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便品》第二

《方便品》第二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便品》是说维摩诘等觉大士,他示现种种的方便来度化众生,甚至于在下一品中他生病了,也能用疾病做方便来帮助菩萨们修得更高层次的般若,帮助人、天乃至声闻法中的人们,可以在佛菩提道上面得到法益。他有无量无边的方便,所以这个示现内容的记载就叫做《方便品》。维摩诘大士已经在过去无量劫中供养过无量诸佛了。因为这一些原由,所以维摩诘菩萨获得无所畏惧的心境。

《方便品》第二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著;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讲记:这一段是《方便品》第二的部分经文。《方便品》是说维摩诘等觉大士,他示现种种的方便来度化众生,甚至于在下一品中他生病了,也能用疾病做方便来帮助菩萨们修得更高层次的般若,帮助人、天乃至声闻法中的人们,可以在佛菩提道上面得到法益。他有无量无边的方便,所以这个示现内容的记载就叫做《方便品》。这部经进行到这个地步,现在维摩诘菩萨要施展他的种种方便手段了,所以接着说明:这个时候,也就是佛在示现祂的国土严净时,正在帮助舍利弗菩萨们的时候,毗耶离大城中有一位大长者名称叫做维摩诘;维摩诘,前面已经讲过,意思叫做清净的名称,所以有人就简称维摩诘大士的名号为净名大士。

维摩诘大士已经在过去无量劫中供养过无量诸佛了。你不要把它当做是一句门面话,因为你们其实也一样供养过无量诸佛,你才有可能踏进正觉讲堂而不退转。你说:“我现在都还没有悟,我自己一点儿把握都没有,老师!你把我说得这么高。”我告诉你真的是这样。且不说别的,单说诸位耳熟能详的《金刚经》就好了,光是听闻《金刚经》,还不需要开悟,只是听了而不惊慌、不恐怖,能够信受《金刚经》是说真实法而不是以之为虚,能继续受持,就已经告诉你说:“当知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都还不需要悟,只是能信解受持而已;何况你来到这里是要亲证如来藏的,那当然更要比《金刚经》所说的供养无量诸佛还要多,只是比不上等觉大士维摩诘。所以你只是明心都已经如此,何况等觉菩萨的维摩诘,当然更是供养过无量诸佛。

除此以外,大士还深植善本,把一切善法的根本都已经种植完毕了,在心田上都种好了,并且已经得无生忍(不是无生法忍),在大乘法中说的无生忍是已经把思惑断尽了。无生忍和无生法忍不同,无生忍是讲解脱道的断思惑,并且他辩才无碍,不管谁去找他辩论,辩论的不管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没有一个人能胜得过他;所以他的辩才很好,没有任何障碍。并且还能够游戏神通,他不在人间的娱乐上面游戏,而是以神通来游戏。换句话说,他以五通到处去度众生,十方世界到处去。三地满心以上的大菩萨们,都不依佛座而住,都是自己可以独当一面去度化众生的,都能不依靠诸佛的威德,因为他们都能够游戏神通。

大菩萨们不依佛座而住,都能独当一面而度众生,不靠佛的威德来做。还得要逮诸总持,你如果想出来住持佛的正法而不被别人破坏,让人无法扳倒你,你还得要逮诸总持。光有五通是没有用的,因为外道尚且可以藉他的五通以声论的法,上忉利天去把释提桓因给辩倒,拆坏祂的千辐轮宝车;外道既有这个能力,那你要在人间住持正法,难道外道不能这样把你扳倒吗?也可以啊!可是你如果有总持在身,一切外道就奈何你不得。所以你们将来如果想要住持正法,要用什么呢?你就用正觉总持咒。这正觉总持咒,你只要能够背诵下来,然后自己去把它思维整理过了,上座说法时就不必打草稿,可以上台说法,从早上讲到晚上。真的啊!正觉总持咒就是这么好用。你要是不信的话,把它整理好(三天三夜把它整理好),以后谁邀请你上台,你就: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先对大众背诵出来,然后就先细讲五阴两个字,五阴两个字就够你讲上一个早上讲不完了,真的啊!然后下午就细讲十八界,结果一天下来你只细讲五个字,确实是这样啊!外道哪里有说话开口的余地!他们没有开口的余地,只能拉着耳朵听你讲,这叫做逮诸总持。我们的总持咒就是这么好用。想要能够辩才无碍,得要有总持。

因为这一些原由,所以维摩诘菩萨获得无所畏惧的心境。不管一切人、一切天来,他都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来到他面前时都没有说话的余地,即使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都一样没有说话的余地;那么天魔就更别提了,因为他连我见都没有断,所以魔的一切辛劳怨恨来到他这里都没有用,再怎么辛劳去造作恶业想要来对他产生怨恨心也都没有用;出生了种种的恶语也没有用,因为他已经进入到很深的法门里面去了,所以善于以智慧度脱自己到达解脱的实相的彼岸。可是他又通达一切方便善巧,也就是早已具足了七地菩萨的方便波罗蜜,又把八地菩萨的大愿方便也成就了,所以愿波罗蜜也具足了。“入深法门,善于智度”,就表示他已经有九地波罗蜜的智波罗蜜了,所以能够明了一切众生心中喜欢什么,各个适合修学什么法,他又能够分别一切众生的根器是利根或是迟钝的根性。

诸位从第一次听讲此经,到上周已是第七次听闻了,不知你们的感觉是如何?我想这部经应该是听了都会很欢喜才是,因为这种经典大概不容易找到一个能讲、也敢讲的人。这是因为这部经,若想要以离念灵知、六识论来讲,一定是讲不通的,必须以如来藏正理来讲;以如来藏为法界实相,不以离念灵知意识心作为实相。因此诸位,特别是明心又见性以后,这部经听起来应当是有特别不同才是。继续从第四行开始讲。说维摩诘大士在很久远以前,在佛菩提道上面就已经能够纯真地并且很清净地安住了。淑,不但是清净,而且有一种仰慕的意思;清净的仰慕,这叫做“心已纯淑”,并且于大乘法早就已经心得决定,没有丝毫的怀疑了。

凡是心里想到什么,然后去做的时候,他一定能够善于思量。善于思量,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人都自认为能善思量,但实际上能真实善于思量的人不多,大部分人总是自以为善于思量而其实思量错了。所以,能善思量并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从凡夫来讲如是,从菩萨来讲亦复如是。

菩萨想要善于思量也不容易,当众人皆醉,只有你独醒的时候,你发觉众生都被那个大醉汉猛灌黄汤,都要跟着醉下去了,你想要救他们,该怎么救?你不可以单刀直入凭着血气之勇就去破斥谬见,你得要有次第性来做。菩萨想要做什么事情,想要破邪显正,都得要有次第性,要照着先后顺序来;你先要有一些法义给他们去研究,当他们找不出破绽来,核对经典也证明是正确的,他们心中半疑也半信了,你才可以进一步再破,至少要让他有半信。还没有生起一半的信心,你就继续破,将会无法完成救护众生的大业。

你若想要建立正法于三百年中不败,必须要有次第性来做。所以能善思量是不容易的,做什么事情都要稳扎稳打,我们绝不要好大喜功,所以我们弘法时很保守。善于思量很不容易的。并且还要思量什么呢?思量未来佛教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后需要什么?我们现在要想办法把它完成,把根基做出来。我们会里有一位法师帮我开了一张书单,我看是要我活到两百岁时才能做得完;因为他认为佛教正法如果要维持长久于不败之地,这些法义的宣扬都是需要的。可是我却少了两个头、少了四只手,最好是侧面再来一对,后面再来一对,可以用三台电脑同时来写书!但这没办法啊!

这些都是我们为佛教的长远未来、为佛弟子的长远未来而做的;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诸位未来世学法的时候有所依据,不必像这一世一样再被假名法师误导。我们要做的事,目的不在搞道场,目的是在法上。

我们若现在努力来做法义全面整理的事,可以事半而功倍,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环境可以做,所以我们应该专注于法上来做。我是要把我的精神、时间以及我们会里的财力人力,放在佛教正法未来的五百年、一千年上面来设想。因为以我们这么小的财力,要来把佛教正法建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一千年,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使佛教未来千百年的正法久远流传,建立佛教正法于永远不败之地,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维摩诘大士已能住于诸佛的威仪,因为他已经邻于佛地了!说句老实话,其实他也是倒驾慈航;他本来是金粟如来,故意示现为等觉菩萨来护持释迦牟尼佛。就像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正法明如来,发大愿心,因为悲心特重,所以倒驾慈航示现为菩萨。要使升斗小民、卑贱小民来求祂时,都能有所依怙,这是只有大悲心才能做得到的。所以说维摩诘大士住于诸佛的威仪,诸佛的威仪他都具备了,心如大海,不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世间人往往睚眦必报:把眼睛瞄一下对方,就会有问题了!或者嘴巴上露出一个鄙视的感觉来,也会有问题。你只要对他做这么一个动作,他就一定对你报复;这是层次很低的人,学佛人一般来说都不会。可是学佛人有个忌讳,你如果说到他的师父有问题,那可就不得了,火气就上来了!这都是在小节上面斤斤计较,这个很不好。

自己的师父所说的佛法,对就对,不对就不对。若是不对,要建议他改正;对,就护持他,为他辨正,应该如此。真正学法,要在法上来论曲直,不和稀泥,以全体佛教的长远未来利益来做考量,不是考量眼前自己师父短暂的二三十年世间利益,那不是心如大海,那个心就跟麻雀一样小:心量不大,并且眼光短浅。真要为佛教的未来设想的话,眼光要广大,还要长远,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维摩诘大士正就是这样,他就是心大如海,所以十方诸佛无不咨嗟,无不赞叹他。并且他的弟子们(因为在家菩萨也可以蓄弟子,但只能蓄在家弟子)、一切出家人、修梵行的人以及梵天的天人天主、世间所有的国王,都同样地恭敬他。

