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约教学的一只“看不见的手”

制约教学的一只“看不见的手”

时间:2022-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马哲”课的教学实效性需要作为主体的教师倾心投入,作为教学中心的学生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环境的配合。社科学院是“马哲”课教学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马哲”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斯密在他的两部著作中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做了经典的描述。“看不见的手”必然会引导自利的人们去产生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并非他们理性设计、打算的结果。要增强“马哲”课教学实效性,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环境要配合。

第九章 制约教学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马哲”课教学环境论

理论背景说明:“马哲”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师生互动过程。提高“马哲”课的教学实效性需要作为主体的教师倾心投入,作为教学中心的学生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环境的配合。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是“马哲”课教学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马哲”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看不见的手”释义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苏格兰)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是一个反理性主义者,强调自然过程的自发性和重要性。他致力于发现有关自然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而不是理性的、复杂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他留下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部著作表面上看没有必然联系,一个是讲经济问题,一个是讲伦理问题,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好像谈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但实际上,在斯密所处的时代,按照当时苏格兰大学中的学科分类法,并且在斯密的学术思想体系中,经济问题和伦理问题都属于道德哲学这一门学科,是道德哲学这门学科的两个构成部分。从逻辑关系上看,《国富论》应该是《道德情操论》的继续。这两本书有两个不同的假设。在研究《道德情操论》的时候,斯密的出发点是同情心,认为同情心是人的一切道德行为的动机,是连接社会的主要纽带,主张利他主义。研究《国富论》的时候,斯密的出发点是自发的利己主义,认为利己心是人一切行为的动机,一切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均出自这个动机。这两种观点似乎是矛盾的,由此形成了斯密“问题”。斯密认为,自爱是在感觉论、情感论基础上建立的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有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交换的倾向等。斯密指出,每个人生来就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改善自身生活条件是人生的伟大目标。斯密把自爱即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看成是人的一种美德,认为自爱不能和自私相等同、混淆。人的德性的基础是自爱,人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自爱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在自爱的基础上产生自私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是恶的,而是对社会的发展有利。经济人即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家追求财富的原因是利己主义的。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个时候同情心是障碍。但利己心和同情心又是相通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和饮料就是出自屠户和酿酒家的自利的打算。斯密的两部著作虽然各有侧重,但关于人的自利行为的理论是一致的。斯密最后竭力要证明的问题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指追名逐利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特别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为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使社会得以合理的运行而有规律地行动的。“道德情操”的概念在斯密所处的时代用来指在本能上是自私的人所具有的能够判断、克制私利的难以理解的能力。他认为,人为了追求更大的自我利益,一定要考虑行为规范,并且会自觉维护这些规范。斯密在他的两部著作中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做了经典的描述。他认为,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人们追求利益的行为,使得富人追求自己利益的行为往往比他的本意更能促进公共利益。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然的、没有具体干预的过程。“看不见的手”在《道德情操论》里用来描述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在《国富论》中用来指行动的后果。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总之,斯密认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而在那只“看不见的手”(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的指引下,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必将促进社会繁荣。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看不见的手”作为行动的后果,是一种对从利己出发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使私利与公益协调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规律,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社会法规;它的作用是实现经济均衡、政治均衡。“看不见的手”必然会引导自利的人们去产生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并非他们理性设计、打算的结果。斯密如实地反映了人性中自利和同情两个方面的关系,并据此对社会的运行进行了说明,他的思想在社会哲学发展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并因此成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二、实现社科学院作为“看不见的手”的正功能

“马哲”课的教学环境是看不见的手,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从其功能上看,“马哲”课的教学环境和上述“看不见的手”是一样的。它无形,但作用却相当大。要增强“马哲”课教学实效性,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环境要配合。这里所谓的“马哲”课的教学环境,从内涵上说,指那些和“马哲”课教学有关、影响“马哲”课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人的因素的总和。这样的教学环境的外延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也包括教学的人际环境、教学观念环境等。“马哲”课的教学不是教、学两方面互动的孤立的过程,它是生长在高校教学资源环境的大系统中的,需要系统中相关因素的配合。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教学资源运作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哲”课教学和实效性的提高起直接作用的部分。因此,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要对自己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使自身发挥对促进“马哲”课教学的正功能。为此,并结合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对社科学院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给“马哲”课教学提供广阔深入的发展空间

