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源头活水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源头活水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于1995年发表了论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2004年出版教材《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又重点评析了列宁这一著作中的哲学唯物主义与认识论。发掘列宁这一著作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改革开放,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源头活水。

(一)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源头活水

1908年2月至10月,列宁集中写作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并在翌年5月出版。

近百年来,对这部书的评价问题上,始终存在着激烈争论。在苏联列宁学与西方列宁学中间,广泛流行着各执一端的两种对立观点:

在前苏联列宁学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泛流行一种观点,就是不加分析地简单化地抬高这一著作,似乎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为过;

而在西方列宁学中,则广泛流行一种观点,认为这里讲的认识论,多半还停留在前马克思、前黑格尔、前康德的旧唯物主义水平上,甚至干脆认为这只是一部政治著作,根本不够格称作学术著作、哲学著作。

张岱年、黄楠森等中国哲学家、列宁学家,则力倡以实事求是、具体分析态度,科学评价列宁这著作的哲学意义与当代价值。

张岱年先生早在1933年发表的《关于新唯物论》一文中,就旗帜鲜明地主张把列宁唯物辩证法,作为新哲学“方法之主”:“本刊编者曾云:‘我的理想;百提(罗素),伊里奇(列宁),仲尼(孔子),三流合一。’吾以为将来中国之新哲学,必将如此言之所示。将来之哲学,必以罗素之逻辑解析方法与列宁之唯物辩证法为方法之主,必为此二方法合用之果。而中国将来如有新哲学,必与以往儒家哲学有多少相承之关系,必以中国固有的精粹之思想为基本。”(1)

改革开放新时期,1991年张岱年先生又发表了《我为什么信持辩证唯物主义》一文,更明确肯定了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至今仍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30年代之初,我二十几岁,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如《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等,当时这些著作的中译本虽然译笔欠佳,但还能窥见大旨。又读了李达翻译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深喜其中引述的列宁《哲学笔记》的条文。当时我广泛阅读了古今中西的哲学著作,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现代西方的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生命哲学、尼采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等等作了比较,在比较之后,我肯定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80年代中期,很多人高喊所谓主体性、所谓实践本体等等,如果脱离了唯物主义的前提来讲主体性或实践,事实上是改头换面地宣扬唯心主义,我认为是谬误的。”(2)

北大黄楠森教授力倡以“六经皆史”的历史主义态度,具体分析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以此为主旨,1987年,黄楠森等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探讨研究了十月革命前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几个问题,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和认识论思想的贡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黄楠森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第4卷(1994,1996),又重点探讨了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高度评价了它的历史贡献、历史地位,同时也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它的历史局限与不足之处。

围绕这一主题,他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命运》(1992);《论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1996);《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1998)等。

在认识论的研究方面,李砚田地专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紧扣列宁原著,把辩证唯物主义与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鲜明对立起来的主题思想,展开分析讨论;对涉及的各个哲学流派的人物、观点作了必要的剖析;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也作了中肯的回答。

许志功的专著《列宁认识论思想通论》(1982)提出,列宁哲学的核心是认识论,并论证探讨了列宁认识论是多个层次的“塔形物”,列宁认识论是多个侧面的“棱体”,列宁认识论包含了认识无限发展的“一串圆圈”,阐发和肯定了列宁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该著附录中的《列宁认识论思想概述》一文,对于国内外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颇值得参考。

张翼星编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思想实质和理论贡献,历史地把握到列宁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理论来源,从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中,分析和评价列宁主要哲学著作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历史地位,并在列宁与社会主义道路、列宁与人道主义、列宁与民主等当代最敏感的问题上考察列宁的理论成就和曲折的探索进程。最后,对列宁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若干比较,以便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考察列宁主义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主潮的意义和命运。

另外,李忠杰的《列宁主义论纲》、李砚田著的《列宁思想概论》,张翼星著的《列宁的哲学思想》都力图从整体上对列宁哲学思想的脉络和精髓作出解读,有探索性的价值。马绍孟等主编的《列宁哲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读者系统、全面地把握列宁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完整、准确地把握列宁哲学思想的基本线索和精神实质,有较大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于1995年发表了论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2004年出版教材《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又重点评析了列宁这一著作中的哲学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实质上,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思想精髓在于,这是把唯物主义基础与辩证法灵魂、反映论与实践论结合起来,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系统化的第一次重大尝试。

发掘列宁这一著作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改革开放,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源头活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