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昭宗李晔嘉奖朱温,为他加官进爵,并将蔡州划归于他管辖。翌年,李克用又遣蕃将“以万骑寨于河北之莘县,声言欲救兖、郓”。对此,毛泽东先后作有批语:“万骑不实”,“又是万骑”。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1975年的一天,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念了诗中的“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两句,并将它写在纸片上说:“这两句诗正表达了我此时的心境。”李存勗故意召回周德威援军,梁军以为潞州必取,放松了警戒。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毛泽东在学生时期就读过《旧五代史》。

在湖南一师作的《讲堂录》中就记有五代史之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旧五代史》的若干本纪、传记写有不少批语。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毛泽东非常认真地阅读了《梁书·太祖本纪》,对朱温一生的主要活动作了六处评语,这在评点其他各传记中也是不多见的,可见毛泽东对五代第一朝皇帝的兴趣。

朱温原随黄巢造反。黄巢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后,朱温镇守同州(今陕西大荔),因为战事不利降唐。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朱温与其他各路唐军会攻黄巢《太祖本纪》中有“(黄)巢军自监关南走,帝(朱温)与诸侯之师俱收长安。乃率部下一旅之众,仗节东下。”一旅,古制为五百人。毛泽东在此作了批语:“才数百人。”(《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3页)称赞了朱温的胆识,兵不在多而在精。

唐龙纪元年(889年),朱温将曾与黄巢合作、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的秦宗权捉拿,押送长安。唐昭宗李晔嘉奖朱温,为他加官进爵,并将蔡州划归于他管辖。朱温扩大了地盘。毛泽东读此内容,大为感叹,写有批语:“唐宗失计平蔡州。”(《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3页)毛泽东认为让秦宗权留在蔡州,对朱温亦是牵制,唐昭宗不懂得消灭了秦宗权反而壮大了朱温的实力,这为唐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最让毛泽东欣赏的是朱温称帝前的战略战术。

当时的朱温以汴(今河南开封)、洛(今河南洛阳)和蔡州等中州地区为坐地,但中州东西南北,都是与朱温为敌多年的各方势力占据,朱温却能做到在连绵不断的混战中,能团结的就团结,不能击败的暂且放在一边;先打击威胁最大的敌人,然后再各个击破。《太祖本纪》记载了唐大顺二年(891年),朱温五败罗宏信,逼罗归顺听命;引汴水灌宿州城,降服了张筠;又使曹州郭绍宾等降,并在金乡(今山东金乡)大败兖州朱瑾,等等。毛泽东读此大为感叹:“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4页)

唐乾宁二年(895年),朱温围攻兖州。他的主要敌手李克用自河东遣将“以万骑驰入于郓”。翌年,李克用又遣蕃将“以万骑寨于河北之莘县,声言欲救兖、郓”。对此,毛泽东先后作有批语:“万骑不实”,“又是万骑”。(《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5页)他是纵观全文,认定史事所记有误。

毛泽东还在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两子为唐昭宗“以其藩屏勋臣之胄,宜受非次之用,皆擢为郎”作解说:“以为任事。”(《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5页)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所杀,“友珪葬太祖于伊阙县,号宣陵”毛泽东作批语:“不书死而书葬,盖阙文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6页)

生子当如李亚子

毛泽东读《唐本纪》对李克用、李存勗武事颇为称赞。

“(天复元年)四月,汴将氏叔琮率兵五万,自太行路寇泽、潞,魏博大将张文恭领军自新口入,葛从周领兖、郓之众自土门入,张归厚以邢、洛之众自马岭入,定州王处直之众自飞狐入,侯言以晋、绛之兵自阴地入。……时霏雨积旬,汴军屯聚既众,刍粮不给,复多痢疟,师人多死。时大将李嗣昭、李嗣源每夜率骁骑突营掩杀,敌众恐惧。五月,汴军皆退。氏叔琮军出石会,周德威、李嗣昭以精骑五千蹑之,杀戮万计。”毛泽东读后,写下批语:“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7页)他指出了李克用在作战中掌握了强弱转化的规律,这也是战争中的军事法则。

毛泽东对李克用、李存勗三垂冈故事很感兴趣。三垂冈故事见《唐书·庄宗纪一》:“初,唐龙纪元年(889年),帝才五岁,从武皇校猎于三垂冈。冈上有明皇原庙在焉。武皇于祠前置酒,乐作伶人奏《百年歌》者,陈其衰老之状,声调凄苦。武皇引满捋须,指帝曰:‘老夫壮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战于此。’及是役也,果符其言焉。”