虽然他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可是为了想要度化人间的众生,他就以善方便而示现住在毗耶离大城。他示现出来时,资财无量,是非常富有的。大菩萨都不会穷到还要去向人家租房子来安身;如果还得要向人家租房子住,买不起住屋,那一定是小菩萨。如果是几地的菩萨,我告诉你:凡是入地的菩萨都不会是穷光蛋,一定都可以自己过生活,不必接受人家供养。地上菩萨都是这样,如果出家了,他不必出去托钵,不必开口劝募钱财,自然就会有人送到他眼前来,地上菩萨都是这样。如果在家,他一定先赚很多钱才出世弘法,不必靠人家供养;哪有说修到第几地了还要托钵、还要跟人家劝募才有钱存活,佛门中没这回事。如果是等觉菩萨,他只要拿一小分福德来示现就够了。维摩诘大士示现一小分福德,在人间是资财无量,他有无量的资财来摄受诸贫民。这意思是说他常常在布施,不是一毛不拔的人。如果说有个等觉、八地、初地菩萨是一毛不拔的,还要等着人家供养才能过得下去,我告诉你:你可以把他埋到地坑里面去,真的让他入地。因为佛法中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地上菩萨,地上菩萨一定都有很广大的福德。我告诉你:你叫他赚钱,他还懒得赚;虽然懒得赚,却还是很有钱。他就是这样示现资财无量,但是却用他自己的钱财布施来摄受贫民,方便引导进入佛门。

可是他自己“奉戒清净摄诸毁禁”。这八个字,有两个层面:奉戒清净是指他对自己的要求,摄诸毁禁,是说他不因为自己持戒清净,就一天到晚指责别人犯戒,对犯戒者总是抱持着较宽松的标准,摄受那些毁犯禁戒的人,不加以排斥。因为进了佛门而犯戒,都远胜过凡夫而不受戒者。所以对犯戒的人要有肚量,要愿意摄受他们,不因为自己戒行清净就严责别人,说大家都犯戒,不如他最清净,反而要摄受毁犯禁戒者,这叫做摄诸毁禁。如果想要成为大菩萨,你要有这个心量:我们自己持戒很清净,不犯贪瞋痴等戒,但是无妨摄受新学菩萨中的犯戒者。在人间,要找一个人不犯戒的,还真的是难。

有时心犯了戒,比身犯了戒还要严重。因为菩萨重的是心地戒,而心地戒如果能持好,身、口就没有问题。菩萨戒跟声闻戒有很大不同:声闻戒是不管你心中怎么想,想到乱七八糟都没关系,只要身、口不犯就算是戒行清净。可是菩萨戒,身、口固然不犯了,但心里面想得乱七八糟,就已算犯戒了,这就是菩萨戒特异于二乘戒的所在。所以菩萨自己戒行清净、心地清净,还要能够涵容一切犯戒者,不因为别人犯戒就排斥他。但是一定会跟他明讲:“你这样犯了戒,该去补救:发露、忏悔。”帮他把戒罪消灭,不是一味排斥他,这才叫摄诸毁禁,菩萨要有这个心量。

“以忍调行摄诸恚怒”:自己能够安住于众生恶劣的心性境界中,能够接受就是忍。可是对于某些瞋心重、慢心重、疑心重的人,或是脾气很大的人,不因为自己能忍就瞧不起对方,还是要设法来摄受对方。所以对脾气大的人也一样地涵容他,对善于记恨的人也一样地涵容他,知道他其实并无恶意,只是习性导致瞋心重而已。有的人脾气很大,但发过脾气以后绝不记恨,事过境迁了,他又跟你和好如初。若是遇到一个善于记恨的人,你就倒霉了!善于记恨,绝对不是菩萨该有的心行。所以我们常常说:“浪子如果肯回头,那真的是金不换。”因为一百个浪子中,大概有九十九个回不了头;如果有一个能真的回头了,那就是我们要重用的人。所以浪子回头是很难得的,你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肯回头的,怎么不重用他。有人对你发过脾气,事过境迁,肯回来跟你道歉,这不是浪子回头吗?当然要摄受他。维摩诘大士就是有这个心量,自己以忍调行,对别人却能够摄诸恚怒。

“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他自己是很精进的,因为等觉菩萨是百劫修相好,无比精进地修集大福德,但不会因为这样就责备某甲徒弟这么懈怠,某乙徒弟又如何懈怠,一天到晚责备人。他会跟弟子们婉言劝说:“要好好精进,要好好努力。”这叫摄诸懈怠。对别人应当这样摄受,因为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精进。所以等觉菩萨不会因为某一弟子懈怠,他就以严厉的口吻来责备,但是会加以勉励,这就是摄诸懈怠。

“一心禅寂摄诸乱意”:维摩诘大士常常住于一心不乱的境界当中,因为等觉大士仍然还是有八识心王,不可以说:“你等觉大士怎么住在一心不乱中?那不还是意识境界吗?”当然要有意识境界,若没了意识,还能在人间利乐众生吗?这个意识,平常就是要住在一心禅寂的境界中。但这个一心禅寂和我们无相念佛是不一样的,因为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等觉当然更不是七地菩萨所能想象的,所以不要把自己一心不乱净念相继的境界套上去说:“我现在也是一心禅寂,与维摩诘大士一样。”那就不行了!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他一心禅寂,示现给众生看,众生看了就知道说:“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确实是不可以。”就懂得要住心于一境,不再向外攀缘,这做法是示现给众生看,众生因此就可以把散乱心制心一处而得禅定

“以决定慧摄诸无智”:维摩诘大士的智慧是决定不移的,因为他是金粟如来倒驾慈航来的,当然是决定而不会有所改变的。一般等觉菩萨所说的法,在成佛以后还会有极小部分的修正改变,因为没有到佛地以前是不可能完全决定的,一定有一些很微细的部分仍然无法穷源彻底。但是维摩诘大士不同,他是成佛以后倒驾慈航的,所以说他是决定慧;显现出来的就是为人说法以后,能令所有听过他说法的人都不敢再自大地以为自己智慧很了不得。在维摩诘大士没有出来说法以前,那些阿罗汉们、菩萨们个个都是很了不得的;可是等他出来说法以后,大家就知道说原来自己的智慧还是很渺小。至于那些还没有悟的人,就干脆说:“我们根本就是个没智慧的人,安分守己一点好。”他就以他的决定慧,这样摄受那些没有智慧的人。

他示现是白衣,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示现出家相,以居士身来示现,可是本身却奉持沙门的清净律行。以居士之身而在身口意行上示现出来的是比出家人更清净,这是你们将来进入初地以后,都应该这样的。虽然因为入地以后大部分都要现居士身,但现出家身的人很少很少。一般人本来以为说,进入初地以后就好像是金光万丈、走路有风,人家都要恭敬崇拜你,实际上却不是,反而是要用在家身去让众生看不起你、糟蹋你。为什么要这样自苦呢?初地时本来更可以穿起僧服让人崇拜、供养、礼敬,结果却是修证越高,越要让人家辱骂,这是什么道理?诸位有没有想过?

这是因为佛菩提道不同于解脱道,二乘解脱道所证的菩提是声闻、缘觉菩提,他们的究竟证量是把烦恼障的现行断灭就够了,换句话说,只要断见惑与思惑就够了。可是诸地菩萨不是这样的,诸地菩萨对于烦恼障的见惑与思惑固然要断,但是思惑都不急着断,反而是先在断习气种子上面去努力。可是习气种子无量无边,要怎么断?最好就是让众生轻视而现行出来,让多数众生瞧不起你。明明你的证量很高,众生却一个个骂你“邪魔外道”。你最后渐渐地习惯了,根本不会动心,不管谁当面骂你“邪魔外道”都没关系,这样习气种子才能除。修证越高,表现得越低、身份越不尊贵,让众生看不起你,然后你布施了财物、布施了正法,布施了最了义最微妙的正法以后,还得要让众生来羞辱你,这样习气种子就很容易现行而消除得很快。习气种子如果没有消尽,你就不能成佛。所以能常常让众生磨,就表示你的成就已经越来越快了。

入地以后,你如果还穿起僧服,你成佛的时节将会很慢,因为没有人敢磨你,懂这个道理吗?所以虽然要求自己要符合沙门的清净律行,但不可以因为自己具有沙门的清净律行,就生起傲慢之心,这样习气种子就不易现行,就消不掉。维摩诘大士就是自己这样示现给我们看,我们要懂得学,所以身穿白衣却奉持沙门的清净律行。如果你入地以后,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称为诸地的摩诃萨。诸地菩萨都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假使一入了地,下巴就抬得老高的,看人都是用斜眼看人,我告诉你:那一定不是入地,没有这样的地上菩萨。地上菩萨都是温良恭俭让。所以如果有一天来了一个地上菩萨架子很大,你只要一脚把他踢出去就行了,那一定是大妄语人,哪有那样的地上菩萨?维摩诘大士就这样示现给我们看,我们要懂得学。俗话不是说“见贤思齐”吗?我们见等觉菩萨的行止,也得要思齐啊!想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像他一样成为等觉?可是修证越高,态度就越谦卑,除非是破邪显正而救护众生时。可是我告诉你,修证越低的,他们口气越大:“我们早就成佛了,你们还在那边谈论明心的第七住位,太差了吧!”那你就知道他一定是大妄语,这个智慧诸位都要学。

“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诘大士不住在寺庙里面,他住在自己的家中,示现是居家。居什么家呢?居三界家。可是他不但如此,还示现有太太、有子女,但是常修梵行。等觉菩萨为什么来人间还要娶妻生子呢?他们这样示现,有两个用意:第一,佛菩提不离世间法;第二,避免外道乱诽谤。他如果不娶个太太生个儿子、女儿,外道会毁谤说:“他为什么出家修行呢?其实是因为性无能。”外道往往会这样毁谤。但是菩萨不这样,菩萨示现:我绝对不比你们差,你们外道比不上我;我有更胜妙的智慧,还有更广大的资财,你们外道都比不上。菩萨是这样示现的,只是口中不说罢了!可是菩萨却常修梵行,所以不可思议。所以菩萨不是只有法上不可思议,事相上也是这样示现:常在梵行之中但是无妨示现有妻有子,不是只有法上示现。

我们平常一向都在法上说,说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但因为声闻人是要断见惑、思惑烦恼才能证菩提的。菩萨却根本不断思惑就证涅槃:对无余涅槃里面的境界相已经清楚,了然分明。阿罗汉们却不知道涅槃里面是什么,他们是断烦恼来证有余、无余涅槃,等到菩萨问他:“涅槃里面是什么境界?”他们都不知道,佛说里面是本际。但本际是什么呢?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菩萨叫做不可思议。同样的,现在维摩诘大士在世间相上面示现他的不可思议了。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说他示现有眷属,可是他对眷属并没有贪著,所以常常乐于远离,不会每天若没看见子女时,心中就牵挂。虽然他身上穿着宝贵的衣服,也佩戴宝物来装饰,但其实他根本不必用这些来庄严自己,反而是以他所修种种利乐众生的福业而产生的三十二相来庄严自身。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维摩诘大士虽然示现在人间,跟人类众生一样有饮食,却又同时以禅悦作为他所品尝的味道。以前金山曾有居士(也有别处的法师)开示说:“证得初禅的人就不必吃饭了,因为初禅是以禅悦为食的。”那真是误会大了。诸位一样要了解这个法义,禅悦为食是保持他的初禅天身、保持他的初禅境界不坏,但是他在人间的色身仍然还是要以团食为食,所以他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喝水的。所以佛在人间示现时照样得要吃饭,照样要喝水,一样要吃喝拉撒;只不过吃过饭、经行后就入定中;出定的时候,他身上有禅悦法味,作为他的意生身和禅定所生色界天身的食物,这才是以禅悦为味。

