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亮平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

吴亮平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吴亮平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1973年,周恩来在国务院一次司局长干部会上,传达毛泽东讲话指出:主席讲,吴亮平“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大禹是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的,吴亮平把《反杜林论》从国外介绍到中国来,把毛泽东介绍中国共产党、红军、中国革命的情况,通过与斯诺的谈话介绍到全世界去。吴亮平担任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职务。欧阳钦居中介绍说:“这是吴亮平,这是毛泽东同志。”

吴亮平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

他学识渊博,精通英、俄、德文,翻译了许多马恩列著作,也是当年斯诺与毛泽东谈话的翻译人。一个翻译工作者,毛泽东为何评价他的功劳不下于大禹治水呢?

毛泽东评点原文

我想亮平在翻译方面曾有功绩,最好还是他主持编译部,不知你意如何?不知他自己愿干否?为全党着想,与其做地方工作,不如做翻译工作,学个唐三藏及鲁迅,实是功德无量的。[1]

(吴亮平翻译《反杜林论》)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2]

吴亮平简介

吴亮平(1908~1986),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名吴黎平,浙江省奉化县人。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后转入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他加入共青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期间,他与张闻天等人合译了《法兰西内战》、《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并独立翻译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著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环球》周刊主编,编写了《社会主义史》、《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等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通俗读物,并作为中宣部的代表指导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推动了“左翼作家联盟”和“社会科学家联盟”等进步团体的成立。1930年,他被王明打击撤职后,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反杜林论》,首次把这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介绍给中国人民。

1930年吴亮平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团结难友同敌人进行了勇敢的斗争。1932年出狱后,他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先后任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副部长、部长。1934年10月,吴亮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任红一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和中央纵队秘书长。他积极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到延安后,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36年7月,吴亮平负责接待美国进步记者斯诺访问陕北根据地,并担任了毛泽东同斯诺谈话的翻译。1937年11月,王明利用职权,再次撤销了吴亮平的领导职务。之后,吴亮平任《解放》周刊责任编辑。在此期间,他先后撰写了《论民族民主革命》一书及70余篇文章。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他与艾思奇合著的《唯物史观》,对于教育抗日青年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起了促进作用。他与艾思奇等人合著的《思想方法上的革命》一书,曾被选为整风学习的必读文件之一。1941年党中央作出结论,推倒了王明对吴亮平的诬蔑,他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

全国解放后,吴亮平先后任华东局企业管理委员会副书记、中央财委组长、化工部副部长、国家经委委员等职。50年代,他曾撰写《从资产阶级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论民主和专政》和《论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等著作。“文革”中,吴亮平对林彪、“四人帮”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78年以后吴亮平任中共中央党校顾问,同时,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顾问,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顾问。在逝世前几天,他还抱病参加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并作了书面发言,衷心拥护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10月病逝于北京,终年78岁。

试析

吴亮平学识渊博,精通英、俄、德文,是我国最早的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工作者之一。他翻译了多本马列书,成绩杰出,对此毛泽东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1973年,周恩来在国务院一次司局长干部会上,传达毛泽东讲话指出:主席讲,吴亮平“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大禹是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的,吴亮平把《反杜林论》从国外介绍到中国来,把毛泽东介绍中国共产党、红军、中国革命的情况,通过与斯诺的谈话介绍到全世界去(吴亮平是斯诺与毛泽东谈话时的翻译,也是《西行漫记》的中文译者)。这一来一往,一进一出,此过程就像大禹治水一样。

《反杜林论》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一部哲学经典。毛泽东在自己的文章中很少成段地引用马列著作原文,但在他的名著《矛盾论》中,却大段引用了《反杜林论》中第一编第十二节的“辩证法。量和质”,引文长达400余字。

毛泽东最早得到《反杜林论》一书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红军打下福建漳州以后,毛泽东听说红楼隔壁省立中学图书馆藏书甚多,便去看了看,并挑出了一批进步书刊,装了一大汽车。这一车书中,就有《反杜林论》。1935年红军长征时,毛泽东丢掉了很多生活上的必需品,但是马列书籍,包括这本《反杜林论》,他却始终珍藏着。在行军、战斗的间隙,经常认真研读,在书中画满了圈圈点点,有的还有批注文字。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1878年写的。它是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结果而产生的。这部著作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书稿得到马克思的赞同,其中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即为马克思撰写。这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吴亮平是这部书的第一个中文翻译者。该书于1930年11月在上海江南书店首次出版。

在当时的中国,出版马列主义著作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当吴亮平的译作《反杜林论》出版后,迅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罪名是“共产党嫌疑”。经过党组织多方大力营救,两年以后吴亮平被释放出狱,辗转来到中央苏区瑞金,这时已是1932年隆冬了。

当时的瑞金,由于国民党的“围剿”、封锁,生活极为艰苦,条件恶劣,战斗频繁,但是全体军民情绪饱满,热情高涨,革命斗争热火朝天。吴亮平感觉到了一个新天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他被组织分配到红军学校工作。这是一所新型的培养党和红军骨干的学校。校长先是刘伯承,后是叶剑英。吴亮平担任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职务。当时政治部主任是欧阳钦。有一次开群众大会,事先没有听说毛泽东要来参加。但是,毛泽东不声不响地来到了会场。欧阳钦看见了,忙拉着吴亮平去见毛泽东。欧阳钦居中介绍说:“这是吴亮平,这是毛泽东同志。”这是他们二人的首次见面。

关于当时见面的情景,吴亮平后来回想说:

毛泽东同志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灰色的粗布棉大褂,微笑着握着我的手,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我:“你就是《反杜林论》的翻译者吧!”我很高兴地点点头。当时心情很激动,一来是见到了长期敬仰的毛主席,二来是毛主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看到了我翻译的《反杜林论》,而且还记住了我的名字。

我在红军学校工作了两个月,1933年初,中央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成立了。林伯渠同志担任部长,中央调我去任副部长。这样,我就直接去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了。毛泽东同志一有空就经常找我去谈学习的事,谈《反杜林论》,谈苏区和革命斗争中的许多问题。谈话中,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的许多观点有自己深刻的、独特的见解,并且时常以浅显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的学习是十分刻苦的,虽然战斗频繁,任务很重,但是,只要是点滴能利用的时间,他都利用于学习,经常晚上看书,睡得很迟。

1942年9月15日,毛泽东致信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何凯丰,谈他有一个设想,即整风完后,中央设一个大的编译部,把军委编译局也并进来,有二三十人工作,大批翻译马恩列斯及苏联书籍,如再有力,则翻译英法德古典书籍。毛泽东认为最好由吴亮平来主持这个编辑部的工作。“学个唐三藏及鲁迅,实是功德无量的。”

从毛泽东对吴亮平的评价来看,毛泽东对吴亮平的工作成绩是高度赞扬的,毛泽东对翻译工作,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对引进外来先进文明成果,认为很有必要,极其重要,“功德无量”。这是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

【注释】

[1]摘自毛泽东1942年9月15日致何凯丰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0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转引自江东然编著《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第11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