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云和尚传

虚云和尚传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虚云和尚,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小字灵球。虚云和尚知此消息,悲喜交集。为了能坚持打七,虚云和尚隐瞒病情,昼夜精勤,以悟为期。途中,虚云和尚与戒尘法师同行,再上峨嵋,入云南,登鸡足山。应当地官绅的邀请,虚云和尚决定修复钵盂庵,将钵盂庵恢复为十方丛林,开单接众。因其门外右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虚云和尚拟在此开凿一放生池。虚云和尚乃祷之伽蓝,讽诵佛咒,率僧众仅十余人,即移之左。

虚云和尚传

虚云和尚,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小字灵球。出家后名古岩,又名演彻,法号德清,五十岁以后自号虚云,又改字幻游。其父玉堂公,曾为福建泉州府幕僚。生母颜氏,平日虔诚奉佛,年逾四十而有孕。清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二十九日,虚云和尚出生于泉州。生母产后不久,气壅而死,由庶母王氏抚养成人。

虚云和尚自幼厌于荤食,性情恬淡。其父因老年得子,望子成龙心切,故责督甚严。咸丰二年(1852),虚云和尚十三岁,随父奉祖母、生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葬礼中,见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尔后甚厌儒业,唯嗜佛典。一次随叔父到南岳进香,遍游诸刹,遂萌出家之志。

咸丰六年(1856),虚云和尚十七岁,即生出家之念,乃与从侄一起出走南岳,行至半途,被家人截回。父亲为了打消他想出家的念头,强其离湘至闽,并命与田、谭二氏成婚。虽如此,同居而无染,处浊而不缁,出尘之志益坚。

咸丰八年(1858),虚云和尚十九岁,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与从侄富国潜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法师披剃。翌年,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为避开父亲的追寻,虚云和尚隐居于鼓山后山岩洞中,礼万佛忏三年。

同治元年(1862),虚云和尚二十三岁时,其父亲玉堂公在湖南湘乡病逝,庶母王氏领田、谭二氏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庶母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虚云和尚知此消息,悲喜交集。悲者父亡而未尽孝,喜者一家归佛,共结菩提胜因,可免后顾之忧。从此虚云和尚便离开岩洞,回涌泉寺服劳事众,曾任水头(丛林专司担水之职)、园头(专司种菜)、行堂(食堂服务)等苦行职事,前后四年,手胼足胝,不以为劳。

同治五年(1866),虚云和尚二十七岁,为习苦行,散尽衣物,仅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一绳床,复向鼓山后山洞中习定,长坐不卧,木食涧饮。三年后,外出朝山。

同治九年(1870),虚云和尚三十一岁,到浙江天台山华顶龙泉庵,参礼融镜老法师。秉老法师之教,放弃苦行,研习经教。初习天台教观,不久,奉法师之命,前往国清寺参学禅制,复至方广寺习《法华经》,再到岳林寺听《阿弥陀经》,又渡海朝普陀山。之后,又转至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二藏;抵天童寺听讲《楞严宗通》。此后一直在江浙一带行脚参方,先后亲近过清光、大水、观心、朗辉诸大和尚。

为报父母养育深恩,光绪八年(1882),虚云和尚四十三岁,决心朝礼五台。是年七月初一,从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历时三年,终于完成此深心大愿。朝礼途中,风霜雨雪,疾病饥寒,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艰苦备尝,道业日隆。

光绪十年(1884)五月下旬,虚云和尚终于抵达五台山显通寺,参加六月大佛会。七月,下山。越华严岭北行,朝北岳恒山,礼汉寿亭侯庙。复渡黄河,过潼关,入陕境,礼华山,游首阳。再至甘肃,登崆峒山。翌年,复入陕境。至咸阳,达长安,礼慈恩寺,瞻大雁塔,拜清凉国师及玄奘法师塔。后到终南山,结茅而居,一住两年,与觉朗诸师同参深究。

光绪十三年(1887),虚云和尚四十八岁,离开终南山,赴翠微山,礼皇裕寺,后安山净业寺,礼宣祖塔。旋至草堂寺,拜鸠摩罗什道场。寻入蜀境,拜宝光寺。次年(1888)正月,抵成都,礼昭觉寺、文殊院,再至峨嵋金顶进香。复入西康,经打箭炉、巴塘,北至察木多(今昌都),后入藏,抵拉萨,观瞻布达拉宫,进香礼佛。又西行至日喀则,礼札什伦布寺。

光绪十五年(1889),虚云和尚五十岁,继续南行,翻越西藏大雪山,至杨甫城,朝礼圣迹。又至孟加拉,渡抵锡兰(今斯里兰卡)。复回航至缅甸,拜大金塔。七月回国,入云南,朝鸡足山,礼迦叶尊者道场。又经贵州、湖南而至武汉,礼志摩和尚。旋转赴九江,登庐山,参加海会寺念佛法会。后游黄山,朝九华,复至金陵,晤杨仁山居士。

