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进入禅

怎样进入禅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有一个叫天皇道悟的禅师,他和龙潭崇信禅师住在天皇寺。天皇道悟禅师说:“饼是你拿来的,还给你有什么不对吗?”当下承担,全体即是,三信具足。所以真正见性之人,对自己、对法、对教导者,三信具足,真正承担了,随时随地都是禅的境界。所以只有圆融的禅的智慧,才能容纳一切,也被一切所容纳,但是又不等于没有自我。

怎样进入禅?

瞬间的体验

既然说到了这么多的“超越”,超越信仰、超越宗教、超越文化、超越是非善恶、超越能所、超越身心境……那么怎样进入禅的境界?

击掌——突然听见的这个声音——这样的一个刹那是什么样的状态?

你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也没有故意,你不是刻意要来听这个声响,但是又清楚知道。这是禅。这是一个瞬间的体验。

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没人相信吧?这样的声音天天听见,我好像还是没有进入禅啊。

声音。这一下子你们有没有别的念头?没有。就是一个声音,就是一个听。

单纯地听,单纯地看,单纯地走路,单纯地吃饭,单纯地念经,单纯地打电脑……没有任何的是非对错好坏,没有能看与所看,没有能听与所听,没有能做与所做的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突破的状态,当下就是禅。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随时都有可能有禅的境界出现。

曾经有一个叫天皇道悟的禅师,他和龙潭崇信禅师住在天皇寺。龙潭崇信禅师出家前是卖烧饼的,他每天都拿十个烧饼给天皇道悟禅师,每次天皇道悟禅师都在他出门时又叫他回来,拿一个饼还给这个小伙子,天天如此,过了三年,有一天又是这样拿一个饼还给这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猛地一想,就问:“不对呀,老和尚,饼是我拿来给你的,你为什么又还给我呢”?天皇道悟禅师说:“饼是你拿来的,还给你有什么不对吗?”听了这一句话,小伙子把烧饼担一放说:“师父,我要跟你出家修禅。”就这样出家学了三年,但是他还是不知道禅是什么,有一天,他忍不住说道:“我亲近您很久了,可是您也不教导我学禅。”天皇道悟禅师说:“你递茶过来,我就接着,你盛饭过来,我就吃着,你来磕头,我就点头答应着,还要别的吗?哪一时我不是在指点你学禅呢?你思来想去的话,就离得更远了。”徒弟听了豁然有醒,后来龙潭崇信禅师座下出了两大宗派,法眼宗和云门宗。

所以“拟思即差”,百般思量、万般计较,就不是禅,当下直接,无分别、没能所,没有人我对立,只是自然因缘生灭流转,就这么单纯自然,当下是禅。当下承担,全体即是,三信具足。所以我们生活中随时都可能有禅的境界出现,当下承担,全体即是,再没有二面,信得急、信得深、信得切,就是禅。那个禅,不是无常生灭之法,不会被丢弃了。

前面刚说禅超越信仰,现在又说“信”,因为禅,信自己!相信这个“禅”,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实相,跟佛说不说是否相关?无关!它和宗教的阐扬没有关系,当下全体即是,这个信,可以说是信到极致,我就是佛。

如果我们没有读佛经,没有听到老师的讲解,我们未必能明白,但是我们学习了经典、得到了教授,才了解了这一切。这个时候,我们对佛和佛所开示的法,有深刻的亲切感,好像一个无依无靠、迷路的人,对祖父祖母、对亲人的信任,充满了亲切的感情。佛不再是惩罚你做错、奖励你行善的神,他是一个智慧的长者,是你的老师,你们把自己所有的没有保留地彼此分享。这不再是迷信,而是你自己有选择的智慧的信仰。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禅,完全是你自己的生命之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无生灭、能生万法。这个时候,可以跟宗教信仰剥离开,而禅纯粹是你自己的,这个时候也就是所谓“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与祖师把手共肩而行”。所以真正见性之人,对自己、对法、对教导者,三信具足,真正承担了,随时随地都是禅的境界。

img57

佛陀说法·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在生活中体验生命本有的光明

这样说说我们就体验了?每天早上拍一巴掌,就契入了?还不足以!不是很容易让大家都像隐居的人一样到山里去住,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方法。

在房间里“漫步”:

“漫步”,一定要在环境很好的地方吗?房间里面也可以,安安静静地走一走,你全部的注意力知道你在走,那里是桌角、那里是椅子、那里是暖水瓶……你很清楚地行走,可以去湖边走,环绕庭院走,什么地方都可以。走上十来分钟体会一下,然后还可以大声唱歌,然后也不要和别人攀谈,自己安安静静地待上5秒钟,体会释放之后当下的那种东西,慢慢地来体验……这样的体验从一个点、一个点逐渐连接成一条线、一条线,逐渐连接成一个面,贯穿在我们日常的行为之中。

每个当下贯穿成每一期生命。我们心心念念,当下每一个此时此地、每一个时间空间都活在自在、安详、喜悦、平和之中,每一念贯穿起来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每一期生命都是这样,那么还担心死后去哪里吗?

