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战略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战略

时间:2022-1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和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不同。物流管理战略的第二层次是结构性的战略,包括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海尔的洗衣机生产销售已经形成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销售网点已分布到世界各地,形成了我国海外经营业务最大的国有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海尔非常注重售后服务的工作,使海尔的使用者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因此,服务至上是海尔能够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秘诀。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和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不同。由于企业的经营思想的转变,为保证供应链的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物流系统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的措施问题。

◎低成本准时的物资采购供应策略问题。

◎物流信息的准确输送,信息反馈与共享问题。

◎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问题。

◎供需协调实现无缝供应链联接问题。

3.3.1 物流管理的战略层次

1.全局性的战略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用户),因此,用户服务应该成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全局性的战略目标。通过良好的用户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获得第一手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信息,增加企业和用户的亲和力并留住顾客,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要实现用户服务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用户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平均响应时间、订货满足率、平均缺货时间、供应率等。虽然目前对于用户服务的指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对用户服务的定义也不同,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通过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全面提高用户服务水平。

2.结构性的战略

物流管理战略的第二层次是结构性的战略,包括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渠道设计是供应链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等。通过优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使供应链获得最低的物流成本。关于物流渠道的设计在后面还要进一步讨论。

网络分析是物流管理中另一项重要的战略工作,它为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网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库存状况的分析。通过对物流系统不同环节的库存状态分析,找出降低库存成本的改进目标。

◎用户服务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用户需求和获得市场信息反馈,找出服务水平与服务成本的关系。

◎运输方式和交货状况的分析。通过分析,使运输渠道更加合理化。

◎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的传递状态分析。通过分析,提高物流信息传递过程的速度,增加信息反馈,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合作伙伴业绩的评估和考核。

对物流管理系统的结构性分析的目标是要不断减少物流环节,消除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3.功能性的战略

物流管理第三层次的战略为功能性的战略,包括物料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三个方面。内容主要有:

◎运输工具的使用与调度。

◎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仓库的作业管理等。

物料管理与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必须不断地改进管理方法,使物流管理向零库存这个极限目标努力。因而必须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优化运输路线,保证准时交货,实现物流过程的适时、适量、适地的高效运作。

4.基础性的战略

第四层次的战略是基础性的战略,主要作用是为保证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内容包括:

◎组织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

◎政策与策略。

◎基础设施管理。

要健全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和人员配备,就要重视对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例如,采购与销售部门是企业的两个对外业务协调部门,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和企业的形象,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两个部门的领导与组织工作。

3.3.2 物流管理的几种战略形式

1.资源配置

物流管理的作用就是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使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物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保证供应链实时的物料供应、同步化的运作。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佳资源搭配,使各成员企业实现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比如中国台湾的电脑业所推行的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充分利用了物流网络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模式的思想就是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用分散的模式,将全球的电脑资源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电脑中的各种零配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发往同一配送中心组装,再由配送中心将组装好的电脑发送给用户。美国许多跨国公司都有完备的物流网络系统,其物流系统能快速地把世界各地的资源最充分地利用起来,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也有很高的敏捷性和柔性,十分有利于实现全球跨国经营。

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能否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取决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和合作企业合作性。

2.全球后勤系统

全球化已成为新时期企业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当一个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企业时,就需要有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此必须建立全球性的后勤保障体系,否则,企业将无法适应全球竞争的要求。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应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实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务体系,以保证物流畅通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海尔集团是我国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海尔的洗衣机生产销售已经形成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销售网点已分布到世界各地,形成了我国海外经营业务最大的国有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海尔非常注重售后服务的工作,使海尔的使用者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因此,服务至上是海尔能够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秘诀。

(2)建立全球供应链需求信息网络。

全球化经营和本地化经营的最大不同是需求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地区差别化、消费的文化价值差异化等,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国情,对需求特点进行分析,建立全球需求信息反馈系统。全球供应链的信息需要从一个地区反馈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到另一个节点企业,形成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信息网络,它是维护全球供应信息一致性、保证全球供应链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畅通无阻,进而实现全球供应链同步化运营的关键。另外,由于不同国家的信息系统是异构的,应采用远程多代理的、统一的数据传输方式,这对提高全球信息系统的运行速度与效率非常重要。

