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然世界与人化世界

天然世界与人化世界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天然世界,一般是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尚未触及的、尚未改造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它是不依赖于人类和人类世界而存在的。但对天然世界所涉范围和内容,人们却有不同的理解。此外,更主要的是,“天然世界”、“天然自然”范畴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存在是以与其相对应的完整自是的“人类世界”、“人化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的。与天然世界、天然自然相对应的是人化世界或人为世界。

“世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性范畴,它涵盖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诸如原始自然、人为自然、人自身、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都囊括在“世界”的概念之中。但是,这个“世界”不是死气沉沉的铁板一块,它充满着无穷的勃勃生机,是由相应特质的各个层次和子世界所组成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界定世界系统内部的各种子世界。例如,可以把世界划分为:物理世界、化学世界、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等等。不过,哲学家们更多的是从人认识、掌握、利用、改造和创造世界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来划分世界的,例如天然世界与人化世界、原始自然与人工自然、人化世界与非人化世界等等。

1.天然世界

所谓天然世界,一般是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尚未触及的、尚未改造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它是不依赖于人类和人类世界而存在的。因此,天然世界实际上是指天然自然、原始自然。

但对天然世界所涉范围和内容,人们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天然世界除了人类活动尚影响不到的自然界外,还包括作为生物体的人和一切人造自然物的质料。有的甚至把人类社会也包括在自然概念之中。这种说法仅仅在其起源的意义上才能成立,而且还是以“分离”人、人造自然物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完整性(只提取人的主物体、人造物的自然质料和人类社会的天然起源)为其前提的。此外,更主要的是,“天然世界”、“天然自然”范畴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存在是以与其相对应的完整自是的“人类世界”、“人化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的。

因此,人、人类、人类社会和人造物,它们各自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该划归“天然世界”,而应属于“人的世界”。比方说,“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但正是在这种自然的关系中,“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地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以一种感性的形式表明“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属人的存在。因而,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根据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自己说来成为类的存在物,对自己说来成为人并且把自己理解为人”[1]。因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然属性却已赋予了人的意义、人的文明、已经是“属人的存在”了。因而,不能把它们归结为“天然的自然”。

我认为,“天然世界”主要包括这样两大类自然现象:一是尚未被人类的活动所触及、所影响、所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广阔天穹中的各种遥远的星,恒星和行星以及地球上某些人迹未至的地方等等,都属天然或天然自然。这一点是人所公认的。二是被人类的认识活动所触及,但尚未被改造过的世界。如太阳星辰,雷鸣电闪,火山地震,高山深谷等,它们虽然早成为人类或通过各种工具所及的认识对象,但却是尚未被人类改造过的,几乎未受人类什么影响的自然界。

人类所观察、所感知、所思考的认识对象和认识时空域,一般总要远远大于实践对象。太阳古往今来都是人类世代感知、思索和审美的认识对象,但迄今为止,人类还无法影响和改造它。在今天,太阳仍然只是人类的认识对象和天然自然,而不是人类的实践对象和人化自然。因此,传统流行的没有实践对象就没有认识对象,人与对象先有实践关系,尔后才有认识关系的观点,是很难成立的,至少是片面和武断的。把这类已是人的认识对象但还不是人的实践对象的自然界也称之为“人化世界”,这同样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他们往往引证马克思的下面这段话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同样地,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依靠这些自然物——不管是表现为食物、燃料、衣着还是居室等等——才能生活。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2]

不错,马克思在这里是把自然界既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即“自然科学的对象”和“艺术的对象”,又作为人的实践对象,即人的生活和生命活动的对象。但能不能得出“自然既可以作为人的实践对象而‘人化’,也可以作为人的认识对象而‘人化’”[3]的结论呢?恐怕不行。因为:

第一,马克思这里所讲的“自然”是特指“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与人的生命活动和实践活动直接相关联的“自然物”,这种人周围的感性的自然物对人来说,当然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实践对象,两者有直接的同一性

第二,马克思本人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自然物看作是“人化自然”,而是作为“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来看待的。它们作为“精神的无机自然界”距离“人化的无机自然界”也许还需要走完一段相当长的路程吧。因而它们还不是直接属人的人化物。

第三,把认识对象的自然物也看作“人化自然”不符合客观事实,混淆了认识对象与实践对象的区别,而且有可能推导出许多荒唐的结论。可见,探讨“天然自然”、“天然世界”概念的科学含义和所及内容,直接关系到怎样看待人和天然自然这部分“世界”的关系性质、认识对象与实践对象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

2.人化世界

与天然世界、天然自然相对应的是人化世界或人为世界。所谓人化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首先需要提出的是,我们这里新提出了一个“人化世界”的概念。一直以来,人们仅仅是用“人工自然”、“人化自然”、“人为自然”、“第二自然”同“天然世界”、“天然自然”相对应的。这就是说,他们只注意到了人工的自然、人化的自然、人为的自然,而忽视或否定还有其他方面的人为事物的存在。这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与天然自然相对的人及其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属人世界绝不只有“人工自然”、“人化自然”一大类,除“人工自然”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属人的世界。所以,我们提出了与天然世界相对称的“人化世界”的概念,而把“人工自然”作为“人化世界”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来探讨。