依照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并结合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是根本性的、长远的、全局性的任务,它对于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的发展,对于“马哲”课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深化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教职工对于本院自身性质、特点及其在学校乃至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激发起大家的干劲。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汕头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经验。汕头大学社科部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以科研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人才成长为基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1]据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章忠民老师介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对人文学院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始终不渝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将其作为人文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点和基本点。特别要注意巩固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和功能,防止出现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的倾向。

2.适度拓展专业建设的规模,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中心,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深度发展,在与兄弟院校人文学科发展和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3.以申报硕士点为牵引,构筑人文学院学术发展平台,以一流的科研水平带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2]

(二)正确处理好影响“马哲”课发展的几种关系

从上述的学院发展定位中可以引申出必须着力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学校的发展和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强化和其他系科专业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外育人的关系。每一种关系都是一对矛盾,都要处理好,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问题,影响到大局。比如,一方面,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学院存在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不能只抓专业不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避免靠延伸学科的繁荣掩盖思想政治理论课弱化的倾向;同时,也一定要抓专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工作(教学和科研)氛围

这个问题带有学科生态环境的属性。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的领导应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尊师重教,凝聚人心,要给教师以责任和机会,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教师的期望,也是提高“马哲”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之一。汕头大学社科部主任程家明教授认为:作为社科学院的领导,其人格、工作作风、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影响极大,因为前者直接影响后者的工作态度。尤其是领导的学术水平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更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以至于影响到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科的发展。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科部副主任杨蔚认为:“领导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真正悉心研究理论,展现个人的独到研究观点和成果,在工作中懂得、理解教师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懂得教学规律,就会对教学产生相当影响。领导敢于决策、善于决策也相当重要。”[3]

(四)科学、规范地进行教学管理

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要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评估规律,探索科学的、量化的考核管理指标体系,做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杜绝教学中的违规行为,维护教师的权威和尊严,这是增强“马哲”课教学实效性的制度保证。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草案)》第十三条所指出的:“管理的最终目标必须是通过提供高质量教学、培训和研究改进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这个目标需要的管理应该是社会观念(包括对全球问题的理解)与有效的管理技能的结合。因此,领导高等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与高等教育利益各方展开对话可极大地加强高教管理。”

(五)为“马哲”课的教学提供资金、资源保障

直接针对教学一线的需要进行资金、资源调配,是社科学院(或人文学院等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二级学院)应该着力解决的大问题。在这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从2000年起,该校的教务处和社科部协同开展了哲学知识竞赛活动,将哲学原理、中外哲学史、哲学名著名篇等相关的选择题挂在网上。每学期的期中,进行全校哲学知识竞赛,分别产生个人优胜前五名和集体优胜前五名,并颁发奖励。费用由学校拨专款支持。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搜索,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

三、广东药学院的具体方案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大学合格人才的目标出发,广东药学院提出了以下几项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

1.成立广东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坚持学校党委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领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定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问题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以全校平均师生比为参照,配齐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步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力度。

3.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除正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外,原则上高校每年按生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学校财务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

4.科学核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员应有的待遇。

5.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6.实行评优奖励制度。学院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评选,并予以奖励,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7.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师生互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8.授课班级人数不宜太多。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建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人数最好控制在150人以内,最多不要超过200人,否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9.加强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医药教育的特色,拓展医药伦理、卫生法学、医药哲学、医药文化、大学生心理和医药科技与社会发展等相关研究领域和方向。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申报高层次课题,广泛吸纳学院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才。

10.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根本保证,为此,希望学院每年下拨2万元的教师社会实践经费,若干学生社会实践经费,用于任课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学生拿出相应的调研成果。

环境因素究竟应该对“马哲”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何种作为和怎样作为,还有无限探索空间。

【注释】

[1]引文出自汕头大学社科部主任程家明教授填写的一个问卷,在此表示对程老师的感谢。

[2]以上材料源于笔者2003年10月16日对章忠民老师的访谈式调查,在此表示对章老师的感谢。

[3]引文出自北京交通大学社科部主任杨蔚副教授填写的一个问卷,在此表示对杨老师的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