光绪十八年(1892),虚云和尚五十三岁,约普照、月霞诸师,结茅于九华山翠峰,同住三年,深研经教。期间,受妙莲和尚传临济衣钵,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世。复受耀成和尚传曹洞法脉,为曹洞宗第四十七世。

光绪二十一年(1895),虚云和尚五十六岁,赴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途中失足落水,浮沉一昼夜,方为人救起。入寺后,身染重病,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为了能坚持打七,虚云和尚隐瞒病情,昼夜精勤,以悟为期。进堂二十余天后,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日放晚香时,眼前忽现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彻,隔墙睹物,见河中行船,历历分明。至第八七晚香,开水溅手,茶杯落地,一声破碎,疑根顿断,如梦初醒,悟透禅关,庆快平生。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曰: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月,虚云和尚五十八岁,至焦山,助通智法师讲《楞严经》。旋抵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次年,助默庵法师讲《法华经》。

光绪二十六年(1900),虚云和尚六十一岁,离浙北上,拟再朝五台。行至北京,遇八国联军入侵,乃随扈跸西行至西安,期间受请于卧龙寺主坛建息灾法会。后又上终南山,结茅于狮子岩,参禅修行。为避俗扰,自号“虚云”,改名“幻游”。

在终南山狮子茅蓬隐修期间,虚云和尚有一天煮芋待熟,不觉入定,时逾半月。消息传开,远近僧俗咸来探视。虚云和尚厌于酬答,乃深夜逃遁,时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途中,虚云和尚与戒尘法师同行,再上峨嵋,入云南,登鸡足山。因山中寺院皆子孙庙,不许外来僧人挂单、住山。不得已,乃下山抵昆明,闭关于兴福寺。三年后(当时虚云和尚六十五岁),乃出关弘化。初至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归依者数千众。又到筇竹寺讲《楞严经》,并主持刊刻《楞严经》和《寒山诗》。旋又到大理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事毕,复经大理朝鸡足山。应当地官绅的邀请,虚云和尚决定修复钵盂庵,将钵盂庵恢复为十方丛林,开单接众。

钵盂庵自嘉庆后已无人住。因其门外右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虚云和尚拟在此开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即去土,察之无根。乃招工百余人,欲移石向左二十八丈,拼力三天,无有转动,工人皆不顾而去。虚云和尚乃祷之伽蓝,讽诵佛咒,率僧众仅十余人,即移之左。一时观众哄动,惊为神助,好事者乃题为“云移石”。

光绪三十一年(1905),虚云和尚六十六岁,为重修寺宇,只身前往南洋募化。先至缅甸,礼大金塔,后转槟榔屿,朝极乐寺,旋抵吉隆坡,一路讲经不断,归依者数千众。

时国内庙产兴学之风愈演愈烈。为救护庙产,虚云和尚应寄禅和尚之电召,于次年(1906)三月,经台湾(游基隆灵泉寺)、日本(游京都奈良等各地名刹),回国抵沪。旋即偕寄禅和尚进京上诉。在肃亲王的帮助下,得光绪皇帝“着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地方官保护,不准刁绅蠹役藉端滋扰。至地方要政,亦不得勒捐庙产,以端政体”之谕批,并为钵盂庵请得御赐《龙藏》一部。同时还得赐“护国祝圣禅寺”之寺额,及紫衣、钵盂、玉印、锡杖、如意、全副銮驾等物。光绪皇帝还加封虚云和尚“佛慈弘法大师”之号。慈禧太后亦题字赠虚云和尚。

光绪三十三年(1907),虚云和尚运藏经出京。途中因闻妙莲和尚圆寂,乃急忙赶赴鼓山,参与荼毗、建塔诸事宜。事毕,又护送妙老骨灰南行,至槟榔屿极乐寺供奉。之后,欲顺道化缘回鸡山修建藏经楼,乃经丹那,抵暹罗,住龙莲寺。一日趺坐讲《地藏经》,不觉入定,九日方出,一时轰动暹京。泰王乃礼请虚云和尚入宫,百般供养。回鸡足山后,虚云和尚一方面加紧修复寺院殿堂等建筑,另一方面发心整肃道风,力劝全山僧众,同遵戒律,并着手革除陋习,恢复丛林制度。