这就是人生智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无非是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本来的光明与尊贵,让我们自己来完成这个生命的庄严。

img58

禅心茶心

包容,禅者的人际关系

从内心中来体验把对人的冷漠和不信任祛除掉。

我们体验了禅,但有了这些还是不够,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要跟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求学、工作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人际关系,如何运用禅的智慧来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容。

我们经常说现在信仰危机、人心淡漠,彼此没有信任感,然后经常有敌意、对立、伤害……那么,让我们开始在内心中来体验一种净化,把对人的冷漠和不信任捡拾出去,就像捡石子一样,把猜忌、敌意、破坏、恐惧……所有这些影响我和他人人际关系的那些不好的力量,从内心中根除掉。

我们恼恨的人往往会是最亲密的人,怨憎会是必然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了一件你最瞧不上的事情,或者一件最没有道德修养的事情,你觉得很难过,“这样的人以我做人的标准和价值判断,这一辈子不会成为我的朋友”。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这方面的劣根性很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哪一个人、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状态下,他们真正帮助了我们。你今天瞧不起并且发愿“我下辈子也不再理会他”的人,往往是你亲密的人。有人抱怨说“哎呀,今年犯小人”,这种“常遇小人”的苦恼,就是“怨憎会苦”,你讨厌的人恰恰要和你相聚,这是必然的,这是我们世间的不圆满,不因为你学问深、地位高或者财富多,就会改变。

面对这种不圆满,为什么我们好像卢梭搬家,越搬越惨?因为我们的内心好像是用一个多边形的卡尺去应接对外,所以好像走到哪里、换什么方向,总是有一个角度是拼合不上的,别人也进不来。

包容,圆融,不是说没有自我

所以只有圆融的禅的智慧,才能容纳一切,也被一切所容纳,但是又不等于没有自我。既容纳一切,又能从中脱离,接受一切不等于认同一切。

任何一个人,无论他为非作歹也好、行善积德也好,学高五斗也好、低级卑微也好,他的佛性和我们是一样的,这个自性的神圣是平等的,我尊重的是这个,我怜悯同情的也是这个,因为他本来光明在身,却被烦恼无明遮蔽了,他的痛苦和无知又使这种伤害施加到其他人身上,使其他人也成为受害者。

我们没有权力去指责别人,只有包容。日本东京的地铁网络是全世界秩序出名的,通常地铁中常见的打电话的、高谈阔论的、联络事情的,甚至弹吉他的流浪艺人,在日本的地铁里都没有。但是有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突然在下班的高峰期拿出了一把尖刀在地铁里尖叫:“你们把钱拿出来,不然我要杀人!”所有人都几乎惊呆了,在那个时候,一个老人家忽然走了过来,他对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孩子,我知道你想家了,抱抱我。”这个男人放下了刀,在老人的怀里痛哭,他如果动刀子捅伤了谁,以法律制裁的话,一定是蹲监狱,但是老人以包容化解了这场危机。

传统的认知是以正压邪。我们往往想不到这样的方法,我们常被灌输这样的认知和理论:你要以正义战胜邪恶。以正压邪,以真理战胜谬误,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有“邪”是因为有“正”,不善是因为有善,不道德是因为有道德。假如没有我和我认为不可侵犯、不可更改的真理、做人标准、道德、伦理、正义,没有这些的话,是不是也没有了对立和冲突?

我们认为用轰炸机轰炸了敌人的大本营,止恶,但是如果是希特勒以他本人和理论的思维而言,他认为他在进化人种,如果他的“正义”没有煽动力的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为他卖命?所谓善与恶的对立,人为地产生了战争、种族的屠杀与对生命的蹂躏,在这样的场合下,有什么生命的尊严和崇高可言?

包容可以化解恩怨

包容化解一切,但即使是佛教所说的菩萨以愿力帮助一切有情,这种帮助能数得出多少结果?佛教不在乎兑现的结果是多少,而在乎你是否有这个愿,以及你做了多少。至于结果,那是自然法则的事情,不是神的事情,也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琉璃王要诛杀释迦族,佛陀三次调停,因为印度有个传统,凡是两国或两族交战,只要有修道人在中间一站不讲话,两国自然就罢兵。两次出兵都遇见这样的情况,因为佛陀有神通,总是在半路上等着。第三次,琉璃王想佛陀每次都在大路上等,这次我走山路绕过去,而且半夜就走,结果佛陀又在半山腰上打坐。但是这次愤怒的力量太强了,因为琉璃王在作人质的时候,释迦族对他的侮辱太过分,所以他无法忍受这种愤怒的力量,仍然继续出兵。

佛陀用他的包容化解过两次危机,但是第三次他无能为力,也就是佛教所说“再大的神通也抵不过业力”,但是尽管如此,并不会影响佛陀去用包容来化解危机的行动。

换位思考 尊重包容

当我们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产生对别人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以禅的智慧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去帮助他,而不是一上来就是“你错了,跪下、忏悔”。我们太多时候都在对错是非中打转,拿这些要求别人,评价别人是否做到。

用包容之心,我们自然能够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尊严,具有这样的力量之后,我们可以成为所有生命的不请之友。菩萨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众生的不请之友,最好的朋友。如果换位来思考,在人际关系中犯错的人是谁?是淘气的我。如果那些我瞧不起、人格卑贱的人就是我生命中某个轮回因缘中的一个投影,就是我,如果他甚至就是我最亲爱的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那么我们会如何?你还是不能怜悯和包容他吗?

利他是在智慧关照和慈悲愿望下引发的,是不做而做的自然法则。

我们总是会和别人发生联系,在禅者的智慧观照下,在慈悲的愿望引发下,我们的生命形态散发出的心理力量,一定是利他的,这是不做而做的,因为自然法则,而不是刻意为之。

如果一个人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功,能不能到喜马拉雅山上用打坐的方法,把事业打坐到顶峰?“山到高处我威风”,“我”是威风了,可是事业是要和人发生关联的。

当你能和所有的人建立友善和睦的关系之后,事业才能一呼百应,好像天下一统。这时想做比尔盖茨、炒股票、开发西北,没有人会阻碍你,相反所有人都会帮助你。

img59

那些年,我们一起出家的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