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和形式怎么揭示联系和发展的

内容和形式怎么揭示联系和发展的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它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规定的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等。内在形式是同事物的内容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形式, 它与事物的内容密切相关。作为辩证法范畴的形式, 主要是指内在形式。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 联系有其错综复杂性, 因此, 形式和内容没有绝对的界限。虽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 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形式对内容有着重大的反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 内容和形式是反映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其结构或表现方式及其相互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它揭示了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 掌握这一规律, 对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形式与内容的含义

内容, 就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它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规定的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等。 所谓形式, 就是指把内容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例如, 在一个原子内部, 它一方面包含着一定数量的电子、 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 另一方面, 这些基本粒子又是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的。 质子和中子按一定方式结合就成为原子核, 电子围绕原子核按不同的层次和轨道旋转, 就构成原子。原子的这些微小粒子就是它的内容, 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和电子结合的方式就是它的形式。在社会领域中, 生产方式的内容是生产力, 它包括劳动者、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对象等要素; 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形式, 它表明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结合的方式。

事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来看, 形式可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两类。 内在形式是同事物的内容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形式, 它与事物的内容密切相关。外在形式是同事物的内容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形式, 它与事物的内容不直接相关, 一个事物可以有这样的外在形式, 也可以有那样的外在形式, 它的改变不会影响事物的内容。作为辩证法范畴的形式, 主要是指内在形式。 例如, 书的装帧和商品的装潢等都是外在的形式, 它们同书和商品的内容无直接关系。 对我们来说, 最重要的是事物的内在形式, 即优美、 流畅、 引人入胜的文字内容。 但是, 我们对外在的形式也不能漠不关心。 在市场经济中, 一些内在形式和内容皆优的产品, 常常因缺少漂亮的装潢而打不开市场。 因此, 外在的形式也并非毫无意义, 我们也应给予适当关注。

(一) 形式和内容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由于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 所以, 在某一场合为一定内容的形式, 在别的场合又可以成为另一形式的内容。 比如,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而言, 生产关系是形式, 但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而言, 它又是内容。 布匹对棉花来说, 它是形式, 但对衣服来说, 它又是内容, 等等。 但是对于同一个场合来说, 内容和形式的区分则是绝对的,内容不能同时又是形式, 形式也不能同时又是内容。

(二) 形式与内容具有复杂多样性

这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 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阶级斗争, 它就有政治的、 经济的、 文化的、 公开的、 隐蔽的、 流血的、 不流血的等形式; 同样内容的艺术, 可以是小说、诗歌、 戏剧或电影。

(2) 同一形式也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 例如, 在古典诗词中, 同是一个词牌《满江红》, 可以有郭志的 “沧海横流, 方显出英雄本色”, 毛泽东的 “四海翻腾云水怒……”, 也可以有岳飞的 “怒发冲冠……”

(3) 旧的内容可以采用新的形式,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 “借尸还魂”。

(4) 新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有选择、 有批判地利用旧形式。 新事物在萌芽时期往往是这样, 例如, 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的第一次大起义, 就是打着宗教改革的旗帜进行的。 新事物只有在发展到一定阶段, 才产生适合于自己新内容的自身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新形式。 资产阶级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 就抛弃了宗教的外衣, 举起了自己 “自由、 平等、 博爱” 的旗帜。 这种情形对于新事物的发展来说, 在一定时期内是必要的。

二、 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形式和内容作为不可分割的矛盾的侧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形式和内容是对立统一的。

(一) 对立的表现

形式和内容的对立主要是指在确定的关系中, 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确定的, 它们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不能相互混淆。 两者的关系一般由内容居于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 而形式处于被决定的地位, 形式对内容的作用是一种反作用。

(二) 统一的表现

1.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指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依存表现在它们作为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侧面是不可分割的。 任何内容必然具有某种形式, 是某种形式的内容; 任何形式也必定具有某种内容, 是某种内容的形式。 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在现实中, 形式和内容都不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 不能把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比作酒瓶和酒的关系。 酒瓶和酒涉及的是两个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 而不是对一个事物来说的。 所以, 这种比喻是不恰当的, 形式和内容不是一种外在的联系, 而是相互依赖、 互为存在的前提。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 联系有其错综复杂性, 因此, 形式和内容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一种关系中是形式的东西, 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变为内容, 反之亦然。 例如, 逻辑规则对于人类思维来说, 它是形式, 而对于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学来说, 则是内容。

2.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还表现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上

(1) 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事物的基础, 在二者的关系中, 内容处于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 有什么样的内容, 就必然具有什么样的形式。 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它的形式迟早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个事物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式而不是那样的形式, 归根到底只能由内容来说明。 例如, 在生物体的机能 (内容) 和形态 (形式) 的关系中, 机能是主导的因素, 它对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从生物的系统发展来看, 随着生理机能的变化, 器官形态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正像类人猿的前肢由于劳动变成手一样。 在社会现象中, 国体决定政体, 国体发生变化, 政体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等, 都说明内容决定形式的道理。

