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在是中国早期介绍的历史作用应予以肯定,但不能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此混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日本、西欧和俄国三条途径传入中国。从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开始,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时期。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与“传播”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不加区分,即将从19世纪末马克思的名字及其学说在中国出现以来的历史,统称为“传播”。另一种是以十月革命为界,将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即十月革命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属于“介绍”时期,之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传播”时期。其实,将两者进行区分是很必要的,因为两个阶段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性质的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在是中国早期介绍的历史作用应予以肯定,但不能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此混同。这是两个不同的思想范畴,前者属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后则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当然,这两个阶段也有重叠的部分,即当李大钊等先进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后,一些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人,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人还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些人有两类,一类是如陈溥贤、陈启修等学者,一类是如戴季陶、胡汉民等国民党人。

以十月革命为界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分为“介绍”和“传播”,其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介绍者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则不仅本身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力图使他人接受。“传播”一词,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即只要将信息表达出来,就构成传播。但在思想领域,严格地说,“传播”应该是传播者对所传播的信息持肯定的态度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即传播者本身对传播的内容信仰的同时,还力图使他人接受。据此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前,在中国,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的提及,只能算是介绍,而够不上传播。介绍者只是在介绍西方政治学说时,充其量是将马克思学说的部分思想当作一种救治资本主义弊病的社会主义学说,这种活动从属于整个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范畴。这种介绍,不仅内容上往往有不准确之处,而且介绍者本身不但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甚至有许多歪曲之处。传播者则不同,他们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出路的理论来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中国出现了最早一批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精神实质,拥护、赞成十月革命,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将之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指南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进而发展成为明确主张无产阶级革命,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

第二,从当时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人数的总体状况来看,十月革命后较之以前,数量有很大增加。十月革命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介绍阶段,马克思主义只在少数知识分子中产生有限的影响,而且这些人并不信仰,至少是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真正传播阶段,它不仅在知识分子中形成了思想解放运动,使一代革命者从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而且逐渐在工人阶级及其他阶级中传播开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日本、西欧和俄国三条途径传入中国。具体表现在:李大钊、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从日本向国内介绍;周恩来、蔡和森等留学人员从欧洲主要是法国向国内介绍;瞿秋白、张太雷等利用赴俄考察、出席会议的机会,结合苏俄的实际情况,向国内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开始,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时期。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8年7月至1919年5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初传播阶段;第二阶段,从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促成中国共产党产生阶段;第三阶段,从1921年7月至1927大革命失败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深入广泛传播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