如果他去到人家赌博的地方博弈,博弈是说以下棋来输赢,这叫博弈;戏处,譬如说酒楼、茶馆、戏院、歌台舞榭,这叫做戏处;他是等觉菩萨,虽然奉持沙门律行,但因为他以居士身就可以方便去这些场所。如果受了出家戒,那边酒楼不能进去,这边是绿灯户(应该叫作红灯户),对不起!你也不能进去;遇到戏院唱歌跳舞的地方,对不起!你也不能进去。但他是居士身,可以去里面专干老板不喜欢的事:“这个唱歌跳舞,叫做世间娱乐,是无常生灭,以后不要再来了,应该要修学佛法啦!”去到下棋的地方,他就说:“用下棋来赌博,这个不好啦!令人迷恋生死啦!以后不要再来啦!”“叫我不来,不然你叫我去哪里?”“你来跟我学法啊!”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度人,他以很多方便来示现。以前禅宗二祖慧可禅师,悟后还故意去妓女户中睡觉,训练自己不受干扰、不会动心。那时外在的环境不允许大乘佛法密意广传,他只好这样修自己的道业,后来一代一代传到六祖时才改走平民路线,开始广传。这倒有一点像维摩诘大士。不过二祖慧可在那个环境下,没办法把法传出去;维摩诘大士则不一样,他反而到处广传去度人。

并且“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外道或者种种异学所说的法,他也能接受,别人一说他马上就懂、马上就会,他不会说:“那一些没有用啦!你们学琴棋书画都没有用,千万不要学了,那种东西应该在世间消失掉。”他不会这么讲,无妨照样有琴棋书画,但是却要教导他们把外道的种种错误观念纠正过来,让他们懂得尊重正法。维摩诘大士虽然本身了然于世间法的种种法要(不管是哪一类的法要),可是却教导众生要常乐佛法,因为世间法可以拿来作为佛法增上之用,可以拿来作为摄受众生的方便法,所以明了世间法的种种书论典籍,并不妨碍佛法的修证。

不论是在何处,一切人见了他都很恭敬;这个恭敬,是一切供养之中的无上供养,他更不贪著任何人的财物供养。众生如果要供养他的话,只要恭敬他就行了,心里面尊重他就行了。为什么他不拒绝众生尊重他?因为这样一来,凡是他说的话,众生都会听进去了。如果是你所恭敬的人,他说话你听不听呢?(众答:听。)当然听啊!所以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众生能够信受他的话就行;他认为众生能够听他说法、信受他说法,如实去修,那就是最好的供养,这叫做法供养。世尊也一样不贪图任何供养,祂常常开示说:“最好的供养就是法供养。”一切等觉菩萨也都是如此,一切现在家相的地上菩萨也都是如此,都不会对你有所贪图地说:“你明天送一千万元来供养我吧!”绝对不会。就算你只是给他一千块钱的小供养(不是一千万元),他一样廉洁地不受供养。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他示现在人间的目的,就是要执持正法,让正法在人间久住流传、人间获安,这就是他的目的。人间如果有正法一直不停地流传,不但人类可以有安定的身心依止,并且诸天欢喜,特别是欲界诸天,欲界诸天之中又以忉利天为最。为什么他们欢喜?他们若欢喜的话,心里面就很安心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发觉:人间只要正法常住,魔众魔孙就越来越少,忉利天的敌人就越来越少,他们的敌人就是天魔波旬与徒众。所以只要人间有正法广大弘传,不但人类可以有正法的依止而得安心,诸天也都欢喜,因为他们的眷属将会越来越多。不但了义正法的广大弘传是如此,即使是层次低的人天善法弘传就已经是如此了,因为弘扬人天善法而愿意归心三宝,将来都生到欲界天去,不当魔子魔孙。除非修很大的善事,但是却同时在破坏佛法,才会成为魔子魔孙。因为天魔波旬往世一样是修很多善事的,但他就是想要破坏正法,想要阻扰所有人离开欲界五尘境界,所以才成为天魔。

将来会成为魔或者成为佛弟子,最大的分界点就在这里。广修善事但是却也在否定正法或弘扬六识论邪法,将来舍报后都会成为魔子魔孙。所以诸位对这个分际要弄清楚,并且也要告诉所有学佛人。天魔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势力?正是因为他往世做了很多的善事,可是他却想要破坏正法。他做的善事很多,帮助很多众生,所以他的福德很大,才能当欲界天的天魔。但是成为天魔的原因是他所做的善事太广大了,福业极大而先报,所以先生天界受报,报尽随即下堕无间地狱。佛弟子与天魔都同样是广修善业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魔与佛弟子的差异呢?很少人知道。今天特别告诉诸位,请诸位把分际弄清楚,并且要转告你所认识的学佛人。否则的话,一天到晚去利乐有情,却同时在破坏正法;心中想要成为佛弟子,但是做的都是未来世会成为魔子魔孙的破法业因,那就很冤枉了。

已经进入佛门成为三宝弟子了,却专门在造作成为魔子魔民的因,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广做善事而以外道法来取代正法,硬要与佛陀唱反调,说意识是常住的、不生灭的;如此广做善事的领头者,福业极大,死后将生为天魔,报尽即堕无间地狱;跟随的徒众们现世则已是魔子、魔孙,死后只有下堕三涂的一条路了。正在做这些魔事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做魔事,所以诸位都有义务要告诉他们。维摩诘菩萨执持正法,以正法来摄受一切长辈及年纪比较轻的人们。如果身为佛弟子而不能以正法来摄持一切长幼,那就表示他的修行还没有入门。维摩诘是等觉菩萨,当然能以正法来摄诸长幼,令正法在人间永远弘传不断。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他在人间当然也有自己的事业,所以才叫做治生。大菩萨们不受人家供养,因为他们自己已经资财无量。为何资财无量?当然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治生产业。可是他的治生产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却能不损害众生的利益,所以是很和谐的,并且与别人并存,不会打压别人而成为自己独家垄断,而是共存共荣的,所以叫做谐偶。虽然获得世俗法上的利益,但是不会因为获得世俗法上的利益就有喜悦之情,因为他主要还是在众生的学法利益上面来着眼。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维摩诘大士常常于四方马路上来饶益众生。换句话说,只要看见路上众生有苦难需要救济,他就会加以救济。但因为他是居士身,所以也可以“入治政法”参与政治活动;如果是出家菩萨就不可以了,出家菩萨去参与政治活动,那是违犯律法的。所以如果出家了,去竞选公职,那就违背正法;去出任政府单位的职务,去当县长、乡长、省长,也都是违背佛法的,律法所不许可。在家居士无妨,你去干宰相也没罪,这就是开缘;居士身有这个方便可以进入政府单位任公职,无妨照样是菩萨。所以《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的菩萨,有在家菩萨专门剁罪犯脚后跟的;因为有些穷凶极恶之徒,无可救药,判了刑就把他脚后跟剁了,让他一生走路不便利,他就不容易再害人了,不然他将会一直想要伤害人。这种无药可救之徒,把他剁了脚后跟,也是菩萨所作的正事。剁脚后根,古字怎么写?月(肉)字旁加上一个刀字旁:刖。你们读《华严经》就会读到。这是在家菩萨才能方便为之,出家菩萨就不行了。

出家菩萨在一切时中都要让人家觉得是慈眉善目的,所以出家菩萨如果把人家判刑、剁脚后跟,那就完了,僧宝的形象就毁坏了。僧宝的形象一定要维护好。维摩诘菩萨虽然入治政法,可是却方便地救护众生,不让众生有一丝一毫的冤枉,并且能够轻判就尽量轻判,也为他们开示佛法,让他们懂得忏悔;懂得忏悔以后再减轻其刑至二分之一(现代的法律也有这样的规定,因为法律不外乎人情)。但是法律有时候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为什么呢?因为他明知故犯:他是懂得法律的人,并且是执法者,却明知故犯,所以就加重其刑。维摩诘菩萨可以教导他们忏悔,忏悔以后减轻其刑,这也是救护众生的一种方法。在政府单位,如果懂得修行,人家说“公门之中好修行”,确实是这样,以他所掌握的公权力可以方便利乐众生。但是公门之中也好堕落,因为不法的红包很多;若懂得修行,他知道要清廉自守,又尽量在为众生做事上面去努力,这也是入治政法、救护一切。

他又常常进入讲论之处。印度的民情,有许多地方会定期聚会,从白天谈到晚上,接着继续谈,谈到天亮了还在谈。将来去朝圣的时候,也许有机会在路上会看到。有时候为了赶路,清晨五点就上游览车出门,天色还没有全亮,但你会发觉有些地方灯光很亮,那些人在谈论事情。他们其实不是比你早起,而是从昨天晚上就一直谈到天亮了还在谈,只是为了真相、文学、宗教而谈。他们有那个风气,不像我们这里到了晚上十点、十一点大家回家睡觉了。他们为了讨论一个道理,往往可以讨论到天亮,天亮讨论不完,再讨论到晚上,再讨论到明天,他们是这样做的。这叫做讲论处,他们有这种场所。维摩诘大士有时候到了讲论处,不管他们是说什么法,若是说外道法的地方,他也为他们讲大乘法;若是说二乘法的地方,他也跟他们讲大乘法,一切都要导归于大乘。

并且进入种种的学堂,开诱童蒙。换句话说,在这些学堂中,他们没有听过佛法,他就方便加以引导,诱导他们可以稍微懂一点佛法,所以叫做启蒙。童与蒙就是说从来没有学过的,叫做童蒙。智者大师的小止观,又叫做童蒙止观,因为他是为从来没有学过禅定的人讲的。童蒙就是比喻小孩子都没有学过一样,还是迷蒙一片,这叫童蒙。如果还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就是对佛法有如童蒙一般的不懂。学堂是教一般世间法的地方,他去到那里有机会就跟他们讲说佛法,让他们可以入门。