(2)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虽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 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形式对内容有着重大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有两种基本的情况: 适合于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不适合于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那些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的、 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 在改革中, 我们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形式, 实践证明, 这些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 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生产率,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 形式和内容的相互作用, 构成了它们的矛盾运动。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内容是活跃的、 易变的, 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 形式和内容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 形成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 它们的发展过程是, 由形式基本适合于内容推动内容的发展, 到形式基本不适合于内容的发展, 以至抛弃旧的形式, 产生新的形式, 达到形式与内容的新的统一。 列宁说: “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斗争……抛弃形式、 改造内容……”[1]这就是形式和内容矛盾运动的辩证法。 由此可见, 我们既不可在内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死抱住已经过时的形式不放, 也不可不顾内容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过早地、 任意地否定尚有积极作用的形式。

在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关系上, 存在着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一种是形式主义观点, 它片面夸大形式的作用, 把形式提到首位, 认为形式决定内容, 或者认为形式就是一切; 另一种是对于形式的虚无主义观点, 只讲内容对于形式的决定作用, 根本否认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是有害的, 我们要自觉反对这两种错误观点。

三、 坚持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方法

在形式和内容的相互作用中, 存在着一种内在的、 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这种必然联系就是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在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过程中, 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决定事物具有什么样的形式以及形式怎样发生变化;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不过, 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容发展的要求。 这就是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的基本内容。

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 概括了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即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和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这一规律以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为前提并在矛盾运动中得以体现。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内容是比较活泼的、 易变的, 与内容相比, 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内容总是比形式发展得要快些, 形式的变化往往落后于内容。 这就形成了形式和内容不适应的情况, 由此构成了它们的矛盾运动。 在事物发展初期, 当适合于新内容的新形式产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形式和内容虽然存在着基本矛盾, 但基本上是适合的。 当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 原来基本适合于内容的形式就逐渐变得不适合了, 旧形式阻碍了新的内容的变化和发展。 不适合于内容的形式必然迟早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新形式的产生意味着新的矛盾的解决, 形式和内容之间又达到新的基本适应, 在新的基础上, 它们又开始新的矛盾运动。 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运动就是从基本适应, 到基本不适应, 再到基本适应的川流不息的过程。 这一矛盾运动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

形式一定要适合内容的规律, 为人们正确处理问题, 促进事物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这就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

由于内容对形式起到决定作用, 因此,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首先研究事物的内容, 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采取何种形式, 讲究实效, 不务虚名, 要注意避免形式主义的错误。同时, 由于形式对内容的重大反作用, 因此, 我们要善于选择、 创造和利用最适当、 最完美的形式来促进内容的发展。 总之, 在实际工作中, 要坚持形式的科学性、 完美性。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具有复杂性、 多样性。 因此, 我们要对内容和形式作具体分析,分清旧内容借新形式搞倒退复旧和新内容利用旧形式发展, 以便防止被事物的表现形式所迷惑, 混淆是非, 搞乱思想。

事物在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形式和内容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当形式基本上适合内容, 对内容的发展还起到推动作用时, 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保持形式的稳定性, 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当形式已经过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时,我们必须自觉地适时地抛弃旧形式, 选择创造适合内容的新形式。 总之, 我们既不可在内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时, 仍然死守已经过时的旧形式, 也不可不顾内容发展的要求任意抛弃有积极作用的形式。

案例点击

聪明的考生

据说, 古代京城画院有一次考画师, 用 “深山藏古寺” 一句诗作题。 考生们 “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有的画深山里林木环抱一座寺庙; 有的画出寺庙的一个角落; 有的画林木上空高高飘着一幅幡。 唯独有一位考生画得比较特殊, 在他的画面上, 山峦起伏, 林深树密, 就是没有寺庙, 只在山间小道上画了一个和尚挑水上山。 这幅画得到一致称赞。

为什么这幅画受到好评呢?

因为 “深山藏古寺” 一句的关键是 “藏”, 其他的画都把寺暴露出来了, 因而就显得不那么高明了。而这幅画不同, 在画面上真正把寺藏了起来, 然后通过那个挑水的和尚来说明问题, 这就反映了考生构思之巧妙。

还有一次考 “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一句诗, 这句诗要求把 “香” 表现出来, 怎么画呢? 考生们确实费了不少脑筋, 然而, 终于有一个考生画了出来。 他的画面上什么花也没有, 只有几只蝴蝶和蜜蜂在马蹄周围飞舞, 通过这些蜂蝶, 自然使人联想到 “香” 来。

【分析】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必须注意事物的内容, 根据内容的需要保持或改变形式。 同时, 我们不能忽视形式, 应该选择、 利用和创造适当的形式, 促进内容的发展, 把充实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结合起来。 案例中两个聪明的考生的画之所以受到称赞, 就在于他们将内容和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他们所用的形式较之其他考生更好地反映了诗句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