(3)建立全球化合作关系网,提高物流效率。

由于全球供应链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物流过程要经过海关、机场、港口等,运输过程十分复杂,有汽车、飞机、轮船等各种运输工具,还有不同国家的管理与地区性政策等都会导致物流过程的效率变低。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建立全球化的合作关系网,通过和当地的物流部门进行合作,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当地企业,如代理销售、代理运输、代理库存管理等,或建立联合经营体,如地区分销中心等,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3.第三方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承包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效率。

第三方物流系统提供一种集成运输模式,它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为经济。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小批量的货物运输(非满载运输)显然是不经济的。但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供应链环境必须小批量采购、小批量运输,这就提高了货物的供应频率,运输频率的增加就要增加运输费用,显然不经济。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一种为大多数企业提高运输服务的实体,它为多条供应链提供运输服务。比如,当多家供应商彼此位置相邻时,就可以采用混装运输的办法,把各家供应商的货物依次装在同一辆货车上,实现小批量交货的经济性。这就是第三方物流系统提供联合运输(集成运输模式)的好处。

第三方物流系统不但提供运输服务,还可以提供其他的服务,如仓库管理(联合仓库)。第三方物流系统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物流服务功能,如顾客订单处理等。采用第三方物流系统,企业可以获得如下的好处:

◎降低成本。

◎使企业更加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改进服务质量。

◎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获得信息咨询。

◎获得物流经验。

◎减少风险。

4.延迟化策略

延迟化策略(postponement)是一种为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而采用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使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适应顾客化的需求。实现延迟化策略的关键技术是模块化: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工艺过程、模块化分销网络设计。

在用户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如果想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采用产品多样化策略。但是,产品多样化,必然带来库存产品的增加。在过去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分销中心的任务是仓储和分销,当增加产品品种时,库存也随之增加。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投资,物流成本增加可能会削弱产品多样化策略的优势。为此,人们提出了延迟化策略。在延迟化策略中,地区性顾客化产品是到达用户所在地之后以模块化方式组装的,分销中心没有必要储备所有的顾客化产品,只储备产品的通用组件,库存成本就大为降低。这样一来,分销中心的功能也发生了转变。为实现延迟化策略,物流系统中运输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如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交接运输(cross docking)方式。交接运输是将仓库或分销中心接到的货物不作为存货,而是为紧接着的下一次货物发送做准备的一种分销系统,这种物流方式就是模块化分销网络设计。

5.战略渠道设计

渠道设计是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战略渠道设计就是通过网络分析,优化物流供应链的制造工厂、分销中心、仓库等设施的位置和数量,使物流系统合理化,实现合理的运输和库存成本。网络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高度、整体的利益考虑问题。

战略渠道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进行网络分析。通过网络分析,确定网络要素和相互的关系,比如工厂的位置、分销地点和数量、供应商的数量和位置等。第二步是优化设计,采用有关数学模型或其他方法进行优化决策分析。第三步是组织实施网络设计方案。

物流网络设计(渠道设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配送中心或分销点的设计,这是一种局部的物流网络设计,另一种是供应链全局的网络设计。

局部渠道设计就是通常的分销网点的布置,比如分销中心的选择,这是供应链物流网络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网络优化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最低,这是一个成本优化的决策问题。与任何一种优化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优化的条件约束,如生产厂的生产能力约束,即各生产厂的供应量应小于生产能力;用户的需求量约束,即要求进货量大于或等于需求量;配送中心的物流均衡约束,即要求配送中心进货量等于发送量。

全局物流优化考虑的不是优化某个节点,而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特别是从供应链管理全局的角度考虑。全局物流网络设计的主要决策问题,对上游供应链来说,是供应商的选择与确定;对下游供应链来说,是分销商与代理商的确定。因此全局的物流网络设计要把两个市场的约束都考虑进去。

进行渠道设计时还要考虑非物质因素,如对下游物流网络的设计要考虑地区文化、消费观念,对上游物流网络的设计则更多是考虑运输费用、技术合作的优势、供货的可靠性和协作管理成本等。因此整体的供应链网络的物流优化不是单纯的网络运输问题的优化设计,是一种战略性的规划,需要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去考虑问题。

全局的网络设计最主要的目标一个是降低用户成本,另一个就是缩短响应时间,只要这两个目标达到了,物流网络的优化目标就达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