并且“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他有时候还跑到妓女户去,所以你若看见某一个菩萨跑到妓女户去,先不要谤他,也许他是进去跟那一些妓女们、跟那一些嫖客们说:“你这样子贪淫,就会永远沦落在欲界里面,不能解脱欲界的系缚啊!”也许他是去开示佛法,不一定是花钱去那边玩。也许他花钱进去找了个妓女来:“你不要再搞这个行业了,你要好好学佛啦!”这也有可能啊!世间法是很难讲的。所以眼见仍不足为凭,我们要有智慧去判断。维摩诘大士进入淫舍,示欲之过,当然不可以被淫舍老板知道。

他有种种方便来利乐众生,有时进入酒肆,酒肆就是酒廊、酒店。诸位想想看,进入酒店喝到烂醉如泥,那种人是不是胸怀大志的人?当然不是嘛!他就是要借酒浇愁嘛!那表示酒肆里面酗酒的人通常都是意志消沉的人,他去到那边则要建立他们的志愿,把他们的志气给鼓舞出来;志气鼓舞起来以后,就开示大乘佛法,引导他们成为积极奋发的学佛人。等觉菩萨往往是要这么做的,诸位!教你这样做,你愿意吗?你可能说:“我才不要,那多难。”可是你看他就是这么做的,等觉之尊做的是什么?是做一般人不愿做的事。所以,诸地菩萨好当吗?不好当啦!就是专门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别人做不了的,你要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你要愿意做,你才有机会进入诸地,不然你就没有机会啦!若是专门挑好做的事情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你都不愿意做,那你就无法成就诸地应有的大福德;所以想要成佛的人,真的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啊!

这些难的部分都说完了,现在来说维摩诘大士也有让人家欣羡的部分:“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如果他处于一群长者之中,他一定是长者中尊,所有的长者都要尊敬他,他就为这些长者们说胜妙的法。胜妙的法当然是佛菩提,不可能是二乘法,二乘法不叫胜法,所以二乘法不是无上法,叫做有上之法。如果在居士当中,他就是居士中尊,断其贪著;因为一般说来,出了家通常是比较能舍得下,所以一般而言是如此,但不是绝对。一般而言,居士的贪著比较重,一般情形下都是这样。就好像说,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文笔一定比中学生好;但不能因为不是绝对的,所以就说:“中学生的文笔比大学生好。”不能这样讲!虽然有特例,但你不能拿特例来做通例。所以一般而言,居士的贪著是比出家人重一点,所以维摩诘大士在居士当中时,成为居士中尊,就为居士们说不要贪著。孔老夫子不也这么开示吗?他说年少之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讲到年老之人时,说血气已经衰败了,要戒之在得;得太多了,一下子高兴起来,可能脑溢血就死掉了!或是为了得更多,年老了都不能休息,加速死亡。孔老夫子都这么讲,我们佛法中当然更应该如此,所以要叫他们断贪著。贪如果不断,落在我所上,我所的贪都断不了,如何能够断我见与我执呢?连我所都无法断,当然我执更无法断,所以要教导他们断贪著。

如果是在一群当官的人之中,在那些统治阶级之中,维摩诘大士也是统治阶级中的最尊者,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超过这些刹利阶级,所以他是他们当中最尊贵的人,就针对他们的身份来教导他们要学忍辱;统治阶级是最不能忍的人,最没有忍,动不动就下令抓人:“拉出去砍了。”在古印度,如果国王把某一个村封给某一个人,他当村主,这村里面谁犯了罪,他可以下令杀掉的;他也可以对那些村民课税,有这个权力,这种人就叫做刹利族。这种人通常是作威作福的,所以维摩诘大士为了利乐众生,就教导他们:“你们要学着怎么样安忍,要学忍辱,忍辱对你们有许多好处。”

“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如果他处于那一些外道的在家修行人,由于婆罗门很傲慢,他们常常口出狂言说:“我们婆罗门种性最尊贵,是梵口所生,不是由父母产道而生。”他们不说父母所生,说是从大梵天之口所生的,所以种性最尊贵,比一切统治阶级还要尊贵,但是佛就破他们。我们《瑜伽师地论》课程也正要讲到这个部分。佛也一样要破斥婆罗门:“为什么你们说是梵口所生?不对!”可是婆罗门他们一向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直流传下来的,所以婆罗门很傲慢;维摩诘大士就为他们断除我慢,把他们的慢心给断除掉。怎么断呢?就是我们《瑜伽师地论》正要讲的部分,在阿含部的经典里面也有破斥婆罗门的真实典故。现在我们没有时间来讲它,那个讲下去也要讲上半个钟头,要花很多时间,现在不讲它。

如果在大臣当中,维摩诘大士是大臣中最尊贵的人,因为没有人的身份能比得上他,他就对国王的所有大臣们教授正法,教他们学习正法。如果在王子当中,他也是王子中尊。王子们常常会犯的毛病就是不忠不孝,如果皇帝老子活久了,他们就会不耐烦,有的甚至把皇帝老子干掉,自己起来当国王;这种事情,中外古今皆然。所以,如果当皇帝,要安分守己一点,干满二十年就交给儿子去了,免得招来杀身之祸。维摩诘大士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教导他们要对父皇忠心和孝顺,这样才是为人子、为人臣之道。

“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内官,内官不是只在外国才有,中国也有,叫做太监。中国人特别聪明,有人想要当太监,先阉了再讲。皇帝都怕他的君权落到外人手里,所以皇帝今天晚上要睡哪个妃子,内官还要记录,免得将来接掌他权位的是别人的孩子,不论皇帝今晚睡哪里,都得要记录下来;后来是几点钟离开的,也要记。后来哪个妃子生了孩子,要查那个受孕的时间;如果是红杏出墙被抓到了,就是砍头。皇帝是要掌控权力的,所以得要有太监、婢女照管这些大小事,这些太监、婢女都叫做内官。维摩诘大士若处于内官之中,大家也一样要恭敬他,他就教导他们当内官时应该遵守的分际,应该如何做事,这叫做化正宫女。外国人的内官多是由女人来当,中国皇帝不但要女人,也要男人来干一些粗重活儿,又怕将来生个儿子是太监的儿子,就先把他们阉了;所以中国特有的太监,也属于内官。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他如果是在老百姓当中,也是老百姓当中所最恭敬的人,他就教导民众怎么样来兴福,教导民众兴起广造福业的力量,想要使民众兴起造福的事业,当然要教导他们广做善事,还要告知民众行善的果报。诸天天主,特别是欲界六天,欲界六天的天主为什么威德力能够凌驾于天人,就是由于他们福德大。欲界六天中的威德,主要以福德来衡量比较,福德最大的人就当天主。所以如果有人在人间广修福德,但都不要人家回报,欲界六天的天主都会注意你,特别是福德修到很大的时候仍然都不要任何回报,他们就会害怕:这个人将来死了会把我的天主宝座给抢了。他们怕!所以菩萨在人间行菩萨道、修布施波罗蜜的时候,万一有鬼神、天人找你,你记得要表明:“我不贪天福,我在修集佛菩提的资粮。”否则的话,你修福时将会事事不顺,因为他怕你抢了他的宝座。

天魔会当上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凌驾于其他五天天主之上,原因在哪里呢?都是因为福德极广大,他就是以前在人间时广修福德,所以死后成为他化自在天的天主;由此可见他的力量是从兴福而来的,如果不是广修善业,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福德;没有那么大的福德,就不能有那么大的力量来当第六天的天主;欲界天都以福德的大小来比高下,所以才说福力。他在庶民之中就教导众生怎么样来兴起福力。

如果维摩诘菩萨是在梵天,他也是梵天中最尊贵的人;当梵天下来拜访他,他就教导梵天们胜妙的智慧。想要生到色界天的人,除了要广修福德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定力。以一个凡夫而言,要去当初禅第三天的大梵天天主,靠的是什么呢?除了大福德以外,你还要有一样胜过别人,就是你初禅是遍身发的,而且是极具足不退的,是历经八种初禅的变异境界,完了之后,再转入微细的八种变异境界,你统统经历而具足初禅了,加上世间行善所得的大福德,死了生到初禅天,就当上大梵天了!手下就会有许多梵辅天,那就是初禅的第二天,再下面就是梵众天。从众生来讲,说梵众天是第一天,再上去梵辅天,再上去是大梵天,就是初禅天的天王。

其实大梵天并不稀罕,那些境界我们都已经历过了,不稀罕,统统要把它丢掉。虽然我说不稀罕,可是回头来看看现在有谁能教人初禅?没有!更不要说遍身发的初禅及粗糙的八种变异境界、细腻的八种变异境界。但是证得初禅就值得骄傲吗?不值得!比起般若智慧来,初禅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那毕竟只是世间境界而已。可是一般人自以为得初禅了,他就很高傲的样子,这种人我见得太多了!可是等到勘验下来,他们有实证初禅了吗?没有。是把欲界定当做初禅,误以为觉知心中一念不生时就是初禅了。但是维摩诘大士不只是这样,为什么他在梵天当中会成为梵天中尊,并且还能够诲以胜慧,是因为等觉菩萨在很多劫以前的三地满心时,早就具足四禅八定了;特别是在九地时就已经满足四无碍辩了,他有胜善的智慧,所以叫做善慧地,他以这四无碍辩为梵天教诲最胜妙的智慧。

“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这就是说,如果娑婆世界百亿忉利天的天主来相聚会,维摩诘菩萨也会来参与;维摩诘大士最喜欢参与,因为等觉菩萨就只是修福而已,没有什么可以自修的,而最好的修福方式就是法布施,所以只要哪里有聚会,他就会来,他就是要做法布施,尽量布施正法;所以诸方帝释们聚集的时候,他当然知道:好机会来了!他又来说法了。来为帝释们示现什么呢?无常。因为有的忉利天主是不曾学佛的,还没有接触到佛法。我们娑婆世界有百亿忉利天、百亿四王天、百亿夜摩天、乃至百亿四禅天。当娑婆世界的帝释天王——各处的忉利天主——都来在一处聚会时,维摩诘大士就来为他们开示“五欲无常,欲界天无常”。因为忉利天的天主是非常享福的,在那边享受一天绝对超过人间享受一百年,因为他的一天就是人间一百年,而且他的五欲很胜妙。你在人间活一百年,能有几年是全都在享受五欲?没几年。所以忉利天的天主们大部分都贪著于欲界天的五欲境界,维摩诘大士就去对他们泼冷水:“五欲是无常,你们这个天主宝座也是无常的。”教导他们无常的道理。“那都是无常,怎么办?”“你们要修福啊!”“如何修福才能保住忉利天主的宝座?”“护持正法。”所以很多的忉利天主被度而成为护法菩萨,原因就在这里。忉利天天主被度了,四王天当然不能不度,所以他又到四王天去了。四王天的天主,主要就是秉承忉利天主的命令“来救护世间的众生”,所以四王天的天主都称为护世,就是救护世间的意思。四王天的天主们聚会时,他也来,既然来了,当然大家还得恭敬他,使他成为护世中尊,就教他们:“你们应当要如何救护人间的众生。”教导他们。

