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哲学发展中实现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哲学发展中实现的伟大变革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各种旧哲学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本性上属于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则是现存世界或人与世界关系的合理化问题。总之,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以往任何哲学都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哲学的根本旨趣,更充分地体现了哲学作为广义的价值哲学的性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哲学中实现了一次重大变革。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哲学发展中实现的伟大变革

与各种旧哲学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本性上属于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是哲学理论本性的根本变化,也是哲学即广义价值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意味着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哲学主题是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它从根本上制导着哲学的提问方式,并由此鲜明地体现着哲学的理论本性。古代哲学的主题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古代哲学的典型问题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代哲学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而直接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断言。随着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近代哲学不再直接对世界本身作出断言,而是对关于世界的认识或思想何以真的是关于世界的认识或思想的问题作出断言。近代哲学的主题是认识或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其典型问题是“认识或思想的普遍必然性的基础或根据是什么”。而无论是古代哲学对世界本身的断言,还是近代哲学对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客观性的断言,都只是一种关于事物实然状态的断言,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事实判断的范围。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则是现存世界或人与世界关系的合理化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3]而对于现存世界或人与世界关系合理化问题的回答,也就是对于人与世界的关系或人类活动应该如何问题的回答。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面对人的生活世界,直接切入人类生活中的根本价值问题即人与世界的关系或人类活动应该如何的问题,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旧哲学所面临的如何从“是”过渡到“应该”、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的难题。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也意味着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4]对于马克思这段广为人知的论述,以往人们只是从认识论上加以理解和解释,即认为它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其实,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针对旧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而发表的。近代哲学的主题是认识或思想的客观性问题,也就是“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问题。从解释世界的要求出发,近代哲学把这一问题当作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并且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这一问题,因而不仅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使得这一问题成为“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即无意义的问题,因为人们只有超出理论的范围即在实践中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思想或思维的客观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展示出具有客观真理性的认识、思想或思维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意义决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论,而是提出和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改变世界”的哲学所必然要求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运用这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透辟地论述了现存世界或人与世界关系的合理化这一人类生活中的根本价值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不仅是解决认识、思想或思维的客观真理性问题的根本立足点,而且也是全部人类生活的奥秘之所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5]实践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作为一种高度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足并依循关于未来“应该”如何的理想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永不停息地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将价值理想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实践也是全部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现存的人与世界关系的种种不合理状态说到底都是以往的不合理实践的结果,而理想的人与世界关系或人与世界关系的应然状态也必须通过实践的合理化、革命化才能实现。因此,现存世界的合理化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或人类活动应该如何的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类应该如何实践的问题。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还意味着哲学功能的根本转换。我们说旧哲学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并不意味着旧哲学从未想到过要改变现存世界、毫无变革现实的意愿。事实上,近代的许多哲学家都曾对宗教和现存社会进行过猛烈的批判,表现出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些哲学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如何去理解和说明现存的东西,而不是回答改变现存世界的实践活动所提出的问题。他们至多也只是致力于改变人们的意识或观念,即致力于以某种新的方式去理解和说明现存世界。“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尽管他们“满口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却是最大的保守派”[16]。因此,旧哲学尽管也有探究现存世界的合理化或人与世界关系应该如何的问题的意愿,甚至也曾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某种答案,但由于其解释世界的理论本性,它们只能或者像前述那样堕入现存世界无关痛痒的、关于“应该”的空洞说教,或者沦落到单纯为现存世界辩护的境地,从而失去了哲学作为广义价值哲学引导人类生活前进的功能。与此不同,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地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实践的问题,并立足于“革命的实践”,努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追求,其现存世界或人与世界关系合理化的价值指向,亦即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是引领人类生活不断前进的精神向导和激发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总之,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以往任何哲学都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哲学的根本旨趣,更充分地体现了哲学作为广义的价值哲学的性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哲学中实现了一次重大变革。

【注释】

[1]参见王玉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价值论与伦理学论丛》第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参见冯平:《重建价值哲学》,《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6]A.怀特:《文化科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7]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8]A.怀特:《文化的科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9]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09页。

[10]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1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