在修复祝圣寺期间,虚云和尚针对当地出家人不懂法事仪规之现实,参考金山、高旻等诸大丛林的规制,对丛林中各种法务活动的仪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用于指导大众的修行。这些仪规包括《钟板堂当值规约》、《引礼寮仪式》、《告香仪规》、《初坛戒范》、《禅堂法器规矩(坐香规约)》、《传戒仪规》、《戒期启谏榜式》等。同时,虚云和尚还根据清规戒律,针对寺院各个堂口,制订了一整套规约,将寺院日常管理纳入律制的范围。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云门寺期间。虚云和尚所制订的规约,主要有《共住规约》、《客堂规约》、《云水堂规约》、《禅堂规约》、《戒堂规约》、《爱道堂共住规约》、《衣钵寮规约》、《教习学生规约》、《大寮规约》、《浴室规约》、《农场组织简章》等。在虚云和尚的努力和带动下,鸡足山全山之道风为之一新。

宣统二年(1910)夏,虚云和尚七十一岁,收到湘中家信,知庶母王氏西归,乃赋诗三首纪之,内云“只此一生清白业,更无余事记心田”、“久矣浑忘尘世事,莫将余习到云边”等数句,读之令人泣下。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清帝逊位,民国肇建,各省逐僧毁寺之事,风动一时。滇省革命军协统李根源,素恶诸方僧徒不守戒律,亲自率兵赴诸山逐僧毁寺。一日来到鸡足山,进驻悉檀寺,指名要逮捕虚云和尚。虚云和尚闻之,乃冒死面见李氏,以理相辩。言谈之下,李氏诚服,且执弟子礼,并请虚云和尚为全山总住持。

民国初年,西藏王公大臣,自恃险远可守,拒绝归顺民国政府。国府中央乃命令滇省驻军殷叔桓为总司令,率兵二师,欲赴藏地征讨,先锋已到宾川。虚云和尚闻讯,以为边衅一起,百姓涂炭,祸无宁日,乃亲自到大理会晤殷氏,告之藏人素崇佛,只须遣一明佛法者,如丽江喇嘛东保,到藏地游说,即可不动一兵一卒,解决争端。殷氏从其劝,乃请东保喇嘛为使入藏,订约而还,边衅遂消。

民国元年(1912),中国佛教会与大同会分立于沪、宁,各自所立规章制度多相互牴牾。虚云和尚应僧众电请,抵沪,与寄禅和尚斡旋于两会之间,消除嫌隙。随后,又赴南京谒孙中山先生,共商改订佛教会会章之事,并于上海静安寺筹建中华佛教总会。同年十月,北京政府欲颁行清查寺产、销毁佛像之动议。为拯救佛教,经中华佛教总会(筹)决议,虚云和尚又随寄禅和尚进京请愿。

次年(1913)元月,寄禅和尚坐脱于北京法源寺。虚云和尚会晤袁世凯之后,乃扶寄禅和尚灵柩返沪。抵沪后,北京政府内务部终于核准《中华佛教总会章程》。四月,虚云和尚作为云南佛教界代表,出席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参加寄禅和尚追悼会。会毕,虚云和尚携中华佛教会滇、黔、藏诸省公文回云南。抵昆明后,即于文昌宫成立滇省佛教分会,并亲襄会务。又为成立佛教学校、布道团及佛教医院等诸多事务,多方筹划。

民国二年(1913),为解决省内外寺产事宜,虚云和尚再度进京,游说政府官员,终获结果。

民国七年(1918),虚云和尚应滇督唐继尧之请,偕徒修圆自鸡足山步行赴昆明。途中,为土匪杨天福、吴学显部下所执。虚云和尚乃以佛法相谕,感化杨、吴,终于说服二人归顺于唐继尧。

民国八年(1919)春,虚云和尚应唐继尧之请,于昆明忠烈祠启建水陆道场,历时四十九天,法会隆重庄严,观者如堵。

民国九年(1920),虚云和尚听说昆明西山华亭寺,原为古刹,近年因道风不正,日趋荒废,被地方政府售与西人作俱乐部,乃发愿重兴。唐继尧随即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

移驻华亭寺后,虚云和尚即多方筹资,动工重修殿宇。于施工中,因掘得镌有“云栖”二字之古碑,遂将寺名改称“云栖寺”。在此后的几年中,虚云和尚一心致力于寺院的重兴,亲自督导,惨淡经营,重修殿堂,再建山门,凿放生池,修七佛宝塔,并收赎山场田亩。此外,虚云和尚还修理全山祖塔及七佛塔,凡十余座。与此同时,虚云和尚还相继参与或主持了兴福寺、筇竹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等寺院的修复事宜,复于西山脚下新建招提寺。

驻锡云栖寺期间,滇省兵事迭起,为救护村民,虚云和尚一度招请邻近村民避难于寺中,多达数百人。因人多口众,粮食紧张,虚云和尚竭力维持,始则干饭,继而食粥,粥尽则以菜糠度日,僧俗共食。村民无不感念。