长者维摩诘大士,以这样的无量方便来饶益众生。所以等觉菩萨,你们从这一段来看:他的境界,高,可以高到让我们无法想象;但他在利乐众生的时候,姿态可以低到令人无法想象,这就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最尊贵的位子他也当得起,但若示现为最低下的,他也可以做得到,他没有任何的遮障;想要当真正的等觉菩萨,就得这样子。那你想一想:菩萨好不好做?不容易啊!你要能说深妙法,但是层次很低的法,你也要能为人讲。所以遇到初机学人向你请法,你可别不耐烦说:“唉呀!你这么笨,这个也听不懂。”不可以这样!你也得要有耐心为他说法,这样你才能算是已经具足菩萨性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没有耐心,就不够格当菩萨,何况是要当诸地菩萨、要当等觉菩萨?等觉菩萨遇见愚痴众生的时候,他还是和颜悦色为众生说法,不会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你们接着再看,后面就会看得出来等觉菩萨这种共通性。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讲记:接下来维摩诘大士以方便力,示现色身有疾病。因为疾病的缘故,所以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乃至外道的婆罗门等,以及诸王子和国王下面的官员、眷属,无数的人、千人以上的人,一个个都前往探问他的疾病。为什么维摩诘大士有疾病?这后面会说,我们这里就不预先讲。凡是有人前往探看他疾病的人,维摩诘大士都以他色身的疾病作为开示的因缘,广为大众说法。他说:“诸仁者啊!”这仁者是一种上对下比较客气的称呼,他说:“诸仁者啊!这个色身是无常的,因为他一直在变异,色身其实并不怎么坚强。”有些大力士们觉得说自己很坚强、很厉害,觉得自己是可以久住人间的,其实是承受不了一颗子弹,不出子弹之外。那麻醉医师来了,冷不防给他一针麻醉药,他也得躺下去了。再不然的话,一场车祸,也是得死掉了。

其实人的色身并没有力士们想象的那样强,不论多强,都只是一个感觉而已;特别是年近四十、五十、六十好几,就更体会到:年轻的时候活蹦乱跳,多有力气;现在老态龙钟、力不从心,真是色身无强,力气一天比一天衰微。色身完全是不坚固的东西,所以说它真的是速朽之法,很快就朽坏了。想想小时候活蹦乱跳的,年轻时,雨再怎么大、怎么淋,就是不会感冒;可是现在风稍微一吹就打喷嚏了,真的是速朽之法。眼看着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如果目前是四十岁而且可以活八十岁的话,大概四十年后也是坏掉了,所以速朽之法,真的不可信任。正因为有这个色身,所以才会痛苦、才会烦恼。怎么痛苦?为了这个色身要住啊!所以得要拼命赚钱去买个房子。怎么烦恼?为了这个色身要吃饭啊!所以要赚钱,赚钱可真的是烦恼。如果是家庭主妇,为了色身要吃饭,所以要买菜、切菜、洗菜、炒菜,炒出来还不晓得人家喜不喜欢吃,也许儿子一撮夹了送进口里说:“妈!你今天煮得好难吃。”烦恼多多,都为了这个色身;无一不是为了这个色身,所以色身为苦、为恼。并且说,色身是众病所集,特别是现代,好像是疾疫劫来了,什么病都有!奇奇怪怪的种种病,前人想不到的病况都有。一不小心路上被哪个人拿个针头扎了一下,晚上就没办法睡觉,一直想着:搞不好是艾滋病毒的针头。都只是因为色身才会有病,所以色身真的是烦恼的所在。万一这些意外都没有,一不小心感冒又生病了,流行感冒的病毒又偏偏是每年变种,很难预防的样子;好像每年不感冒一次,还真的不行。所以色身真的是众病所集。那你看,这个色身还值得贪著吗?

维摩诘大士又说:“诸仁者啊!就好像这个色身是离开无明的有智慧者所不依靠的。”明,就是离开了无明。什么是无明?最原始的四阿含经中的说法,佛开示说:无明谓不知。也就是说,不知就叫做无明;明就是知,知就是明。为什么叫做无明?从字面的意思来说,他没有明,也就是他不知道。至于他不知道的是不知什么?是不知解脱之道,以及不知佛菩提道。什么叫做已知解脱道?也就是已知我见与我执的内容,所以能够离开我见与我执,解脱道的明就具足了。如果落在五阴的某一阴里面,或者落在十八界的某一界里面,不能把我见如实断除,那就叫做无明。在佛菩提道上面说:不能如实地亲证法界的实相,就是没有如实发起般若的人,这种人就叫做无明;亲证法界万法的人,了知万法的真实相,般若就生起了,智慧生起时就叫做明。

所以,明,就表示他有智慧。但是有智慧的人,不会依靠色身:不把色身作为自己的最后依靠。依靠色身作为最终法、常住法的人,是没有智慧的人;愚痴人才会凭仗色身的健康来欺负别人,凭借色身的俊美来欺负别人,凭借色身的种种作用来欺负别人,那就表示他以色身为怙。怙就是依靠、依赖的意思。但是这个依靠,是有一个涵义的,就是仗势欺人的涵义——依靠这个色身而仗势欺人。所以中国字太好了,一个字涵盖许多意思,但还比不上梵文。因此智者不依靠色身而轻视他人。

因为色身如聚沫,不可撮摩。聚沫,譬如我们看见河流,河流如果转弯的地方有个漩涡,那个漩涡里会有好多水泡聚集在一起。色身就像那些水泡的聚集一样;色身其实是很多东西聚合起来的,就像那个漩涡中心点的一团聚沫,永远都在那里,它永远不会消失掉。这个聚沫看起来好像真实,但是你如果用手指头去把它撮起来或触摩它(撮就是三个手指头去把它捏起来,叫做撮,不是抓,抓是五个手指头去取,是用整个手掌,撮是指用三个手指头捏起来),它就破掉了。那个水沫是撮不起来的,所以叫做不可撮;改用碰触,却是还没有拿它就破掉了,所以不可摩;如同干的手指头一碰水沫,它们就破掉了。色身也如同这种水沫一样。很多年轻人认为:“我身体好强壮。”觉得自己力大无穷。可是再怎么力大无穷,不小心让一辆车子撞上了,当场死掉了,再怎么大力也没有用。再不然,人家匪徒枪战,一颗流弹从他太阳穴打进去,小小一颗就完了,所以色身真的如聚沫一般,不可撮、摩。

这个色身就好像水泡,没办法永远立在那边不灭。水泡,下雨时,大雨滴下来,掉下来在地上反弹以后,就会有一颗一颗的水泡,可是那个水泡若能够支撑过一秒钟就算很好了,大部分都不到一秒钟就破掉了。也许有人想:“哪有?我还打算活一百二十岁。”可是就算你活两百岁,以四王天的天人来看,也不过是一两天就没了,撑不过三天,因为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你活一百二十岁,出不过三天,两百岁也只有四天而已;连四王天的一旬都过不了,那当然是不得久立,很快就坏了。以天来看人生,真的像水泡一样,所以说“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又说“是身如炎,从渴爱生”。为什么会有这个身体?都是因为过去世意识与意根一直在想,特别是到老了以后:“唉呀!这个色身快坏了、快坏了。下一世,下一世不能没有色身,还要再弄一个色身来。”心里面一直这样想。特别是死后在中阴的时候,如果他没有听过佛法,他还以为说这个中阴身比人身好,等到七天一到,中阴身也坏了,他可就知道了:这个中阴身不可靠,赶快投胎去。都是因为有这种虚妄想,才会导致不断地去投胎,再去取得一个色身;所以这个色身都是从意识、意根妄想“炎火”而生的,如同阳光所照的热沙地上的热炎一般。如果没有这种阳炎就不会有渴爱:渴爱世世都有一个色身,如渴思水一样地贪著色身。由于这种阳炎妄想,所以对色身有渴爱,有这个渴爱,于是就投胎了,就有来世的色身了。

维摩诘大士又为他们说:“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芭蕉或者香蕉都一样,都有一层皮;它们没有骨,只有皮;你把它剥掉了一层皮,里面还是皮;再把它剥掉一层皮,里面还是皮;剥到最后,皮剥光了,可就没有东西了。色身也是一样,无非就是地水火风聚集起来,地水火风一一把它除掉以后,就没有色身可说了,所以说中无有坚,色身中间没有什么是真的坚固的。如果色身想要坚固一点的话,那就好好修行,死了烧一点舍利子还留下来,算是稍微坚固一点;但是也撑不了多久,因为世界坏了以后,它们还是坏掉。所以我如果死了,这骨灰烧了,庭院里,哪里撒一撒就算了。臭骨头不需要留恋它,如果留恋它,未来世倒是麻烦,所以最好就是烧掉。

色身并没有一个坚固的东西,可是色身如果留着不坏,以世间法来讲,问题很大,对自己不好,对子孙也不好。所以你们如果希望学佛顺顺利利,不会被祖先捣蛋的话,最好是劝老人家火葬最好;因为如果他不是火葬,万一哪一天,他那一副臭骨头被水泡了,或树根生进去把它缠住了,就会找你的麻烦,让你诸事不顺。祖先也许已经往生去当另一个人了,但是他还会找你麻烦,这不是他的意识在找你的麻烦,是他的如来藏与意根会找你的麻烦。不说他们,就说你们好了,你们现在在这里听经闻法修行,可是如果上一辈子的你是土葬,不是火葬,那你的意根和如来藏仍然会跟上一世那个土葬的臭骨头有联系,但是你自己不知道;所以你若是睡着了、无梦的时候,你的意根与如来藏就会去找你上一辈子的子女、孙子,会跟他们找麻烦:“你们为什么不照顾我这把臭骨头?”那你上一辈子的儿子或者女儿搞不好就坐在这里,却是学佛及事业同样都诸事不顺。知道吗?对啊!父母子女本来就是互为父母子女,师徒之间也是一样的。

