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十分注重人的意志力的存养,认为只有能够忍受寂寞,才能令自身的意志力得到不断提升。陈献章与王阳明的好友娄谅都曾得到过吴与弼的教诲,而王阳明又曾拜娄谅为师,因此王阳明称陈献章为师叔。陈献章以过人的意志力,专心修身治学,坚持数年,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不仅桃李满天下,更开启了明朝一代心学新风。

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传习录》

王阳明此话的意思是:好的念头产生时,必须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其扩充;不好的念头产生时,要坚决予以遏止。这种能对好念头予以肯定并扩充、对不好的念头予以制止的能力,叫作意志,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圣人靠这种意志成为圣人,普通人要提升自己也应当存养意志。

王阳明的心学十分注重人的意志力的存养,认为只有能够忍受寂寞,才能令自身的意志力得到不断提升。而王阳明自己也正是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磨难。

王阳明有一位师叔,他是明朝时期的儒学大家陈献章。陈献章与王阳明的好友娄谅都曾得到过吴与弼的教诲,而王阳明又曾拜娄谅为师,因此王阳明称陈献章为师叔。

陈献章从小聪明过人,喜欢读书,甚至过目不忘。与王阳明一样,他的科举考试之路也历尽坎坷。尽管他很有才气,但不够刻苦勤奋,所以两次科举考试都落第了。直到二十七岁那年,陈献章才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拜大儒学家吴与弼为师。

吴与弼是一位对门生要求非常严格的人,治学更是十分严谨。吴与弼发现陈献章尽管聪明过人,但却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懒惰,常睡懒觉。

每当看到陈献章贪睡不起,吴与弼便大声喊叫:“陈献章,快起床读书吧,天天睡懒觉怎么可能求得真学问呢?”

听到老师在门外喊,陈献章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起床后伸伸懒腰,极不情愿地走出房间。

吴与弼并不急于给他讲授各种学问,而是要下地干农活,要不就是站在书桌旁为老师研墨,再就是为客人沏茶倒水……陈献章打心眼里不喜欢做这些事情。

最令陈献章不能理解的是,他被当仆人一样使唤了几个月后,吴与弼竟然什么学问都没传授给他,便将其“赶”出师门。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陈献章极其郁闷,认为老师不诚心实意地传授自己学问。

然而,陈献章被“赶”出来后,每当想起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总觉得十分难忘,尤其回想起老师的种种做法,觉得大有深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思考,陈献章恍然大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原来老师让他做那些事情,是有意磨炼他的意志。想到这些,陈献章当即发誓:从今往后,一定要静下心来做学问,从小事入手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从此,陈献章便开始发愤读书,忍受寂寞,足不出户一年有余,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刻苦钻研。有时遇到一个难点理解不了,他就彻夜不眠,冥思苦想,实在困了就把双脚泡在冷水中让自己清醒。他潜心学习到了如此废寝忘食的地步,家人为了不打扰他,就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吃饭时就把饭菜从洞口递进去。陈献章以过人的意志力,专心修身治学,坚持数年,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不仅桃李满天下,更开启了明朝一代心学新风。

王阳明总是拿师叔陈献章的经历向自己的弟子阐释做学问的道理,告诫弟子们只有以坚强的意志忍受住枯燥与寂寞,才能求得真学问,否则将一事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