人化世界(人为世界)就是与人的生命和实践活动直接相连的、感性的、属人的世界。正如美国设计科学(研究人造事物的设计)的创立者赫伯特·西蒙教授所指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有人工技能的痕迹”[4]。所谓“人为的”(artificial),就是指事物是由人或人工所产生而不是天然形成的,是非天然的或非自然的。此外,“人为”一词除塑造的、人造的、制造的意思外,还有假造、模仿、不自然,捏造、虚假等贬义的意思。所以西蒙主张,在“中性的意义上,作为与自然形成相对的人工制造这一含义来使用‘人为’一词”。此外,西蒙所说的“人为事物”、“人工物”以及“设计”的对象,已不仅仅只局限于“人工自然”、“人化自然”,而且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公共生活等人类社会本身的“人为事物”。他指出:“在我们对自己的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兴趣当中,无论这种兴趣是对城市,还是对农村;是对区域,还是对国家,我们都必须研究我们用之于改造世界的那些过程——对机器、建筑、城市、洪水系统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等等,进行设计的过程。”“在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工作的一切人的专业任务当中,设计是一个潜在的共同课题。科学家、建筑师、画家、工作团体的规划者和作家,无不置身于设计实践活动当中。”[5]

我们知道,马克思并不否定天然世界的存在以及对人为世界来说所具有的优先地位。但马克思更关注的是与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的周围的感性世界和属人的世界。因为,从人与世界的直接关系上说,“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享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6]。所以,“马克思认为,‘世界’不是形而上学地把握了的宇宙,而在本质上是‘人的世界’”[7]。这个“人的世界”,不仅是指属人的“人化自然”,同时也包括人和人类社会本身。因为,人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主人,不仅仅生活在人化自然里,“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8]。人既生活在人化自然之中,又生活在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所以,人应该“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人”[9]

总之,人为世界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它们都是人在历史的、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自己创造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10]对人来说,人工自然、现实的感性自然是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历史活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产生出属人的现实的自然。“在人类历史中——人类社会的产生活动——中生成着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而生成——尽管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的那种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11]

那么,人如何创造人——他自己和别人?现实的人也就是在人类历史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着、创造着的人。正是这种现实创造着的“人”,使动物的人、自然的人不断地进化为人的人。现实的人,已“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他还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己本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的存在物”。这种属人的、类的存在物,只有在创造自己周围的对象世界和人的世界活动中,才能现实地得到确立,所以马克思说:“正是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的存在物。”“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人在历史地创造人工自然和人为人的同时,也创造着社会本身:因为,一切生产活动只有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助于这种社会形式,才能实现对对象的改造和占有。人的“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产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由人的一切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对象世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而“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但是,属人的自然、属人的人和属人的社会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不同生命领域和不同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外化、结晶和确证,它们是人的历史实践活动的同一个过程的三个不同侧面,以“三足鼎立”的态势支撑着人的世界和人为世界的运行,并以相互促进的方式加速度地推动着人的世界的全面发展。

正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着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对人说来是人与人间联系的纽带,才以人说来是他的存在和对他说来是别人的存在,才是属人的现实的生命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成为人。”“正像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正是在“感性世界”、“人的世界”中,属人的自然、属人的人和属人的社会达到了融合,达到了“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3.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的区别

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是现存整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但人化世界是天然世界进化的高级存在形态。天然世界始终是人化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化世界永远离不开天然世界。因此,人化世界与天然世界、人为系统与天然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必然联系和共同特性。

同时,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作为世界整体中两个相互对称的子世界,它们有着许多质的区别。

第一,从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域上讲,天然世界大大超过人化世界,或者说天然世界无限地大于人为世界。因为,天然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穷无尽。而人化世界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尽管人化世界在不断地生成着、不断地向天然世界延伸着,但它只是随着人类的诞生才出现的,同时,它完全受制于人类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任何时代的人类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维系和创造着有限的人化世界。此外,一旦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人化世界也就随即宣告完结。

第二,从各自本性上讲,天然世界完全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变动和演化的。它们自满自足,自生自灭,具有纯物性、原生性、自在性和无意识性。然而,人化世界的主导本质就在于它的“人为性”,它是一个人为的存在和发展系统。与其说人化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天然世界,不如说它更依赖于人和人类及其意识,它是人的目的、需要、计划、意志的体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聚合力的现实展现,是人为了使周围环境适应自己的生活需要而塑造的为我之物,是人有意识地“设计”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创造的属人的对象世界。因此,在人化世界、人的世界中凝结着人的主体性、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从人对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的关系性质上来讲,由于天然世界尚未进入人的实践和生活领域,它与人的关系不具有直接的人的意义和人的价值性,因而人对天然无权也无必要做出它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怎样的价值评价。如果人与天然世界有某种关系,或者说一旦发生了一定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只能是一种是什么、是怎样的事实性关系。因此,人们对天然世界的把握方式首先是说明性、解释性和描述性的。而人化世界与人的关系性质却直接具有人的价值性和人的意义,因为它是人为的、人造的或者经过人改变过的属人的对象世界,已经具有了合目的性、合意志性和价值性,因而人们不但可以站在它是什么、是怎样的事实性立场上去描述它,而且还可以站在它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怎样和它应有怎样的功能、是否符合、适应什么目的的价值性立场上,去评判、估价和规范它。

