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世纪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低潮中复兴,在挫折中发展,在世界上重振声誉。一系列大型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会议在世界各地召开,以与会组织和人员多,理论层次高,讨论问题广泛,青年研究者不断增多为显著特点。1996年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伦敦召开了有6000人左右参加的社会主义会议“96’伦敦马克思主义大会”等。“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共产党宣言》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是无论社会主义遇到怎样的挫折,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的历史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理,社会主义事业是历史逻辑的真实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低潮中复兴,在挫折中发展,在世界上重振声誉。这一切昭示着社会主义开始走出低谷,由紧急应付挫折转入探索发展的新阶段。

▷11.4.1 马克思主义重振世界声誉

1999年的秋天,一些媒体开展了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在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国际互联网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中,马克思位居第一,被评选为即将过去的一千年里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千年伟人”。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紧随其后。有的投票者写道:“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义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有的写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法国路透社也开展了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他们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一些知名人士对39名候选者进行投票,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和甘地。

“千年伟人”的评选结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美国纽约的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1999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刊登了三位千年伟人的照片,指出:“这样的调查当然不能十分科学地反映广泛的事件,但这次调查可以让我们看看一些名人的想法。”

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公布了关于“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遥遥领先荣登榜首,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居第二位,得票率为12.6%。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能进入前20名。在评选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宣扬马克思已经过时、资本主义是有效的,等等,希望读者用休谟替换马克思。然而,英国公众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发起评选活动的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哲学家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理论能够解释一切。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赛登撰文指出,马克思现在仍然对世人有启迪作用。马克思关于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

“千年伟人”和“最伟大的哲学家”评选结果的特殊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就在于它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强劲的生命力,马克思透过历史依然闪烁的光辉,人们寄希望于马克思和他的学说。

一系列大型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会议在世界各地召开,以与会组织和人员多,理论层次高,讨论问题广泛,青年研究者不断增多为显著特点。这些会议中影响较大的有:1993年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科学家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联合会议,会上莫斯科大学教授布兹加林作了题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的报告,会后莫罗佐娃发表了《隧道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的报道文章,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996年莫斯科召开了以“通向社会主义之路:改革还是革命?计划还是市场?”为主题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国际会议,有22个国家的学者与会。1996年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伦敦召开了有6000人左右参加的社会主义会议“96’伦敦马克思主义大会”等。

特别是自1995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以来,大会每3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召开四次。1995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人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马克思主义一百年——回顾与探索”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法国《人道报》以“马克思引起了轰动”为题报道会议。《解放报》以“马克思没有死”的标题评价道:“这次会议的成功使我们得以测试马克思的现实性;它集结了全世界的知识分子和广大的公众,证明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生。”“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是美国纽约几乎每年都举行的世界性社会主义学术理论讨论会,每次大会都有数十个国家的几千位学者参加。1996年以“欢呼乌托邦:社会主义再展望”为主题,有10多个国家的1400多位学者参加。2004年第22届会议的主题是“世界不是用来出卖的”,充分反映了大会反新自由主义的中心立场,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1998年以“全球化与人类解放”为主题在巴黎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研讨会,有60多个国家、1500多位学者参加。大会主持者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让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星期四事件》使用引人注目的新闻标题报道了这次会议:《〈共产党宣言〉150周年华诞,谁来吹生日蜡烛——马克思老爹后继有人》。法国《人道报》描述了大会的盛况:“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巴黎,到处都奏起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共产党宣言》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11.4.2 社会主义运动向前推进

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6]近十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验证了邓小平的科学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在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得到全面的进步。2006年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黄皮书对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比较,中国排名第六,位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之后,属于国力次强国家。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告,1979~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保持了长达1/4世纪的高增长。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中国GDP增长9.9%,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人均1700美元。按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比较,中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显示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威力。

面对苏东剧变给越南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越南共产党顶住内外压力,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革新开放,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趋势。越南共产党把胡志明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确认本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坚持“改革而不改色,融入而不融化”的革新开放原则,以“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为发展目标,以“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为发展模式,实施全方位对外政策,“北上取经,西方化缘”,走出了一条从经济到政治、从内政到外交的务实发展路线,成就卓著。1993年以来,10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4%,仅次于中国。1996年越南宣布,越南已摆脱经济社会危机,过渡期初级阶段提出的为工业化准备前提的任务已经完成,越南开始进入一个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新时期。2005年,越南宏观经济增长趋势依然明显。至今,越南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活动,与160多个国家正式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轨道。

面对苏东剧变给老挝政治、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老挝人民革命党坚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克服困难,重新获得发展。老挝党正确认识了老挝的国情,确立老挝尚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阶段,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根据老挝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老挝党确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明确提出革新开放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强调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积极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1986~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8%,1990~1997年年均增长6.7%。2001年以来,老挝经济年均增长也在6%以上,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项经济指标均为历史上的最好时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朝鲜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朝鲜政府宣布从1995年开始“苦难的行军”,号召全国人民为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发奋努力。朝鲜劳动党将“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坚持走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把重视和强化军队放在首位的政治”的“先军政治”方针,把农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粮食问题、电力问题和资金问题,在经济管理制度和国家权力机构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把市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管理范畴,全面改善经营管理,整顿经济秩序。设立信托银行,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合资企业的外资股份比例。发放公债,缓解国内资金短缺的压力。

