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禅宗概貌

宋代禅宗概貌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承认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印度佛教的一场革命,是典型的中国佛教的话,那么禅宗实际的创始时间和禅宗思想的形成,应当是在慧能时代,并以《坛经》为标志。此论对宋代禅宗各家兴衰原因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撇开思想上的变化不谈,宋代佛教可以说是在周世宗废佛而“佛法极衰”后,继盛唐而起的佛教中兴和发展。上述九端,亦可见宋代禅佛教之盛况了。

第四章 宋代禅宗概貌

如果承认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印度佛教的一场革命,是典型的中国佛教的话,那么禅宗实际的创始时间和禅宗思想的形成,应当是在慧能时代,并以《坛经》为标志。前此以往,达摩一苇渡江,十年面壁,直到弘忍夜付袈裟的六代传法之说,只是宗派寻根意识在思想史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曾被禅门传为美谈的慧可断臂虽不像面壁之说纯系杜撰,然而把“遭贼砍臂”附会为“立雪断臂”之移花接木之谈,只不过是迎合其宗派思想发展的需要罢了。

但也应当看到,禅宗的形成和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在思想上继承的应当说不是印度的禅(Dhyāna),而是在佛学的传译过程中,不断受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思想改造并转化的禅。比较而言,慧能和分灯传法的五家七宗之禅,与汉魏初传之禅已经是面目全非,至多说似曾相识了。这里显然有一个移花接木的过程。宗密曾强调,通观佛教无不由禅,做为一种修行的方法,禅是佛教之通则。他虽然不能分清禅宗之禅与佛家做为修行方法之禅,但也可以从他那里看清禅的迁移转化过程。他说:

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者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此心即佛……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1)

后世亦有将如来禅代之以祖师禅的。宗密在将Dhyāna作为定慧解释的基础上,又将其转义为思维境界之禅,可见禅的含义早已摆脱了印度求得静思维之意。后三者强调的就是思维的境界。禅义的演变把禅宗推上了历史舞台,或者说禅宗的出现赋予禅以全新的、包容量丰富的辩证思维的概念。

其实,作为一种意境而言,思维得越深刻,越精审高远,就越容易出现歧异,在方法上也就要各逞其能。所谓南北之分,顿渐二门、五家七宗,只是入道途径的不同,或者说实现这一思维境界的方法不同。或者峻烈,或者温和,或者浅显,或者高远,禅门宗趣,遂致各异。当然,门派之设,也因人格之影响而起,并不能反映理论上的强弱。宋人曾断言:“然其盛衰者,岂法有强弱也?盖后世相承,得人与不得人耳!”此论对宋代禅宗各家兴衰原因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禅宗门派实际上也就没有显著的意义了。

撇开思想上的变化不谈,宋代佛教可以说是在周世宗废佛而“佛法极衰”后,继盛唐而起的佛教中兴和发展。庙堂之上,有帝王的扶持(2),士大夫的推崇;文苑中又有名人学士的唱和、应答;民间百姓顶礼膜拜,更有学者阳儒阴释,畅谈性命天道之学……有宋一代佛教炽如烈火,禅宗更是争奇斗妍,色彩纷呈。具体表现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藏经》的刊刻与印行。

二、官派留学生出游西域。(3)

三、敕建寺院与赐敕匾额,而敕差住持寺院者尤以禅宗为盛。

img4

四、译经与修史。宋代译场“最为完密,礼节亦至为隆重”(4)。《宋高僧传》、《禅林僧宝传》等佛教史书问世。

五、度牒、鬻牒制的泛滥(宋时每道度牒价值十余万甚至几十万)。

当然,宋代思想还是以理学、禅学为盛,具体表现在禅宗方面的是:

六、灯史、语录、评唱与击节等禅文学风行。

七、禅宗五家演为七宗,临济、云门为盛。(5)

八、“看话头”与“默照禅”的创立与对峙。

九、文字禅的泛滥及其理论的确立。

上述九端,亦可见宋代禅佛教之盛况了。若以宗派源流而论,禅宗五家分灯于唐末五代,临济宗六传至石霜楚圆门下,旁出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二支,于是在一花五叶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七宗分头并弘的局面。其世系大体如下图(见下页,横线下为宋代谱系):

