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市场是各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别市场和地区市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
工业革命的发生将各国卷入世界市场的发展浪潮中,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都难以逃脱,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 [56] 资本的无限扩张性使其不断突破现有市场的界限,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范围,因此,国别市场发展为地区市场,并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国别市场和地区市场又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把这些市场联结起来,把它们结合成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后又结合成世界市场。”[57]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不悖
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式为纽带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表现为两大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或者说,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世界市场上经济一体化的两种表现形式,两者是同根生。当一体化发生在世界范围,就是经济全球化;发生在区域范围,就是经济区域化。
如同地区市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经济的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必要阶段,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但并行不悖。经济区域化谋求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在区域范围内的自由化,以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国家(地区)通过协商缔结经济贸易协定、组成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为体现形式,以双边或诸边合作机制为标志。经济全球化则以世界市场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为目标,旨在通过跨越国家界限、地区界限的国际经济关系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有机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必然结果,以多边合作机制为标志,是经济区域化的高级阶段。
(三)经济全球化通过区域化实现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在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凭借相接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毗邻的地理位置,区域内的国家更易达成一体化的经贸协议,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关税壁垒的减少也更易实现。经济全球化则由于其范围更广、包含成员更多、成员间发展差异更大,利益协调更困难,因此一体化程度较区域化低,发展进程比区域化慢。于是,当一些国家的贸易开放要求在关贸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中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促成建立在双边或诸边贸易体制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创建。由此,经济区域化便成为通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在目前的贸易开放水平还不足以达到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时,需要先实现区域化,再实现全球化。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使得目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呈现出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在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表现为与关贸协定第24款“促进区域内贸易流动的同时不得提高对外部世界的壁垒”相违背的“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特征——即对成员国内部关税壁垒的逐渐削减和对集团外部国家保持的高关税壁垒。在21世纪的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中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掌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主导权从而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是因为区域经济合作集团的出现,会促使整个世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而区域之间占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不平衡性也必然要依托世界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达到协调,这就蕴含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