为整肃道风,虚云和尚还亲自主持制订了《常住规约》,并坚持每年传戒。期间,虚云和尚还嘱令弟子修元刻印《天台三圣诗集》,用于结缘。民国十五年(1926)春戒期间,殿前枯梅开白莲数十朵。前后菜园,所有青菜尽放青莲花,每朵花的中心如有一化佛立像,众叹稀有。张拙仙撰《云栖菜梅记瑞》,镌于石。虚云和尚亦应信众邀请,摄影题诗留念。

云栖寺的修建,到民国十六年(1927)还在进行之中。

民国十七年(1928),为募塑云栖寺圣像之款,虚云和尚只身到香港等地募化。后至厦门,转道福州,回鼓山讲经。适逢鼓山涌泉寺住持达本和尚圆寂,虚云和尚乃应海军部长兼福建省主席杨幼京与前任省主席方声涛之邀请,出任涌泉寺方丈。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方退职。

升座后,虚云和尚考虑到涌泉寺是一座千年古刹,素为十方丛林,而眼前竟变成了子孙庙,道风不正,于是便集中精力,着手整顿清规,去除陋习。首先虚云和尚亲自为寺中僧众讲解戒律五十三天。其次规定任何人不得再在寺内私收徒众,取消所有私造小锅饭菜,一律过堂用斋,僧众伙食平等。同时,取消数十个徒有空名闲职的首座、知客之职。随后制订颁行《重整鼓山规约》,对教习学生、共住、客堂、云水堂、禅堂、戒堂、爱道堂、衣钵寮、库房、大寮、浴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此举引起了一些不法僧徒的仇恨,他们联合起来,欲谋害虚云和尚。面对恶势力的阻挠,虚云和尚不改初衷,仍致力于道风之重建。

首先,虚云和尚将禅堂和念佛堂修整一新,增加住堂的人数。经过整修后,鼓山禅堂坐香的人数每日多至六七十,念佛堂每日亦有数十人。接着,虚云和尚又恢复原先的参禅制度。每日坚持坐香十四支,逢冬加香打七。每年春初,全寺僧众集中半个月的时间,同修忏摩法,共拜万佛忏。春末,开坛传大戒一次。夏季,则安居结夏,聘请名师高僧前来讲经。

其次,为了培养人才,虚云和尚在寺中特地开设学戒堂,继而改为佛学院,聘请寺内外高僧大德主讲。鼓山佛学院之筹备,始于1930年,1931年春正式成立,杨树庄为名誉院长,虚云和尚为院长,觉澄、深悟等人为教师。佛学院成立不久,因本山子孙之疑忌及办事人员之失检,首批五位教师先后离去。不得已,虚云和尚乃聘请应慈老法师来佛学院宣讲《华严悬谈》。讲毕,应慈老法师回沪,虚云和尚又先后聘请大醒、心道、印顺、慈舟等法师,帮助继办佛学院之事。为办好佛学院,从资金之募化、规章制度之制订,到任课法师之聘请,虚云和尚均费心一一操持。这中间几停几废,足见开办佛院所遇阻力之巨大。

第三,致力于修葺寺院。任住持数年之间,虚云和尚便将全寺旧有殿堂楼阁粉刷装修一新,并重建了回龙阁、岁寒楼等。新建放生池、鼎洞、西林庵、平楚庵、华藏洞、桃源洞、云卧庵、白云廨院、南台关帝庙、社益庙等。重新修砌古石渠,整改道路,把路边原有的明沟全部改为暗沟。同时,添买田亩,创办林场,开垦田地,提倡生产。

经过虚云和尚数年的苦心经营,鼓山涌泉寺的面貌焕然一新,宗风整肃,信众往来络绎不绝,四方僧众亦云集于此,最盛时多达千余人。民国十九年(1930)春,鼓山传戒,虚云和尚亲自为新戒宣讲《梵网经》。当时,方丈丹墀旧有凤尾铁树二株,相传一为闽王手植,一为圣箭祖师手植,皆唐代物,向未开花。于戒期中,二树忽然开花,远近来观,络绎于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亦曾特地到鼓山,参访虚云和尚。

针对当时教界有些人传戒草率从事,有悖于规制,失于庄重,为整肃道风,严守戒律,民国二十二年(1933),虚云和尚特地将《三坛传戒仪范》加以重刊,并亲自撰写《重刊三坛传戒仪范后跋》一并刊出,用以号召诸山长老对传戒的重视。

民国二十三年(1934)鼓山春期传戒,虚云和尚任得戒大和尚,复仁禅师为教授阿阇黎,善慧禅师为羯磨阿阇黎。这次传戒法会甚为庄严隆重。

虚云和尚住持鼓山期间,非常注意发掘和尊重道场的历史,保护、整理寺院文化遗产。明清以来,鼓山刻版印经事业非常发达,其中有不少经版,如《华严疏论纂要》,是近代所稀见的孤版。为了保存这份珍贵的遗产,缅怀先人之德,虚云和尚特地请观本法师,将鼓山所藏经版进行了系统整理,编成《鼓山涌泉寺经版目录》一书。此外,虚云和尚还利用闲暇,亲自重新编辑整理了《佛祖道影》、《鼓山宗谱》、《星灯集》、《联芳集》等著作。