2001年朝鲜经济已连续两年出现正增长、发展渐呈上升趋势,朝鲜重要报刊《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报》、《青年前卫报》联合发表元旦社论,宣布朝鲜满怀着胜利结束“苦难的行军”的豪情跨入了21世纪,明确了朝鲜进行强盛国家建设的两条主线——对内发展经济和对外开展自主外交。2002年朝鲜经济进一步好转,朝鲜在结束“苦难的行军”之后,正在开展“乐园行军”,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苏东剧变导致古巴面临双重压力:失去苏东国家经济援助,美国加大封锁和颠覆活动,古巴陷入了自1959年革命以来最困难的境地。1990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1991年9月,古巴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特殊时期”的内外政策,强调要从古巴具体国情和地缘政治条件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战略和经验,努力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由“应急性改革”过渡到稳妥积极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或举措。政治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改革选举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经济上,调整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由单一经济向多种经济发展,改革经济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财税、物价和金融管理,整顿财经秩序。加快开放步伐,建立自由贸易区,积极改善和发展同拉美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东亚国家的关系,加强双方的经贸交流,努力开展与美国的民间交往,最大限度地打破美国的孤立。古巴终于挺过了苏东剧变后的最困难阶段,稳固了社会主义政权,经济取得明显进展。从1994年起经济连年增长,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发展。

西方国家共产党是一支经过历史风雨考验,有一定群众基础和政治影响的政治力量。苏东剧变后,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经受住内外巨大压力,坚持共产党的名称和共产主义信念,根据新的情况进行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坚持不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潮和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新的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理论和实践。一些国家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和党员数量较苏东剧变初期有了显著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其他左翼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面对国内外各种压力,一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继续高举党的旗帜,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如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美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等。一些更名或解散的共产党,重新扬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如意大利重建共产党、英国共产党、荷兰共产党等。就在一股共产党改名更旨之风猛刮之时,希腊共产党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改变自己的名称,党的名称已深深地印在希腊人民的头脑中”。经过艰苦努力,希腊共产党的影响力已经有较大的回升,全国大选的得票率基本恢复。现在欧洲有20多个共产党组织、近百万党员,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拥有800多万选民、20多名欧洲议员。

有40多万党员的日本共产党认为,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背离社会主义的结果。日本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保持共产党自身的独立性质,制定适合本国的战略策略,不断加大对日本国民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工作力度,增强政策主张的现实性和感召力,依靠自身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基本形成了覆盖日本全国的党的组织网,政治影响力得到恢复和发展,支持率和议员人数明显增加,取得了创历史纪录的选举胜利,成为日本政坛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苏东欧剧变曾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共产党受到毁灭性打击。在经受苏联解体、苏共覆灭的严峻考验之后,1992年俄罗斯共产党经过艰苦斗争,重新争得合法权利,逐步站稳脚跟,目前仍是俄罗斯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乌克兰共产党重建后是国内最大的政党之一,塔吉克斯坦共产党目前在议会中拥有很多席位,它们在国内政治上都有一定影响力。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经过社会制度剧变之后的俄罗斯人,经过比较,反美情绪高涨,日益强化了对苏联、对斯大林的怀念之情。他们喜欢引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东欧的马克思主义者反思了东欧剧变的原因,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重新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现在东欧8个国家已恢复和重建了共产党组织,如匈牙利工人党、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无产者”、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91”—斯洛伐克共产党、南斯拉夫新共产主义运动党、重建的罗马尼亚共产党、保加利亚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等。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曾经被清除出党的波兰的亚当·沙夫,在苏东社会主义大旗倒下后,一再向世人宣布:“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不仅不追逐现在的时尚,不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完全相反,我竭力反对宣称马克思主义破产的观点”。

2005年61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召开雅典代表会议,集中讨论了全球化资本主义特点与共产党的使命。会上,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代表对他们国家又回到社会主义之前的境地,表示了极大的义愤。爱沙尼亚代表指出,剧变后,国家正经受着“野蛮的资本主义开发”,“自由即意味着政府没有保护劳动者权利的义务”,导致了本国经济衰退,人口减少。

