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争取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世界影响力

争取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世界影响力

时间:2022-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关于“文化自觉”的讨论本身并非是致力于“当下性”,而是一个与未来紧密相关的“综合创新”命题。也就是说,文化自觉的首要对象是对自己“文化深处”的深刻体验和觉察。只有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在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

四、从“顺势”到“谋势”:争取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世界影响力

无疑,关于“文化自觉”的讨论本身并非是致力于“当下性”,而是一个与未来紧密相关的“综合创新”命题。“实际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后,中华文化该怎么办是社会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也是谈论文化自觉首先要面临的问题。”[22]一个上升的、具有充分自信力的民族,总是首先善于汲取自己民族文化之长。也就是说,文化自觉的首要对象是对自己“文化深处”的深刻体验和觉察。但是,当下这种反省又是在全球“文化压力”、“文化霸权”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因此,民族化与全球化就自然融化为“一个问题”,试想当下的中国还有什么问题不与全球化紧密相关?还有什么问题能够避开全球化而得到解决呢?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立场”,确立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地位。其次,应该坚持“双向”(自身民族和世界其他文化资源)“自觉维度”,将我们的“文化自觉”纳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进程和发展趋势中,需要以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觉主动地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第三,坚持文化竞争规律,做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只有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在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第四,强调文化公共性特征。无论什么样的文化类型皆不可否认其所具有或强或弱的外部性(精神和知识)特征。第五,注重新媒体、新空间(尤其是网络、海洋、太空)的文化功能,强化积极应对的各种措施。只有保持一种永远开放、永葆青春、拥抱未来的心态和能力,才可能谋取世界文明的认同、追随和热爱,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意义》,《文史哲》2003年第3期。

[2]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是西方文化自觉的突出表现。

[3]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载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3、24页。

[4]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35、131、152页。

[5]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6]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页。

[9]注意,这里的“卑鄙”和“可耻”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而是英国的德比伯爵。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5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6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8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2、234页。

[15]《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页。

[1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5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206页。

[18]每一个特殊时代拥有自己特殊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反过来,特殊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也成为特殊时代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筑与时代”、“建筑文化与时代精神”是揭示时代脉动的一个重要视角。

[19]米切尔·帕赛尔:《帝国:对美国标志性建筑的狂热争夺史》,一苇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20]参阅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页。

[22]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意义》,《文史哲》2003年第3期;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