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懈怠”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精神懈怠”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时间:2022-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懈怠”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思想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然而,“精神懈怠”瓦解了这种民心和民意。

二、“精神懈怠”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一)“精神懈怠”产生的原因

“精神懈怠”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思想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

第一,“精神懈怠”的产生具有客观性,不可避免。1945年7月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对话时也提出,一个政党,“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

第二,不良社会环境和思潮的影响是“精神懈怠”产生的重要国际性因素。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内容庞杂,流动变迁迅速,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全球化思潮、消费主义等思潮泛滥,一些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准备,思想上受到冲击,影响到其应有的精神境界。

第三,工作理念上忽略了“以人为本”,这是一些人产生“精神懈怠”的直接原因。一些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迷信于“用人民币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诚然,用物质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重要的途径,但是一味地强调物质手段的重要性,就有把工具当成了目的的嫌疑。

第四,一些共产党人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放弃了学习,这是“精神懈怠”产生的根本原因。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党组织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文化素养的学习提高,但是一些人却整天忙于应酬、陷于事务,热衷于高档酒楼、娱乐场所,对学习不闻不问。

第五,面对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是“精神懈怠”产生的心理因素。工作中,面临高强度的压力在所难免,但是一些人心理素质偏差,在压力面前易于对组织产生抵抗情绪,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不能对周围的环境和工作作出良好的适应。

第六,封建残余意识还未完全消除,一些党员干部受“官本位”、“官老爷”影响较深,这是“精神懈怠”产生的历史性因素。中国古代盛行“官本位”文化,当官、保官、升官,一直是一些仕途人士行动的准则。纵观当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为了保住“官帽”,不去锐意改革,而为规避风险,只求“天下太平”,不退不进。

(二)“精神懈怠”的危害

从历史角度来看,“精神懈怠”易于滋长骄傲自满情绪,易于引起个人专断,易于导致民心丧失。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曾经因胜利而放松警惕吃亏失败的例子很多,为此,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3]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出现过领袖因骄傲而产生个人专断的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东欧和苏联共产党垮台,后来又有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这些政党失败的原因,有其各种复杂因素,但归根结底都与因“精神懈怠”而失去民心密切相关。

从现实角度来看,“精神懈怠”带来了执政能力不足的危险,带来了丧失执政基础的危险,以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共产党人必须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不断提升执政的能力和水平。然而,“精神懈怠”致使一些人不思进取,放弃改造世界、改造自己,党的执政能力遭到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是靠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来支撑的,这就要求党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得民心重民意。然而,“精神懈怠”瓦解了这种民心和民意。在某种程度上,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对国家和政府形象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处在“精神懈怠”下的领导干部,由于情绪低落,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对象往往爱理不理,责任感差,这种状态下的领导干部很容易留给群众马虎、应付的政府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