多了,笔者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西湖孤山)见到他所作的《绿满庐文集》一卷(原为两卷),其中文九篇,《春宵偶话》八首。《绿满庐诗集》十一首(包括上面已引的一首),补文五篇。现再引诗四首,作为本文结束语。最后引一首,为南屏去杭州建造象山试馆写的诗:

游五狮山

名山有约几经秋,预作登高快此游。

西沪南田同一望,放怀东海极东头。

白龙潭

白龙庵畔白龙潭,济旱曾沾雨泽甘。

水不在深清澈底,昭昭灵许锯门参。

白龙庵石罗汉

山中罗汉石镌成,竫立须眉宛有情。

好与金刚同不坏,几生修得身有名。

郑鲁生君偕余弟南屏躬诣武林,为象邑营建试馆,诚盈事也,爰赋七绝一章,预为鹊贺。

义举端资仗义人,

长途仆仆历艰辛。

此行早把成功告,

多士欢迎黍谷春。

当年象山至杭州交通十分不便,不像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而那时一般需要五至七天,水陆共约七百五十里,所以有“长途仆仆历艰辛”之句。陈孔氏(粹卿)出资造象山试馆,由汉章先生父亲负责,所以有杭州之行。

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二十五日(5月5日),伯父树屏弃世,汉章先生于二十七日(5月7日)从县城赶回家,四月一日(5月11日)送葬。四月二日下午至城中。这六天均在东陈忙碌。伯父树屏去逝,对汉章先生来说是一大损失,从此学业少一人指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