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因而科学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故有其马克思主义核心之称。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应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三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阐发经济运动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转变为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客观必然性,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是全人类走向理想社会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互相联系、互为条件,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因而科学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故有其马克思主义核心之称。

2.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实质和核心。抓住了这个实质和核心,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这个实质和核心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或称为科学共产主义。人们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不是别的什么,作为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标志。因为《共产党宣言》作为“时代的歌中之歌”,是时代的最强音,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魂。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曾将这个精魂自诩为在欧洲徘徊的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曾使旧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极端恐惧,以致他们为了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即便是在今天,西方敌对势力攻击的主要矛头仍然是共产主义。因此,讲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讲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讲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抓住这个核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东西。如果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去谈马克思主义,那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去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可能是一句空话。对此,邓小平的理解和感触无疑是深刻的。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理想和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他特别提出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道理就在于此。

3.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含有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是分不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充分贯彻“三观”教育的要求,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去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讲世界观和历史观有余,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则显得不足。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比他的世界观更为深层的东西,它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巨大精神动力因素。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志选择为人类服务的人生道路,他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而揭露那些卑躬屈节唯命是听的所谓历史学家们所捏造出来的东西”,为穷人要求“习惯权利”[3],并主张“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4]马克思恩格斯时刻思索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能一起合作来创造一个新世界,让所有人,而不是受眷顾的少数人,能在其中过着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5]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关注的是“绝大多数人”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价值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是这种崇高的价值选择及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一巨大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的深切关怀,激励着他们不顾一切地进行着理论上的创造。可以说,他们的伟大道德情怀和他们的巨大理论贡献相映生辉,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会成其为伟大的马克思。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价值。而在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让大学生在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的同时,深切感受马克思的巨大人格魅力,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样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主张社会正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如果我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格力量和他们的理论贡献结合起来教学,相信会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概念为何要以马克思命名,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就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7]

当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