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虚云和尚数梦六祖相召,“时至矣,汝当回去”。又得广东诸护法及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多次电函相邀,乃于同年八月二日,移锡曹溪南华寺。当时六祖道场唯有祖殿、宝塔和苏程庵略为完好,其余大殿、楼堂、方丈、僧寮均破败不堪,整个道场沦为沽酒屠贩之场,到处牛羊乱窜,鸡鸭四散,人畜粪秽,令人掩鼻。

是年冬天,虚云和尚应诸护法之坚请,于南华寺传戒。因为没有住房,只得率领大众临时盖搭葵篷、竹屋,以安来众。是次传戒,希有殊胜,诸方来客多达数百人,粤韶官绅眷属多来随喜,归依甚众。有老虎归依之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戒后,虚云和尚应香港东华三院之邀请,赴港建水陆道场,坛设东莲觉苑。事毕,转道鼓山,辞去住持之职,请老当家盛慧和尚继任住持,而自己立即回南华,着手培修祖殿,重建观音堂及寮房等。同时清理寺内外之环境,把原山门外陂陀历乱、野葬纵横的大路坪场,加以整理,迁去乱坟,挑平土石,改为正门。至此,南华破乱之格局,已基本改观。

是年冬月,寺后伏虎亭之北、卓锡泉之南,原有宋代老柏三株,已枯死数百年,忽发新枝,众皆叹为希有。

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戒后,虚云和尚着手重修大雄宝殿,及其他殿宇。其间,国府主席林子超和蒋中正等要员先后来南华参礼。有白狐皈依、大雨筑堤之异。

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戒后,虚云和尚赴穗垣讲经。讲毕,赴香港东莲觉苑,建大悲法会。秋后回南华。是年秋十月,虚云和尚于宝林山麓拾国币一包,数额颇巨。有人劝虚云和尚留作建寺之用,虚云和尚不肯,当即上交政府用于赈灾。

民国二十八年(1939)春戒期间,以日寇入侵,国家多难,虚云和尚提议:当兹抗日战争,兵民损伤甚众,凡为佛子,应各发心,乃设坛,每日礼忏两小时,荐亡息灾,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款。大众无不欢喜奉行。

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戒后,广州沦陷,广东军民政府机关迁治曲江。各地僧人前来避难问道者日众。虚云和尚乃重修曲江大鉴寺,为南华下院,同时又修月华寺,以接待往来僧众。

民国三十年(1941)春戒后,战事日紧,民多饥馑,虚云和尚将两年来弟子及善信所赠私人之果资二十余万元,交与粤省府,以为赈济之用。秋,曲江成立广东省佛教会,虚云和尚被推为理事长。

民国三十一年(1942)春戒期间,有树神求戒之异。夏秋间,修无尽庵,以居女尼。冬十一月,虚云和尚应国民党政府之邀请,经桂林,赴重庆启建护国息灾法会。法会期间,国民政府诸要员皆设斋款待。席间,蒋介石曾向虚云和尚详细询问佛法,虚云和尚乃为广论唯物、唯心,及神与基督之理,并以书复答之。法会结束后,虚云和尚即率侍者返回南华,途中将诸达官贵人所赠之名贵古玩、宝物及字画等,分赠与人,将所收果资留为修建海会塔之用。

回南华后,在虚云和尚的组织下,民国三十二年(1943)农历四月十六日,广东省佛教会正式成立,虚云和尚任会长,复仁和尚任副会长。六月,虚云和尚于南华寺内设立戒律学院,以教育青年僧众,并修七众海会塔。复于宝林门内,办义务小学,收教乡村贫民子弟。

从民国二十三年(1934)起,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止,虚云和尚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将南华寺修复完毕。

早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虚云和尚曾偕福果和尚前往曲江、乳源等地,寻访灵树道场,未能如愿。后来到云门山大觉寺,看到云门祖师的开宗道场仅有一僧看守,到处荆棘丛生,触目皆是残屋颓垣,唯偃祖肉身兀坐于危殿之中,不禁潸然泪下。返回南华后,即与李济深、李汉魂等谈及此事,发愿重兴。

1943年冬,虚云和尚将移锡云门寺,作《重兴南华寺记》。第二年春,将南华职务交弟子复仁主持,自己来到云门山大觉寺。起初,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虚云和尚栖身于观音堂后面的一间陋室中,每日勘察地势,计划重修事宜,并在附近招请工匠近百人,开始重建云门祖庭。其时正值抗战艰难之际,财力匮乏,物资紧缺。为此,虚云和尚多方筹划,事无巨细,必亲检点。在以后九年多的岁月里,虚云和尚率众大兴土木,重奠地基,将旧时殿堂一律拆平,仿鼓山与南华格局,重新规划修复。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春,大觉寺的重建工程大体告竣。