国际左翼力量不断加强合作和交流,大大增强了政治影响力。这种联合的特点,一是共产党人的国际联合和社会民主党人的国际联合;二是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独立左翼人士、新社会运动、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者、托派及其他极左派的广泛联合。联合的重要形式是“论坛”交流。如1992年发端、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的部分西欧共产党的“新欧洲左翼论坛”,1994年欧洲和中东24个共产党和左翼党召开的塞浦路斯国际会议,1996年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共产党的“关于大国在地中海争斗问题的圆桌会议”,1994年,进入欧洲议会的共产党与部分北欧绿党及左翼力量成立“左翼联盟党团”,1995年的马德里集会,以及后来的欧洲左翼力量的“马德里进程”与“柏林会晤”。2004年5月8~9日,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在罗马召开成立大会,20多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共产党、左翼政党和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欧洲左翼党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共产党及左翼政党的泛欧联合上升到区域性政党组织的新阶段。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和左翼进步力量的影响在斗争中稳中有升,一些放弃了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反思他们重新选择道路的危害。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南非共产党、巴西共产党等,在各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共产党是目前印度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左翼政党,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达27年,在另外两个邦,与其他民主政党联合执政也有多年,党员人数已发展到83万人。尼泊尔共产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大选中,曾两度上台执政,在全国75个县有严密的基层组织,下属群众组织拥有会员多达155万人,是尼泊尔议会第一大党。南非共产党是南非三方执政联盟中的重要一方,成为南非仅次于执政党非国大的第二大政治力量。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在2001年5月的议会选举中获得近35%的选票,赢得20个议席,是议会第一大党,党的总书记赫里斯多菲亚斯当选为国会议长。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是苏东剧变后,通过选举重新上台执政的第一个共产党。摩共坚持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利益团结各派政治力量,以政绩争取人民支持。

▷11.4.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探索中有新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继续出版。1927~1941年苏联曾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版(MEGA1)12卷(不含分卷)。1971年,苏联和东德联合开始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编辑工作。1975~1991年出版了原计划160卷中的37卷(43册)。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版工作没有停止,而是由不同国家数个研究单位共同组成“国际马克思和恩格斯基金会”(IMES)承担起这项巨大的工程。新的领导小组成立后,修改了出版方针,将全部《历史考证版》缩减到114卷,计划2030年出齐。现在已出版了45卷(52册)。德国联邦政府承担了出版所需的大部分经费,小部分由地方政府资助,有关国家和政党也给予了资助。新国际版将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原著文字写作的全部著作遗产,并通过现代影射、电子技术将那些被涂掉的部分显现出来,以客观、真实、全面和科学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身思想变化的全部过程,具有难以估量的学术价值。

当代中国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它们初步地但是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高难度的历史课题,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特别是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在推进革新开放的实践过程中,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一系列与本国实际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加深了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新认识、新观点。

越南强调,要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越南,以建设“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现代化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先进文化、消灭剥削、国内各民族团结、世界人民友好等。越南现阶段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革新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越南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式,将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公有制起主导作用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以及按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结合资金投入和知识贡献进行分配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

朝鲜将“主体思想”确定为国家活动的指导方针,使“主体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主体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本国革命和建设,一切问题都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政治上的自主,是指实现完全的政治独立;经济上的自立,是指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依靠自己搞好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民族经济的原则;国防上的自卫,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本国主权和人民安全的国防建设的指导原则。朝鲜劳动党在分析和总结苏东剧变的基础上,把“主体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为“朝鲜式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

古巴共产党根据古巴具体国情和地缘政治条件,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反对霸权主义紧密结合,强调革命就是决不放弃建设由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权利。古巴正处于“和平时期的特殊时期”和“拯救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在稳定第一的前提下实行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保持公平,尽可能减少社会代价。改革的目的是“改进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摧毁这个制度”,必须坚持“三不放弃”,即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民造福的目标。改革中注重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并重。坚持公有制为主,辅以合作所有制,坚持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初步摸索出一条在世界新形势下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共产党特别强调,全球化的主导者是打着新自由主义旗帜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目的是实现西方的一统天下,获得更大收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化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老挝党通过反思历史,把正确认识国情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础,明确提出,老挝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是目前“老挝仍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老挝确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革新开放的六项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革新开放的任务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革新阻碍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实施以通过市场力量加强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的革新开放历程。老挝党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真正搞懂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反对自由化思潮,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理论革新和政策调整,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呈现出多主体、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局面。西欧大多数共产党主张反对私有化,实行“主要生产资料居于全社会所有”,“民主地制定计划”,反对“国家干涉主义”。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主张“超越资本主义”,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出发,通过民主的道路,通过对资本主义辩证的否定和超越,变革和改造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法国共产党提出了“新共产主义”和“法国式的新发展方式”的思想。俄罗斯共产党在1995年1月22日俄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新的俄共纲领,重申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的未来。主张在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情况下,通过根本改变生产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地球上所有居民的福利水平。

经历“萧条”之后,当代西方又活跃着众多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虽然它们中观点庞杂,政治立场不一,但它们都旨在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弊端,批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缺陷,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话语,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对当代政治、社会、文化、生活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试图寻找西方国家人们实现解放的道路,出版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其主要流派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市场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等等。其主要著作有: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詹姆逊的《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的《追补的革命》,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亚当·沙夫的《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意义》,赖特、列文等主编的《重建马克思主义》,伊·沃勒斯坦的《苏联东欧剧变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等。

当普列汉诺夫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曾经作出过一个极为深刻的论断:“第一次从我们的宇宙存在以来和地球绕日而行以来,发生了科学与劳动者的接近;科学跑去帮助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在自己的觉悟的运动中依据于科学的结论之上。”[17]20世纪下半叶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表明,完全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是深深印在社会历史的主体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的,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它在发展的历程中会经受种种磨难和挫折。但是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它就是不可战胜的。不仅如此,它还一定会随着科学、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