《百年歌》乃西晋陆机所作,共十首,以每十岁为一首,唱人生从幼年到老年的境况与悲欢。

1962年12月22日,毛泽东将一首《三垂冈》七律写在12月14日第109期《宣教动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印)最后一页空白处。并批注:“古诗一首,咏后唐李克用和其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勗诗。”1964年12月29日,又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一查,告我为盼!”为了便于查对,毛泽东还凭记忆将原诗全篇写在信尾: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他正在诗篇后注明:“诗歌颂李克用父子。”(《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第113页)。

1975年的一天,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念了诗中的“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两句,并将它写在纸片上说:“这两句诗正表达了我此时的心境。”(《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第29页)

“奇儿”即指李存勗。典出同纪一,内称李存勗年十一,见唐昭宗,“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勗继晋王位,时晋潞州(今山西上党)已被梁军围攻年余;梁军于城郊筑起一道数十里长城,内御攻击,外拒援兵,时称“夹寨”。李存勗故意召回周德威援军,梁军以为潞州必取,放松了警戒。李存勗知其无备,“乃谓将佐曰:‘汴人闻我有丧,必谓不能兴师。又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唐书·庄宗本纪一》)毛泽东在此处写了“先退后进”四字(《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8页),称赞了李存勗的高明战略。

六天后,李存勗亲率大军自太原至潞州,进抵三垂冈,随即将全军隐蔽集结,翌日清晨,趁漫天大雾,三道并进,直捣“夹寨”,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不及应战,投戈弃甲填塞道路,万余人被斩。

此役正应验当年李克用所说。当此之时,李存勗正年二十三岁。

三垂冈一役,使梁、唐之间的争斗出现了转机,从以往的梁常胜、唐常败,改变为唐常胜、梁常败。

毛泽东对李存勗亲自指挥的胡柳陂大战颇为赞赏。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梁、唐军主力战于胡柳陂。李存勗开始时轻敌,致使西线指挥官周德威战死,但他接受教训,“帝呼诸军曰:‘今日之战,得山者胜,贼已据山,吾与尔等各驰一骑以夺之!’帝率军先登,银枪步兵继进,遂夺其山。梁军纷纭而下,复于土山西结阵数里。……于是李嗣昭领骑军自土山北以逼梁军,王建及呼士众曰:‘今日所失辎重,并在山下。’乃大呼以奋击,诸军继之,梁军大败。”(《唐书·庄宗本纪二》)毛泽东读此段后,写下批语:“胡柳陂正面突破不成,乃从东向南打大迂回,乘虚而入,卒以成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9页)

毛泽东对善战的李存勗是肯定的。当三垂冈战役梁军在潞州大溃后,朱温“惧而叹曰:‘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耳。”毛泽东读《通鉴纪事本末》李存勗将进入大梁(今河南开封)时,作有批语:“生子当如李亚子。”李亚子是李存勗小名。

毛泽东还就《唐书·李琪传》称东都留司李琪因奏中字语被罚一个月的俸禄作批语:“此种诏书好笑,冤论李琪。”就《唐书·李袭吉传》中李袭吉坠河差点淹死作批语:“不学游水,此人几死。”就李袭吉为李克用作书朱温言作批语:“谓朱邪。用石勒事。狂药谓酒。”就《唐书·董璋传》称董璋攻打孟知祥,孟以逸待劳作批语:“攻者败,守者胜;攻者愚,守者智。”就《晋书·少帝本纪》有晋守军以疲兵败契丹作批语:“事有如此之怪。”就《晋书·桑维翰传》称桑维翰为张全义推荐登进士第作批语:“如不力言,则下第举子耳。”就《外国列传》称唐明宗李嗣源派二百骑兵侦察均为契丹所俘,作批语“太少”。(上述批语均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60—263页)

1975年,毛泽东在与北大讲师芦荻的谈话中提及二十四史的写作。他说,每一部史书,都是由继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的事件都会加以润饰。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宋臣薛居正等撰)里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中国第一人——毛泽东》第322页)

毛泽东所说的这段话,见《旧五代史·周书·恭帝纪》:“镇、定二州驰奏契丹入寇,河东贼军自土门东下,与蕃寇合势。诏今上率兵北征。癸卯,发京师,是夕,宿于陈桥驿,未曙军变,将士大噪呼万岁,擐甲将刃,推戴今上,升大位,扶策升马,拥迫南行。”

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