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伯乐荐贤和九方皋相马的故事

伯乐荐贤和九方皋相马的故事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个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马至,果千里之马。《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特征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伯乐之子“相马”用的是“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做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案例三 九方皋相马

【案例呈现】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个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说(说——通“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特征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把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找到一只癞蛤蟆

【案例讨论】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案例点评】

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表现为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运动,在这一时期,认识采取了初级的感性认识和高级的理性认识这两种基本形式。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首先需要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进而运用理论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3]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区分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与主要方面,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伯乐之子“相马”用的是“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做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的辅助教学。

(作者:龚玉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