想要斩断对上一世臭骨头的贪爱执著,只有用火;火烧了以后,它的联结就断了,这个道理诸位要知道。所以如果不想为难上一世的子女,你就把那个臭骨头烧了,你的意根与如来藏就不会为难你上一世的子女了。当你为了上一辈子的臭骨头正在为难上一辈子的子女,那个子女年岁大了,很可能正是这一世你的同修——跟你在正觉里面是同修。为了避免这个情形以后再发生,就要交代子孙:“我死了,把我火化吧。”这样子,你来世修行上面,或你这一世的子女,大家都好过。同样的道理,要劝你家里面堂上两尊活佛,劝他们最好是火化;但你不要告诉他说这样对你比较好,你就告诉他说:“这样子,你往生以后,下一辈子不会被这一世的臭骨头拖累,就不会浑身是病,对你比较好。”只说对他好的部分,千万别说对你自己也有好处,你就这样告诉他,开导他。这就是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诸地菩萨却能知道这些作用。这段经文是说色身不坚牢,其实土葬后,就算意根与如来藏再怎么去攀缘它,也是撑不了几百年,还是会烂掉;除非有特别加工保存,否则的话,最硬的骨头也是会坏掉。如果成为化石,那可就倒霉了,会风化而全部烂掉才是好的,因为它跟你的联系就断了,不会再影响到你后世的种种不如意。但在还没有完全坏掉以前,往世的臭骨头和你的意根、如来藏还会有联系,但你自己不知道,这个道理诸位也要懂。所以色身再久也是会坏掉,所以说它如芭蕉,中无有坚。

这个色身为什么又说是如幻呢?因为这个色身本无今有,以前没有这个色身;上一辈子死了去入母胎的时候,你并没有带一个小色身去入胎,你只是意根和如来藏去投胎而已,没有带任何物质去入胎;但是后来具足五根,结果就出生了,所以色身五根真的是幻化而有的,本无今有,当然是幻化的。以前,我记得有位法师说意根就是大脑,但是这个问题很大,因为他说的若是正确,应该是在这一世投胎时,曾经带着上一辈子的大脑来投胎的,就不是由意根与如来藏共同入胎来这一世的,这是很荒唐的。所以他把正确的第八识法义否定掉,问题就会有很多。可是意根和如来藏入胎,为什么能入胎,为什么不会说“我意根与如来藏,在虚空中住就好了,我不要去入胎”?为什么不能这样?因为意根只有两边可以住,祂如果不是住在灭掉自己的空无境界(灭掉自己就是空无,那其实就是自己没了),如果不是灭掉自己,祂就一定会去投胎,这就是意根的特性,不能住在无余涅槃中。因为意根经由意识对祂做种种错误的熏习,所以祂心生颠倒;最主要是什么颠倒呢?就是把意识的功德据为己有,祂不愿让意识的各种功能性消失掉,所以祂想要不断地保持见闻觉知。

同样地,世间每一个人都不愿当白痴。当白痴,至少还能够见闻觉知,只是那个思路乱七八糟打结而已。可是意根如果不能像我们这样清楚的话,祂至少也要像白痴那样有见闻觉知。所以即使是白痴,他也不愿意死,这就是颠倒想。所以众生不能得解脱,就是从这个颠倒想而来。但是佛门中有很多人在修行,也不能获得解脱。是为什么而不能得解脱?也是因为颠倒想,他们的意根照样把意识的功德据为己有,不愿让意识的功德消失掉,意识的什么功德呢:知觉诸法。所以才会不断地去执取离念灵知,佛门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离了妄想杂念,这觉知心就变成真心了。但那个所谓的真心是变来的,正是本无今有的生灭法。

学佛后的法师与学人们,为什么总是会落到这里,一直不肯舍掉离念灵知?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意根不断地被意识做错误的熏习以后,执著“我的离念灵知自己不可以消灭,祂是真实心”,怕灵知心消失掉;因为怕这个见闻觉知心消失掉,所以就成为颠倒见。他想要得解脱,却不断地去投胎,因为他在中阴阶段不肯把自己灭了,因为他要保持见闻觉知继续存在,不肯把自己灭了;不肯灭自己就必须要去投胎,才能继续保持见闻觉知。去投胎了,就有色身了,所以这个色身从无到有,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颠倒想:我见断不了,所以就去投胎。我见的我,主要就是见闻觉知的心。去投胎就从无而有,藉着父母亲的帮忙,如来藏就制造这个色身出来了,所以这个色身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没有谁那么厉害能制造色身,妈妈也没有那么厉害。你们当妈妈的人以前怀孕的时候,有没有每天捏一个手指头把它装上去?捏个眼睛把它装上去?都没有啊!就只是提供环境与成分而已,真正在制造色身的,真正能出生色身的,还是婴儿自己的如来藏。所以会有色身,都是因为颠倒见。如果没有颠倒见,就不会去投胎法是;颠倒见的原因,就是我见断不了,所以说“是身如幻,从颠倒起”。

这个色身如梦,为虚妄见。“色身如梦”从思维上来讲是可以理解的,但现观“色身如梦”是不容易的。也就是你眼见的当下,就觉得它是如梦境一般,这个就不容易,这个是十回向位的现观。为什么说色身如梦?如果你有十回向位的现观,把所见的过去世一世一世的色身跟这一世的色身来做比对,一样没有差别,但过去世就跟昨天做的梦一样;今生这个色身何尝不是跟过去世无量的色身一样是梦境中所有的?所以说“是身如梦”。眼前看见有这个色身在,好像蛮真实的,其实这个真实感也是虚妄见。

这个色身又如影:它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是从业缘而现起的。为何如影?影的意思就是遮盖,影就是阴,所以五阴如果要换个名称,也可以说五影,因为阴就是遮盖的意思,阴的意思就是影子,遮盖了大家的明而使五阴的执著成为无明的原因。如果想要把色身这个阴影修除掉,就得要把业种消除,不要造恶业以及善业;如果要造善业的话,就要回向菩萨道、回向成佛,不要以获得来世的可爱异熟果报作为造善业的目的。这个色身遮盖了解脱道的明、佛菩提道的明,但色身还是从所造的业为因缘而出生的。所以诸地菩萨如果不想再出现于三界中,他们可以做得到;因为很久以来,他们就已经不造恶业了!如果他们有造种种的善业,也都不以善业的果报作为目的,而是以累积菩提道的福德资粮作为他们行善的目的。但是众生造恶业,是为了色身的享受,造善业则是求来世的色身享受。那就是说,由于对后有的贪著或者今有的贪著,因此而有业的行为出现,有业行就会有种子积集,有业种积集为因缘,就会导致不得不重新再投胎,或者不得不堕于三恶道中去获得生身,所以说“是身如影,从业缘现”。影子不是真实法,法身才是真实法;这个色身其实只是你法身的影子而已,影子可以消灭,但是法身无法灭。色身都是真如法身影现而有,真如法身凭着过去世收藏下来的所有业种以及正知见或者邪知见,所以影现了这一世的色身,因此说“是身如影,从业缘现”。

又说这个“是身如响”,好像声音一样。声音要有许多的因缘才能出现,譬如说手的声音:“啪!”一定是两个手掌对不对?一个手掌没有办法发出拍击声。一个手掌如果要有声音呢?那你要身体健康、力气充足、动作迅速,“刷!”一下,听到了。但是单独一手这样慢慢一刷就能有声音吗?不行。你去太空快速地刷刷看,有没有声音?还得要有空气,还得要有你这个心起心动念去做了,所以响是种种因缘配合而有的。色身也是一样,要有很多因缘,首先必须有山河大地才会有色身所需的地水火风;然后还要有父母作因缘,还要有如来藏收持了大种性自性的功德,还要有如来藏流注出意根,还要有如来藏收藏了往世的种种善恶业种子以及无明种子,有这么多的缘和因,才能够使这一世的色身出生,所以色身“属诸因缘”;可是因缘终究会散坏,因缘散坏了色身也就坏了,所以色身没有常住的。

不知道诸位最喜欢几岁时的色身,也许说:“当儿童最好啦!无忧无虑。”真的好吗?不然!如果儿童真的好,他就不会唱说:“只要我长大。”“那二十岁最好吧?”二十岁的人他又觉得不好,他觉得说:“我应该至少像三十岁的人,看起来比较稳健成熟,也比较有钱。”可是三十岁的人又不满足,他想想:“还是四十岁好,像我们经理,四十岁当经理多威风,我这个科长每天要被他K。”可是四十岁的人他又不满足,因为四十岁时身体开始差了,他希望的是像六十岁的董事长什么都有,但又希望同时拥有二十岁小伙子的身体。可是不行啊!

所以其实没有一个时节是真正的好,但也没有一个时节是真正的不好。婴儿有婴儿的好处,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年长有年长的好处。只有一种是最不好的,就是年轻时花天酒地、背叛家人;年老了变成一个穷光蛋,大老婆、二老婆、小老婆都不理他,独自流落街头。只有这种人老了不好。要不然的话,老都是好的,没有绝对的不好,要不然怎么会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为活到老了,教训学多了,知识也多了,也有好的一面,不是全然不好;所以不论哪个时节,不论几岁都可以安住,这样才是自在,菩萨应当如此。所以色身真的是“属诸因缘”;既然属诸因缘,又何必在意现在几岁。既然是这样,不应该执著色身,把它照顾好就可以,但不必执著。照顾它的目的,让它可以为我所用,拿它来作为修道的工具。

“是身如浮云”,这个色身又像浮云一样,“须臾变灭”。浮云始终不停住,它一直飘、飘、飘,一会儿不见了。色身也是一样,自从出生以来不断地变。活到耳顺之年,有时候还想起来:小时候还穿着开裆裤,在街上晃来晃去。因为我们小时候穷,都是穿开裆裤,父母亲没有时间照顾你,哪有可能一会儿就为你换一件裤子!要尿就让你自己尿去,以前是这样的。我们以前父母是怎么照顾孩子,早上起来,扁担扛上来,前后两个米箩,一个米箩放锄头、畚箕、铲子,另一个米箩就放个小孩子,挑到田里面就把孩子放在米箩里面,放在田头的地上,孩子就乖乖地坐着不敢动,哪像现在孩子七八个月就吵得要死。这些都还记得很清楚,可是如今耳顺之年,想想小时候一晃就过去了,却是记忆仍新、犹如昨梦;再过不了多久就要坏掉了,须臾变灭,不断在变;尤其五六十岁以后,觉得一天快过一天,时间真的不够。所以修道真是如救头燃,这样看来色身真的是须臾变灭。