住持大觉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末期,环境极为恶劣。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夏间,日寇侵入粤北,粤北沦陷,来寺中避难的民众甚多。一时,大觉寺人满为患,饭不继餐。虚云和尚为维持众人生计,以粥和木薯粉供僧俗众人充饥。同年夏,国民政府军队移防,当地流匪疑为寇至,袭夺其军资,损失甚重。政府震怒,拟发兵围剿四十余乡村。虚云和尚于是出面调停,使当地民众免除了一场灾难。对此,乡民感恩不尽。

考虑到时代环境的变化,虚云和尚认为,佛教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加强劳动生产以自给,因此,在修复云门寺期间,虚云和尚主持创办了“大觉农场”,亲自制订组织简章。规定凡在寺内共住者,除六十岁以上体弱者外,都应当参加垦荒种植。额定每人至少应垦荒三十平方丈以上。同时,对工具的使用、种子的供给、收成的分配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此外,还在韶关大鉴寺开办纺织工厂,安置流亡僧众,以开辟僧伽经济的来源。

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为纪念抗日战争十周年,追荐抗日阵亡将士,虚云和尚应邀赴广州,主建水陆大法会于净慧寺(今六榕寺)。随喜者前后多达十余万人,盛况空前。嗣后,虚云和尚转赴香港与澳门,主持平安法会,讲经打七。复至中山县建大悲法会。每至一处,归依者逾数千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冬,有信奉天主教二十余年而后改崇佛教的美国詹宁氏,慕名专程来华,依止虚云和尚习禅。虚云和尚赐她法名“宽弘”,并于南华寺专门为她结禅七一期。

抗战胜利后不久,广东省佛教会曾特地礼请虚云和尚兼主广州六榕寺,因当时修复云门寺之事务繁忙,虚云和尚便派其徒宽鉴前往广州代理接受。民国三十七年(1948),宽鉴将寺中辽代紫铜精铸药师佛像等镇山四宝偷运香港。虚云和尚闻知,立即设法追回,并免去宽鉴的职务。

1949年夏,虚云和尚应邀来到香港讲经。当时全国解放在即,有不少人士劝虚云和尚留住香港弘法,虚云和尚以大陆数万僧尼没有依靠为由,婉言谢绝了,法会圆满,即返回云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于此前后,云门寺的修复重建工程也基本完成。

1951年,虚云和尚拟在云门传戒,闻讯而来的求戒者甚众。当时有湖南某县不良分子也混入其中,被原籍公安部门追至云门,捕回归案。乳源县地方当局由此而听信谗言,怀疑寺中藏有军械与电台,乃派军警包围寺院,继而入寺搜寻。虚云和尚为此而遭到毒打。直到夏历五月二十三日,京、穗调查组至,一场镇反扩大化事件始告平息。此次事变,不仅使虚云和尚的身体遭到重创,同时也让老和尚深感时世艰难,不利于弘法,故除了与侍者谈及梦游兜率内院之事外,虚云和尚还作了临终咐嘱,以备不测。

“云门事变”结束后,六月下旬,虚云和尚在云门寺,抱病为远道而来的求戒者传授三坛大戒。

是年夏,受虚云和尚之托,岑学吕编《云门山志》完毕。

1952年4月27日,应京、汉弟子的邀请,虚云和尚由佛源、觉民等随侍北上。临别之际,虚云和尚撰自挽联云:“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到武昌,因旅途劳顿,虚云和尚卧病于三佛寺一月有余。

病愈后,继续北行,9月17日抵北京。初驻锡广化寺,后迁住广济寺。9月25日,虚云和尚出席北京佛教界在广济寺举行的欢迎大会。翌日,虚云和尚复于广济寺主持了北京佛教界为拥护亚太和会在京召开而举行的祝愿世界和平法会。10月1日,虚云和尚又代表全国佛教界,接受锡兰(今斯里兰卡)出席亚太和会代表团团长马拉塔纳法师所献佛舍利、贝叶经和菩提树等礼物。10月15日,又代表中国佛教徒向出席和会的锡兰、缅甸、泰国、越南等国佛教代表赠送礼品。与此同时,虚云和尚还参与了中国佛教协会的筹组工作,11月5日,出席了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被推举为首席发起人。

1952年冬,虚云和尚应邀南下抵沪。12月12日,在玉佛寺主持了祝愿世界和平法会,并启建水陆道场。法会四十九天,功德圆满,前后归依者达四万余众。在此期间,虚云和尚多有开示。1953年农历正月,虚云和尚又于玉佛寺主持禅七两期。之后,又应邀赴杭州主持法会。旋至苏州,再主持法会。复游虎丘,礼绍隆祖师塔,见其遭毁,乃倡议重修,月余事毕。事后,经沪回京出席5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宣告正式成立,虚云和尚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会议结束后,虚云和尚偕侍者专程赴山西云冈石窟礼拜。

