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幽求能伸不能屈

刘幽求能伸不能屈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且看毛泽东对他的诊断结果。刘幽求因功升为中书舍人,并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因刘幽求功高,赐其金书铁券,免其十种罪行。玄宗召回刘幽求,升其为尚书左仆射,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置,监修国史,并加封为上柱国,徐国公。刘幽求在赴桂阳途中忧愤而死,时年61岁。毛泽东在旁边写道:刘幽求能伸不能屈,年六十一,以恚死。毛泽东显然认为刘幽求心胸过于狭窄,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不善处理逆境。

刘幽求能伸不能屈

刘幽求是唐朝睿宗和玄宗时的大臣,才华和能力都很突出。他曾协助玄宗平叛,夜拟命令一百余道,立有大功,但最终却落得贬官流放,忧愤而卒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且看毛泽东对他的诊断结果。

毛泽东评点原文

刘幽求能伸而不能屈,年六十一,以恚死。[1]

刘幽求简介

刘幽求(655~715),唐睿宗、玄宗时的大臣。冀州武强县人。圣历年间,中科举,被授官阆中尉,刺史没有以礼相待,弃官回家。数年后被起用,官拜朝邑尉,并逐步擢升。后来韦庶人阴谋反叛。刘幽求配合玄宗拟订平叛计划,当夜代玄宗草拟命令一百余道,并亲自带人冲入宫中,平定叛乱。刘幽求因功升为中书舍人,并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唐睿宗登位后,加封刘幽求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右丞的职务,进封徐国公。因刘幽求功高,赐其金书铁券,免其十种罪行。

先天元年(712),刘幽求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恰逢中书令崔湜依附太平公主,阴谋叛乱,刘幽求与羽林将军张-密奏玄宗,指出,“若不早谋,必成大患”,并请以羽林军诛之。玄宗深以为然。但事机不密,被已做了太上皇的睿宗知道。睿宗勃然大怒,将刘幽求等投入狱中,并要以“疏而间亲”罪问斩,多亏玄宗多次求情才免其一死。刘幽求被流放到封州。

一年后,太平公主因谋反被诛杀。玄宗召回刘幽求,升其为尚书左仆射,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置,监修国史,并加封为上柱国,徐国公。开元初年,改任尚书左右仆射和左右丞相。不久,玄宗封其为太子少保,免其“知政事”之职。刘幽求得此闲职后常有怨言,被姚崇弹劾,玄宗将其贬为睦州刺史。开元三年(715),刘幽求改任桂阳郡刺史。刘幽求在赴桂阳途中忧愤而死,时年61岁。唐玄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赠谥号“文献”,让他陪葬在睿宗陵墓旁。

试析

《旧唐书·刘幽求传》开篇记载:“刘幽求,冀州武强人也。圣历年,应制举,拜阆中尉,刺史不礼焉,乃弃官而归。”毛泽东在旁边写道:刘幽求能伸不能屈,年六十一,以恚死。这是毛泽东读完《刘幽求传》后对刘幽求一生的评语。毛泽东显然认为刘幽求心胸过于狭窄,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不善处理逆境。

事实也正是这样。

刘幽求很有才能,玄宗说他“学综九流,文穷三变。义以临事,精能贯日;忠以成谋,用若投水。”但刘幽求心胸却不够宽阔。早年应科举试,中举后拜阆中尉,仅仅因为刺史没有礼貌待他,便“弃官而归”,其能伸不能屈的致仕作风便初现端倪。这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宦海生涯中,突出表现为不甘人后的争权。

《刘幽求传》载,先天元年(712),唐玄宗初即位时,迁之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而“幽求初自谓功在朝臣之右,而志求左仆射、兼领中书令。俄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按唐玄宗时惯制,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虽位列相位,但地位低于中书令和左仆射,“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色”。恰逢崔湜依附阴谋政变的太平公主(唐玄宗的姑姑),刘幽求匆忙联合羽林将军张1向唐玄宗进言以羽林军诛之。事泄,被做了太上皇的唐睿宗流贬到封州。

开元初年,太平公主因阴谋发动叛乱被杀,刘幽求终于得偿夙愿,任尚书左丞相,但不久改任闲职太子少保。这时他又感不平,不能正确对待,怨天尤人,最终因“郁怏于散职,兼有怨言”,被玄宗先后削贬为几个地方的刺史。连处逆境,刘幽求更是心灰意冷,愁肠郁结,最后竟在赴任途中“愤恚而卒”。

仕途有起有伏,人生顺境与逆境交替本是正常现象。贬官去职,流外放逐本是每个有志于仕途的人都可能遇到的事。但如何面对挫折和不幸却是对一个人的严峻考验。“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殡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历览前贤事迹,能成就大事者无一不饱受挫折,其所蒙之冤,处境之惨,远在刘幽求之上,却都做出卓绝古今的业绩。就是写这段文字的司马迁,受了最屈辱的腐刑,依然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终于完成千古名著《史记》。因为他们能够正确面对逆境,不但不怨天尤人,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愈挫愈奋,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刘幽求虽被贬黜,却也并没有完全丧失希望,中间甚至还曾有过提升。如果能够坦然面对,汲取教训,以刘幽求的资质与才能,未尝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刘幽求却终日长吁短叹,郁郁寡欢,始终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愁肠郁结,忧恚而死。毛泽东说他“能伸而不能屈”,终以恚死,显然是批评他心胸不宽阔,能上不能下,不善处逆境。

毛泽东钦佩那些与命运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人。他多次教育共产党员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受得住委屈,战胜逆境,战胜自己,有所作为。1957年,吴冷西从新华社调到《人民日报》工作,毛泽东找他谈话,说:“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接着他又说:“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受到错误的处分,可能这样反而对自己有益处,屈原放逐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著《史记》……”。毛泽东从屈原、司马迁的遭遇和成就,引申到对共产党员提出的“五不怕”,是对历史的借鉴和经验的总结,直到今天,对于我们做人、干事业仍有教育意义。

【注释】

[1]毛泽东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七《刘幽求传》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2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