这个色身又好像电光一样,念念不住。那个闪电闪出来的时候,不会停住不动的,只有摄影师才能叫它停住:用照相机把它停住。但闪电一出来,它就不断地变化,一下子就过去了。色身也是一样,念念不住,以前人家还不信;现在医学上已证明色身是不断地在新陈代谢,所以是念念不住的。

又说“是身无主为如地”:好像大地一样,色身自己是不能做主的。如果色身自己也能做主,你要不要呢?我想没有人要,因为你觉知心说:“我现在要去正觉讲堂。”色身说:“我才不要去,让我走得那么辛苦。”色身其实是谁在做主呢?是你的觉知心、意根在做主。如果你离开了,或者你消失了,你的色身是没有主人的,它是不会自己做主的,所以说它无主。无主的原因就在于无思,它不会自己做主的;在《阿含》里面叫做六思身,眼能见,所以眼识起思,想要见;耳能闻,所以耳识起思,想要闻。思就是决定、思量,思量就是作决定:“我决定要继续听。”乃至意识想要了知诸法、了知六尘,意识起思,意识有思,所以就具足六种思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的思量,就是原始佛法的初转法轮阿含期讲的六思身。

这六识自己都是不肯灭的,什么时候才肯灭呢?累得不得了,觉得太累了,应该睡觉、休息了,才肯灭。可是如果有个人他不懂得什么是睡眠,而你告诉他说:“睡着了,你就永远消失了,不会再醒过来了。”那你看他要不要睡?保证他不睡。今天晚上肯睡觉断灭,是因为知道明天还可以醒来,所以他才肯睡;如果他知道这一睡着,明天醒不过来了,他就不肯睡了。前六识有这一种作意,这叫做六思。六思可以让我们现前领受得到,现前证实它确实是这样的,可以证实这种功能存在,所以叫做身——以六种思为身。从这里来看,真正在做主的,其实是心,不管真心、妄心,反正就是心在做主。色身无主,所以它就好像土地,随你怎么践踏都没关系,所以色身无主而如地。

又说“是身无我为如火”:说它“无我如火”,色身没有真实我,我是指谁?众生所谓的我,都是觉知心、思量心。可是思量心算是真的我吗?也不然。能见闻觉知的心,也是假合而有的;现在且不说祂,且说色身。色身就譬如火,火是因为有木材、有空气,加上热度,才会有火燃烧起来,所以火不能单独存在。色身也是一样,色身无法自己单独存在;它像火一样,要由种种因缘假合而成。

“是身无寿为如风”:色身也没有寿命。也许会有人抗议:“色身明明有寿命,所以说活了几年。”听来好像有道理,但其实色身没有命根。命根是从哪里来的?命根其实是很多法假合成的:一定要有如来藏,要有意根,然后要有这一个色身,有身温,还要加上业种中的寿,离了寿,命根也不能成立。有如来藏配合这些法假合而成的色身,才能说是有命根,才能够说你这一世可以活几年。所以有的人想要长命,不是百岁而想要千岁、万岁,皇帝老子日子好过,所以希望人家叫他万岁,他就是想要活上一万年,永远掌有江山;掌有江山就表示他可以有很大的权力,后面还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所以他才想当“万岁”爷。可是想归想,却没有办法如愿。因为这个命根不是色身所掌控的,所以色身没有寿命可说,而是由如来藏所收藏的往世业种来决定,因此造成他这一世可以活多久。

有的人活上三十年就死了,无病无痛地也死了!年纪轻轻的,只因为他的命就是这样。所以色身没有寿命,寿命是从大家的八识心王种子来决定的。当寿命到了的时候,色身坏了,说它叫做寿命到了。可是这个寿命是由如来藏所收藏的业种来决定的,不是由色身来决定。如果是菩萨,可以加上愿力来改变,有时候大愿使他变得很长寿。不过这个愿会改变,如果佛告诉你、观世音菩萨告诉你:“你还是早走好,因为有个地方更需要你。”你就走了,马上就走了,还是由心来决定的。所以,色身本身是不能做主的,是由心在做主的,所以色身没有寿命。

“是身无人为如水”:色身好像水一样的无人。水绝不会说:“我是水。”色身也一样,色身也不会说:“我如何如何,我喜欢,我讨厌。”色身都不会。其实都是众生心在色身中才会有“人”可说,“人”当然就代表你、我、他,代表寿命,代表众生相。因为色身非情,它不是有情;因为有心在,所以连同色身而说是有情,因此“色身无人如水”。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这个色身都不真实,它本身没有一个自体性,是依附别人而存在的,就是依附于四大,所以说色身以四大为家。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色身是空,为何是空?因为色身无我,也没有我所。色身既然不是有情,怎么可能是我?色身既然不是有情,它怎么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的”?其实呢“这本书是我的”,是觉知心在觉得它是我的,是觉知心在拥有。但觉知心自己不能拥有,祂透过色身来拥有,所以色身没有我、没有我所。因此实际上,色身是心所有,色身自己不能拥有任何一法与物;色身所拥有的,其实都是背后的觉知心所拥有。所以,色身没有“我所有的任何一法一物”,都没有!都是心所有的,因此它离我,也离我所。

“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色身自己无知无觉,就好像草木瓦砾一样。所以有的人说法时常常会有语病,有时候他说“眼能见”,不是说“眼识能见”;问题是眼如果能见的话,死人应该也能见啊!可是死人明明不能见,但他一样有眼啊!如果说因为他冰冻了,所以不能用,那刚死的人没有冰冻,为什么也不见?所以其实不是眼见,而是心见。因此,眼本身不能见,因为有心在,所以才能见;所以色身是无知的,如草木瓦砾一样。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色身其实没有办法做任何事,吃饭、读书、修道,都不是色身能做的,可是色身又能追赶跑跳碰,都是因为风力所转;因为有风大,所以色身才能行来去止、做种种动作,让你可以吃饭,可以睡觉,可以做种种享受,乃至逃难、求生都是风力所转。所以有野狐禅师,学真悟禅师一进门就进前三步,退后三步,禅师一棒就打过去了!他抗议:“师父!人家问你,你不也是进前三步,就说是啦!那我也前进三步啊!你为什么打我?没道理啊!”师父就骂他:“你进前三步也是风大所转,你退后三步还是风大所转,当然要打。”“可是师父你进前三步、后退三步,跟我有什么不同?”师父就说:“当然有不同啊!所以我打你,有打你的道理,我进三步、我退三步各有道理,但跟你不一样。”因为这都是风大所转,但那些野狐就学这个表相。以后如果哪个外面的野狐来了,问他:“如何是佛?”他起身跟我礼拜,等他礼拜起来了,我就一棒打过去:“是什么?还是佛吗?”“不是啦!痛死了,怎么会是佛。”痛死了就不是佛了。所以色身其实本身不能做什么,都是因为风大所转。风大是什么?风大就是动转的力量,那就是风大,所以叫做风力所转。

“是身不净秽恶充满”:这个色身不清净,秽恶充满。有哪个人敢说他色身是清净的?没有啊!如果要讲清净,色界天人勉强可以说他是清净的,因为他身中如云如雾,没有不清净的东西,勉强可以说。但在真实义上还是说他不清净,因为杂染妄想、身见不断,才会出生他的色界天身。他有什么杂染妄想呢?他认为觉知心常住不坏,一念不生就是涅槃;由这个杂染妄想,所以远离欲界法而证得初禅乃至四禅,因此生到色界天去。既是从这个杂染妄想来,所以还是不净;但是从人间的物质相来说,勉强可以说他清净,因为他都不用上厕所。所以说人身不清净,秽恶充满。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又说色身虚伪,色身只会骗你,色身是贪得无厌的,你每天为它吃饭、为它吃菜、为它喝牛奶,你得要每天喂它;都是为了喂它,所以产生了很多的麻烦。为了想要喂饱它,所以辛苦做事,赚了钱也是被它吃掉,所以色身贪得无厌,真的虚伪。每天还要为它洗澡、擦身体。天气冷了,还要多弄几件衣服给它穿。天气冷了固然要多穿,天气热了还要弄个冷气给它吹,可是必归磨灭,你无法使它常住,所以它真的很虚伪。我们知道它虚伪,不被它所用,我们反而拿它来用,作为修行的道器。

“是身为灾,百一病恼”:这个色身就是病恼、灾患的根由,我们如果不是有这个人身,根本就不会感冒。感冒生病,也会衍生种种病。有的人是从年轻时就一直病,病到老,就是死不掉。如果没有这个色身,他就不会有病。如果你生到欲界天去也没有病,欲界天的天人就没有这一些病,所以这个色身真是我们灾难的根源。百一就是一百加一,就是说很多种啦!就好像一千零一一样,真的是百一病恼。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这个色身犹如土堆,犹如水井,为老所逼。土堆堆久了,风吹日晒雨淋,最后消失了。水井也一样,有很多井到后来被埋在地下,无人闻问,因为干掉了。很多古迹挖出来的时候,原来它有井,结果为老所逼,井的老就是被土沙盖住了,或是水干掉了。色身也是一样,没有人不老的,从出生时就开始老,只是我们把老的过程分阶段,这个阶段叫成长而不说是老,其实整个成长的过程也是都在老的范围之内。

“是身无定,为要当死”:这个色身没有办法决定常在,所以“为要当死”。“要”就是不可避免的,将来一定会死。地行仙活上一万年也照样要死,就算他可以永远不死了,但世界坏掉时,他也得死,逃不过去的。所以是身无定,一定会死。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这个色身也像毒蛇一样,也像怨贼、像空聚。为什么像毒蛇?《阿含经》有说,说有个愚人一天到晚抱着一个宝匣,宝匣里面装有四条毒蛇,佛譬喻那四条毒蛇是地水火风。有时候说这个宝匣里面有五条毒蛇:色、受、想、行、识。每天都要跟这四条、五条毒蛇接触,每接触一次等于是被咬一口,解脱果的慧命就死掉了。我们也是一样,每天醒来就要接触,接触就是被咬,又减掉一天的寿命,所以说它如毒蛇。又如怨贼,怨贼也就是指四大之贼,因为这四大一定会坏,将来坏了都无所有;由于觉知心、意根据有这一世的财产、名声、地位、眷属,都是藉色身去获得的,如果不藉色身,觉知心就没办法有名声、地位、财产、眷属;但这个色身是由四大怨贼帮你制造成的,它们终究会坏散。色身犹如空聚,色身为什么叫空聚呢?空聚就是说一个聚落里面都是空而无人的,色身就像这个空聚,是谁住进来呢?是你的如来藏、你的七转识住进来。所以色身本身它没有作用,得要你住进来了,它才有作用;空掉的聚落就没有作用了,要有众生住进去,行来去止买卖生活,才有作用;所以说它是五阴、十八界、六入所共合成的。