第四,从运动、发展过程来讲,人化世界的变化和发展速度要比天然世界快得多。数百年和几千年的时间对于天体演化史、地球演化史和生物进化史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天然世界的运动和变化更多地带有重复性和质的渐变性。而人化世界在数百年的时间内却能造成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人类社会和人(特别是人的智力和思维、观念)的发展和进步,也同样是十分迅速的。人化世界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各种质的不同的品种层出不穷,所以,人化世界的发展和进步更多地带有不可塑性和质的突变性。人化世界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天然世界、天然资源对于人类文明和人化世界的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为,天然世界始终是人化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化世界越扩大、发展越迅速,也就越需要天然世界为其提供充足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对人类的发展和存在来说,人化世界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天然世界。现代人类文明对天然地域的依赖性要比古代大为减少。现代的人类就生活在一个人为的世界之中,人一生接触的也几乎全是人为的事物。此外,人化世界的迅速发展,日益突出了人的全体性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化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等主体力量的产物,人化世界发展越来越要求人有丰富的素质和强大的主体力量。在当今和往后的世代里,人化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人的知识和人的主体力量。

第五,正因为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人化世界有着与天然世界不同的特殊规律。人化世界,尤其是人工自然和人,无疑要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人化世界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有机统一,它与人的有目的的各种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人化世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物的属性,又有人的属性;既有合规律的属性,又有合目的的属性;既可以描述它,又可以规范它。总之,它更多地涉及人的需要、人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以及各种自然规律相互统一的“结合规律”。

为此,人类建立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类型的学科来分别研究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的发展规律。尽管现在已有许多学科在研究人化世界,但其研究似乎对“人化世界”还缺乏整体意识和自觉意识。这种责任应该是由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家们来承担的。

4.区分天然世界与人化世界的哲学意义

深入探讨人与天然世界、人化世界以及天然世界和人化世界的相互关系,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人与世界关系的具体化和哲学基本问题。在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传统哲学普遍认为只有何者为第一性和两者是否具有认识的统一性这样两层关系。从人与世界,即人与天然世界、人与人化世界的全面关系上来看,哲学基本问题就不只是两个方面,而应该包括何者为先的本体论关系,是否可知的认识论关系,是否可评价、规范的价值论关系和是否可改造、怎样改造的实践论关系这样四个方面。

还有,如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哲学的基础及其界域,以及天然世界、人化世界与马克思的哲学特性问题,都与此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哲学,都这样那样地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其研究的轴心,并总是以一定的“世界”理论为其出发点的。马克思哲学也有着自己丰富而具体的“世界”理论。马克思承认在本体上天然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同时,马克思说,只有作为人的活动的对象或产物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与天然世界相比,马克思更关心、更关注的是“人化世界”。他留下了大量关于“感性世界”、“人的世界”、“对象世界”、“实践世界”、“现实世界”、“现实自然”、“人类学的自然界”、“人化自然”等“人化世界”的论述。

可以说,马克思就是把自己的新哲学建筑在这种“感性世界”的基地上,并进而既超越了唯心主义哲学,又超越了旧的唯物主义哲学,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的变革。马克思认为,这个人化的感性世界是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它既体现自然属性,又体现社会属性;既体现外界的客体尺度,又体现人的主体力量和主体尺度。因此,对这个人化的感性世界,既要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更需要从主体方面、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去理解。

但是,一切旧哲学,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不能理解感性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无法理解这种连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正是现存感性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马克思却特别强调实践活动在创造人类文明史和支撑现存感性世界中的基础作用。在马克思看来,尽管人周围的感性世界是由人类世世代代活动所创造的产物,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但是,这个人化世界并不一定就是完全合乎人性的、理想的、真正属人的世界。无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还是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上,马克思都发现了大量的非人的现象,并深刻地剖析了存在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和异化人的种种根源。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不但强调要改造天然自然,使“自在之物”不断地转化为“为我之物”,而且更强调要对人化世界本身进行再改造和再创造,使其更加符合人的本性,不断促进非人的现象向真正属人的对象转化。在马克思来看,真正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对着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2]

马克思正是从人周围的感性世界和人化世界出发,而牢牢地确立了自己新哲学的根本特性的——即它的实践性、主体性和批判性。今天,我们只有认真而系统地研究天然世界,尤其是人化世界的理论和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本人哲学的精髓所在及其在现时代的伟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