1953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十三日),虚云和尚结束参礼云冈之行后,经武汉来到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庐山,养疴于大林寺。一日,虚云和尚读到《现代佛学》杂志上所发表的释直纯所撰《开垦云居山刍议》一文,为云居山真如寺近百年来的遭遇而深感不安。七月的一天,释达成受性福和尚的派遣,从云居山来到庐山参礼虚云和尚,详细诉说了抗日战争期间,真如禅寺惨遭日寇炮火,毁坏殆尽,至今仍是一片荒凉等情况。8月14日,虚云和尚在释果一、达成的陪同下,率侍者觉民前往云居礼祖,并实地了解山中情况,遂发愿重兴云居祖庭。三天后,虚云和尚又率释觉民、演成等步行前往靖安宝峰寺参拜马祖塔。此后,即返回庐山,整理行装。10月27日,虚云和尚率弟子三人,由省、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居士代表祝华平先生等陪送,抵达云居山。当时没有住房,便在真如寺西北角垒土墙,盖茅草,先后搭成七间茅蓬住下。

虚云和尚在云居山住下的消息传出,四方衲子云集而至,年底就聚众达五十余人。第二年春天,虚云和尚便将全体僧众加以组织,视各人之所长,分成两组:一为农林队,从事农业与林业生产,开荒造田,种植水稻作物,同时,造林营林,摘制茶叶,加工竹木产品。另一队为建筑队,致力于寺院修复重建工程。在虚云和尚的精心组织与亲自带领下,两队僧众遵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勤奋劳作,成绩卓著。

尽管当时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虚云和尚同僧众一样,每日以洋芋粥为食,同甘共苦。在戮力开田建屋、积极劳作的同时,虚云和尚应寺中僧众的请求,经常在禅堂说方便开示,反复告诫僧众要严守戒律,并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给自食。

1955年秋天,有不少未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来到云居山,纷纷请求虚云和尚传戒。冬月,虚云和尚发大悲心,拟为山中未受具足戒者传授三坛大戒。不料消息传出,求戒者蜂拥而至。一时,真如寺内竟多达五百余人,食宿大为困难。加上当时全国正在开展“肃反”运动,又传闻有外道坏人也混入其内。为此,虚云和尚在地方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劝说外地来历不明者下山。同时,为了不失众望,虚云和尚根据《梵网经》“自誓受戒方便”之规定,设自誓受戒方便,先为求戒者说开示,次劝各自回归本处,依照戒期,于佛前自誓受戒。

1955年6月,真如寺常住委托性空和尚在苏州觅回清康熙年间版元鹏和尚主修的《云居山志》。虚云和尚“念彰先达之美,后昆之责”,亲撰《云居山志重刊缘起》,发起重刊是《志》,并将此《志》寄交香港岑学吕居士加以重新整理编辑出版。1959年7月,岑学吕居士编辑整理工作完毕,虚云和尚抱病撰写了《重建云居山真如寺事略》与《云居山志重修流通序》。

1956年正月,虚云和尚主持重建云居山真如寺大雄宝殿土木建筑工程开工,同年夏完工。此后,有天王殿、韦驮殿、虚怀楼、云海楼、报恩堂、西归堂、钟楼、鼓楼等相继落成。到1957年夏天,真如寺的修复重建工程大体告竣。

1956年四五月间,侨居北美的皈依弟子詹励吾夫人汪慎基专门捐款,为虚云和尚建筑“留云塔院”。虚云和尚立即亲自复信,婉言谢绝了,而建议将此款项用来建筑云居山海会塔,以安奉历代祖师及往生四众骨灰。

同年9月间,虚云和尚率僧众开始重浚明月湖,疏浚碧溪与改溪,并对横跨于碧溪之上的佛印桥(又名碧溪桥)进行垫石加固。在施工中,掘得巨石一块,上有宋代学士苏东坡亲笔书写的“石林”二字。虚云和尚遂将其置于佛印桥旁,冠名“谈心石”,辟为胜景,并赋诗一首镌刻于旁边石壁之上,以为纪念。同年冬月,由吴性栽居士资助的山北自张公渡登山大道的修建工程,也在虚云和尚的组织下开始动工。

1956年,真如寺僧伽农场农林队在虚云和尚的安排下,僧众同甘共苦,劳作不息,也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到年底为止,共开出水田一百八十余亩,旱地七十八亩。这一年,共收获稻谷四万五千多斤,杂粮两万六千多斤。同时,造林育林数百亩,所出产的竹器、茶叶、银杏、笋干等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这样,寺中百余僧众的生活自给程度得到了较大提高。