接着维摩诘大士又开示说:“诸仁者啊!这个色身是可坏、可厌的,既然色身有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灾难,我们应该了知它是我们最大的心头之患,应当要厌恶它。”可是厌恶它以后,不是变断灭了吗?那该怎么办?他说:“应该要乐于佛身。”那么佛身是什么?大士解释:“佛身就是法身。”法身讲的就是无垢识,无垢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修行断尽二障以后,到达佛地时改个名称叫做无垢识,我们因此就叫祂为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有时候方便称为真如。这个无垢识为什么称为法身?因为“祂从无量功德智慧而生,有五法为身”。无量功德智慧是说,证如来藏之后——证得阿赖耶识之后——就生起了种种的智慧。并且祂本身有许多的功德,简单地说就是七种性自性来成就世、出世间一切万法,所以祂有无量的功德。了知无量功德时就具足一切种智了,因此而具足了戒身、定身、慧身,也具足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有这五法为身,所以无垢识心体称为法身。

“这个无垢识的成就,也是从慈悲喜舍而生”:因为成就无垢识之前,在第三地就得要具足四无量心,所以也不能离开慈悲喜舍而有法身,离开慈悲喜舍就不能获得无垢识的功德,就不能成就法身的功德。“无垢识法身的成就,还得要有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要有这些波罗蜜才能够出生法身。”如果没有具足这些法,只能称为因地法身,不能称为佛地法身。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修布施、持戒、忍辱,乃至多闻、智慧诸波罗蜜,才能具足无垢识的功德。

但是这一些波罗蜜的修行要懂得方便,所以说“从方便生”。方便波罗蜜是七地菩萨之所修行,没有具足种种善巧方便也无法成就无垢识的功德。三地满心前还要加修五神通,到六地满心证灭尽定时得漏尽通,具足六通;一定要经过这些阶段,才能说他成佛了。如果没有经过这些阶段,而说他成佛了,那一定是大妄语。

又说“从三明生”:意思是说,修行成佛的时候,如同阿罗汉一样,也是要具足三明的。慧解脱阿罗汉没有三明,俱解脱又有五神通的大阿罗汉就有;可是佛地一定要具足大阿罗汉所有的证德,所以他也得要有天眼明,还要有宿命明、漏尽明。也就是说,佛地的天眼明,不但要像阿罗汉一般的具备,还要再超越,因为它发起了一切种智的功德必定如此,所以三明六通阿罗汉能看到未来世的状况,都不超过八万大劫,但佛陀看未来世可以无量。宿命明也是一样:天眼明是看未来,宿命明是看过去;大阿罗汉的宿命明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但是佛无止境。漏尽之法也是一样,阿罗汉的断尽有漏是方便说,因为他只断烦恼障的现行,而不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佛却已经究竟断尽,漏尽明是远超大阿罗汉的;所以佛一样有三明,但是三明超过大阿罗汉。

自称成佛的人而没有三明,那是讲不通的;所以,有人自称他们已经究竟成佛了,还说他们已经证得报身佛果了,胜过释迦佛了,那应该是究竟佛了!那么请问他三明中有哪一明?就只问他一种就好了。天眼明、宿命明如果不方便问,问漏尽明也可以啊!请问你:“我见断了没?我执断了没?习气种子断了没?”就只要问这一些。如果你问他这三个法,他就跟你翻脸,那你就说:“你连烦恼障的现行都没有断,谈什么明!”你给他一巴掌就走了,他如果追上来:“你为什么打我?”你就问他:“是什么?”我告诉你,那些活佛们一定会骂你神经病,然后就走了,他们根本就不懂。所以如果没有三明而说他有法身,那是不对的。一切佛都得要具足三明,诸佛的无垢识法身也是要具足三明的,所以说从三明生。

“从三十七道品生”:诸佛法身也是从三十七道品出生的,因为同样都要经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证。可是菩萨的三十七道品,和二乘圣人的三十七道品有异有同,将来看有没有机会,能有我们哪一位亲教师愿意把它写出来《大乘三十七道品》,把二乘的三十七道品跟大乘的三十七道品一一做个比对,让那些“原始佛法”的弘传者知道异同在什么处,要教他们以后闭嘴,不要再乱讲法。所以大乘法三十七道品涵盖了二乘法的三十七道品,必须具足两种才能够成就无垢识法身,不然永远只是异熟识,或者永远只是阿赖耶识,因此维摩诘大士说:佛法身也是从三十七道品生。

“从止观生”:说诸佛法身也是“从止观生”,这个最容易懂。你们来同修会学法,要学会制心一处、净念相继,不会乱攀缘,这就是修止。然后还要教你修观,会功夫了就教你观,观什么呢?观察蕴处界入都虚妄,观察如来藏在哪里,这都是观。止属于定,观属于慧,不过止与观是双运的,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相舍离的,所以观中有止,止中有观,这个我们在讲经这里就不谈它。但是想要成佛,从初学佛、初见道开始就在做止观了,一直到佛地之前,止观是不能停的。因为,如果离开止观,一切种智就不能成就,习气种子的随眠也无法断尽,一切种智修行也不可能成就,所以止观是从初学佛一直到成佛为止,一直都要做的。所以止观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止观。佛地无垢识的功德也得要从止观而生,如果只是每日一天到晚叫你打坐一念不生,那是修止而无观行,这种人说他已经成佛了,也是大妄语。

“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成佛了,得要有十力,还得要有四无所畏,更要有十八不共法。那些自称成佛的人,我们请问他们:“你十力中得了哪一力?有没有具足十力?”我看都是一力也没有。又问他们:“四无所畏,你有哪一种无畏?”如果说他具足了,那好!哪一天请他来正觉讲堂,请他上座说法,我在下座听,看他有没有这个胆。那么来讲什么?很简单,问他最基本的:如何亲证如来藏?讲这个就好,不必讲深的,看他有没有畏惧?我看是全都没有那个胆量;光是这个简单的邀请就已恐惧了,佛地的四无所畏就更别提了。十八不共法呢?我看他所有的法是跟众生都共,没有一法是不共众生的,更别说是跟声闻、菩萨不共。所以成佛时要有许多的法,不能够说“明心了就是成佛了,见性了就成佛了”,不能这么说。

六祖讲“一悟即至佛地”,那是从理上说;说“我悟了是这个真如心,佛也是这个真如心,理上来说我已经成佛了”,这是从理上说,不包含事相上的修行,所以都是方便说。可是有人把方便当做真实,那就太随便了,那是不应该的。所以如果不具足这一些法,而胆敢说他成佛了,诸位!你们就可以一一地去考他,你只要记得名称就好: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所畏、三明六通。记这些名相就好,遇到他们自称成佛时就问他,一个一个问他:“三明里面你有哪一明?给我们说说看。”他一定跟你说:“不要谈三明,谈别的好了。”你说:“好,那不然谈六通。”他说:“不要谈六通。”如果不谈神通,谈别的,那你说:“不然谈十力。”我告诉你,他没有一法敢跟你谈,所以都是骗人的。所以要有智慧,不要被人家蒙骗。

有什么样的果位,当然一定要有什么样的证量,果位的名目与他所宣称实证的证量要相符合。如果老是讲得天马行空,但是真正说到实际,根本都只是玄谈,那有什么证量可说?这样而说证什么果、证几地,都是骗人的;你证第几地,得要有第几地的证量拿出来;你证了什么果,要有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等证量拿出来。所以,必须要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才能说他成佛了。那些附佛外道们说自己成佛了,那就问他:“你的欲贪断了没?”没有!因为还在追求淫乐的四喜,那就是欲贪未断。“断一切不善法,你断了没?”没有啊!“明明我见是错误的,结果你还要坚持说它是正确的,还要坚持说意识是真实不坏的,最简单的不善法你都没有断,如何说是断一切不善法?一切善法你生了没?”也没有!且不说道种智,光说解脱智就好,就已经没有实证了,那怎么叫做集一切善法呢?如果修行没有断一切不善法,没有集一切善法,显然他的佛地法身还没有出生,他们的第八识仍然只能称为异熟识,称为阿赖耶识。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而且诸佛法身是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真实,绝对不是离念灵知;离念灵知是因缘所成的法,怎能叫做真实法呢?也不是他们所谓的大乐光明中的觉知心、乐空双运中的觉知心,因为那是不净法相应的意识;而且也是因缘所成的法,不是从真实生的,并且是从放逸而生、从无明而生、从贪欲而生的。所以,成就佛地法身,一定是经由真实法、不放逸法才能出生。

“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从前面如是所说无量的清净法,才能出生如来之身。请问:无量清净法是什么?无量清净法指的就是普贤身。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天涯海角到处寻找善知识,最后才能成就普贤身。没有经历五十三参之前,都不算是成就普贤身,所以游尽普贤身的人都是等觉菩萨。普贤身:你现在在这里,你身上就是普贤身;下一辈子生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那个莲花化生的色身也是你的普贤身;然后认为说在那边获得的证量已经可以了,可以回来娑婆度众生了,所以回到这里来,这里得到的色身还是普贤身,所以普贤身是无量无边的。

因为你下一辈子不晓得要到哪里去,也许到琉璃光净土去,也许到另一个世界海的某一尊佛那里去,所以普贤身是无量无边的广大。但是普贤身固然无量无边的广大,若把它挤压起来,就是你这个五尺之身,懂吗?你要再压缩还是可以的,压缩以后,“嘘——”不见了!真正的普贤身其实就是你的如来藏,祂无形无色,哪里还有什么物质大小?所以无量清净法,指的就是游尽普贤身。三大无量数劫中游尽普贤身,进修一切无量清净法,才能出生如来身,这如来身才叫做佛地的法身。所以诸佛的法身,有不同的涵义:第一,佛地的无垢识是佛法身;第二,佛地自受用的自性身也是法身;第三,佛显给诸地菩萨所见的他受用身也是法身,因为他受用身与法身无垢识不一亦不异,这些都是从佛的无量清净法中出生的。

然后,维摩诘大士作个总结:“诸仁者啊!想要证得这个永远不坏的佛身,而且想要断尽一切众生烦恼病、色身病的人,都应该要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像这样子,长者维摩诘为那些来向他探病的人,如其所应而为说法;观察他们不同的因缘,什么人的因缘适合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就因为这样一场病,就使得无数千(无数千就是很多万),令无数千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