其中沩仰宗所传不过四五世,南唐以后遂绝。法眼宗虽历三代而衰,然有天台德韶独立支持,又有其门人永明延寿倡禅净合一,使法眼一脉,光耀于宋。且高丽王慕其学德,遣学僧36人承其法,而使法眼弘布于高丽,在中国也早衰歇。

然而,与法眼同出雪峰门下的云门宗,其末虽不如临济、曹洞之盛,及宋都南迁,元兵北入,该宗遂致衰微,入元则法系亦不可考,但宋时唯其与临济独盛于天下,实因其所传得人耳。先有云门中兴之雪窦,继有天衣义怀,宗白慧林等。与雪窦同门的延庆子荣,其法嗣园通居讷,与欧阳修交善且为其所重,故得内侍李允宁舍汴京私宅为禅寺(6),即十方净因寺,禅宗实因云门而行于京都。其后更有明教契嵩有《镡津文集》行世,并敕入藏经,故云门在宋代能盛极一时。推定他们的思想,也很难看出云门之特色。尤其是契嵩,倒是显现出融合三教、包容诸宗的特色,走的也是综合的道路。宋代云门谱系略如下示:

img5

曹洞宗在宋虽不如云门、临济之盛,却有云居道膺一脉使曹洞之流不致干涸,至元,其末叶反盛行于北方。

道膺六传至芙蓉道楷,崇宁三年(1104年)诏住京师十方寺,赐紫衣。楷上表固辞,谓常发誓愿不受利名,频谕不从。徽宗怒而置之狱。有司知其忠诚,告之曰:“有疾则可免罪,长老有疾乎?”欲为之开脱。然楷答曰:“生平未尝妄语,岂敢诈疾以求侥幸。平日有疾,今实无。”结果迫逼还俗,流于缁州。翌年(大观二年)获免,结庵于芙蓉湖。其法资有丹霞子淳,其下又有清了、正觉,均为宋代禅宗之名匠。建炎三年(1129年)正觉住持天童寺,倡导坐禅,以默照禅名世。其谱系如下所示:

img6

宋代禅宗五家最盛者莫过于临济。其六传至善昭,七传为楚圆,八世则有杨岐、黄龙二宗分头并进。黄龙慧南,以三关著名,门下有宝峰克文,而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文字禅的清凉惠洪也出其门下。杨岐派宗风如虎,三传至五祖法演,门下有三佛,佛果克勤即著《碧岩录》者,而倡导“看话头”的大慧宗杲则是其嗣法弟子。后世临济宗系实际上多为杨岐派所传。依此可见,后世佛教多系禅宗,禅宗又为杨岐派垄断,杨岐宗风亦可见一斑了。该宗谱系略示如下:

img7

上述禅门五家七宗在宋代之流布,反映了禅宗的发展继五代之后又出现的新的盛况。然而,无论是云门,还是临济下的杨岐、黄龙,在思想上都没有新的突破,都没有超出《坛经》的认识水平。它们也只是承五代禅风之余波力图创造或完善新的方法,以求实现禅的超越精神。如此则有文字禅、默照禅以及看话禅奔竞而起,其实也只是在方法上的歧异。而弥漫之禅风,吸引了儒士之参禅,不仅使宋代禅学走上了综合儒、道之途径,而且,禅史竞出,语录繁兴使禅文化在宋代大放异彩,并把文字禅在实际上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注释】

(1)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

(2)《佛祖统纪》卷43:“上(太祖)……手书《金刚经》,常自读诵。”《续资治通鉴长篇》卷23:太宗“素崇尚释教”。真宗制《圣教序》,支持译经。仁宗“好佛”,“禅学亦自高远”,等等。

(3)《宋史·太祖纪》:“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各赐钱三万,游西域。”汤用彤《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中说宋初求法传教之事增多,自960~1053年西行求法者500余人。

(4)汤用彤:《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99页。

(5)《石门文字禅》二十三《僧宝传序》:“自嘉佑至政和之初,云门、临济两宗之裔,卓然冠映诸方者。”孙觉序《玄沙备广录》:“近世言禅尤盛,而云门、临济独传。”宋徽宗序《续灯录》:“云门、临济二宗独盛于天下。”

(6)欧阳修奉仁宗命,举居讷居之,讷以病辞,举大觉怀链自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