鉴于寺中僧众日增,为提高大众的佛法文化知识水平,虚云和尚多次同大众商量在寺中创办佛学院,因为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讲经人选而搁浅。1956年6月,海灯法师自上海来到云居山亲近虚云和尚,虚云和尚遂邀请他常住于此,并升座就任方丈之职。不久,虚云和尚与海灯法师共同主持了寺中的讲经法会。法会上,由海灯法师为僧众讲《楞严经》,前后长达四个月之久。为续佛慧命,弘扬沩仰宗风,同年10月,虚云和尚在真如寺向海灯法师、性福法师等数人传授了沩仰宗法卷。

1957年,在虚云和尚的组织安排下,真如寺常住为云山垦殖场小里分场多次提供耕牛、种子等援助。同时,应云居山下乡民的请求,虚云和尚多次组织寺中僧众到村里帮助农民夏收夏种。这一年,真如寺在农林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丰收。

1957年夏,虚云和尚继续安排海灯法师在真如寺为僧众讲《法华经》,到10月才结束。期间,虚云和尚与海灯法师一道在寺中创办了佛学研究苑。择有高小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比丘近十人就学其中。这些学僧采取不脱产学习制度,每日早上四点早课后,即听讲两小时,晚上六时起再听讲两小时。并要求学僧听讲之后进行自习,然后复小座。这一年主要由海灯和尚讲课,学僧则要求背诵《楞严经》、《法华经》及《四分律比丘戒本》等。

1958年,真如寺僧众先后投入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反右派斗争”。当时,寺中也有人写了虚云和尚的“大字报”和“意见书”,虚云和尚受到波及。5月30日,虚云和尚撰写了《云居山学习会示众》五言偈一首。其中有“政府爱人民”,及“荷蒙赐良诲,感谢爱我厚”等句子。与此同时,虚云和尚仍一如既往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认真教育弟子。

1958年,虚云和尚为响应政府“大炼钢铁”的号召,勉励僧众烧木炭六万余斤,砍劈柴三十八万多斤,支援国家建设。同时,捐献钢铁等金属材料数千斤。此外,在云山垦殖场修建云山水库、安装发电机的工程中,虚云和尚特派出长于建筑的一诚法师等前往献艺,并与寺中僧众为此项工程捐款五万元。年底,在虚云和尚主持下,座落于赵州关外东南侧的云居山海会塔开工,次年7月竣工。

1959年春,虚云和尚身体日衰,时浸疾病,但仍心系于真如寺的修复重建工程。5月,虚云和尚抱病写了长达数千言的《申明事由》,上交省有关部门。在此文中,虚云和尚详细地回顾了自1953年秋登上云居山以来的大致情况,并就其中的一些事实,特别是在头一年里出现的对他的一些非议加以澄清说明。

1959年秋,虚云和尚感到自己世缘将尽,农历八月初二日,特将自己的《法汇》稿件五大册,托交皈依弟子宽航,带至香港交岑学吕居士。

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和尚的病情加重。当天中午,虚云和尚又对真如寺方丈及各寮职事交代:“今问我最后语,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停了一会儿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第二天中午十二时半,虚云和尚对跟随他多年的侍者说:“你等侍我有年,辛劳可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为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1959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一时四十五分,虚云和尚圆寂于云居山真如寺云居茅蓬内。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夏。当日,寺中僧众在虚云和尚住处砚台下,发现了他亲笔所书遗嘱一份。内曰:

吾死后化身毕,请各位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请送往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谢不尽。

偈曰:

虾恤蚁命不投水,吾慰水族身掷江。

冀诸受我身愿供,同证菩提度众生。

还债人虚云和尚顶礼

又偈曰:

请各法侣,不必忧虑。

生死循业,如蚕缚茧。

贪迷不休,囚闲忧喜。

欲除此患,努力修炼。

妙契无生,明通性地。

断爱憎情,脱轮回险。

参净三学,坚持四念。

誓愿圆成,质幻露电。

证悟真空,万法一体。

离合悲欢,随缘泡水。

再偈曰:

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

宿债无时了,智浅识业深。

愧无成一事,守拙在云门。

诵子契稀句,深愧对世尊。

灵山会未散,护法仗我公。

是韦天再世,耀毗耶真风。

自他一体视,咸仰金粟尊。

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

末法众生苦,向道有几人。

愧我名虚负,羡子觉迷津。

道范时殷慕,华堂愧未趋。

谨呈复几句,聊以表区区。

虚云和尚圆寂七天后,即九月十九日封龛,次日荼毗,参加仪式的有专程来山吊唁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北京广济寺方丈济广法师及四众弟子数百人。开窑时,得五色舍利百余粒。二十一日,弟子将虚云和尚的骨灰奉安入云居山海会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