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

☆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从此,吕端便成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典型。他不虑风波之言,对名位谦让,不计较小事,但他大事确是不糊涂。吕端所为,不失为“大事不糊涂”之举。吕端不聪明、大事不糊涂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处理矛盾的范本。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裨益。

☆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吕端是北宋的一代名相,北宋开国元勋赵普曾赞扬他:“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真台辅之器也!”

当时,宋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的人却贬抑他,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当即反驳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便任命吕端为宰相之职。后人有诗赞曰:“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从此,吕端便成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典型。

吕端在事关个人利益的某些问题上确有“糊涂”之处。他为人旷达宽厚,有器量,对职务上的升迁不介意,虽多次被贬,但从不计较,并且“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他对流言蜚语不记怀,经常说:“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他为官40年,两袖清风,不为亲友谋私利,家无储蓄,他去世后,其子女穷得不能婚嫁,只好将房屋典当,宋真宗知其事,从国库里拨五百万钱才把其房屋赎回来。他从不因权位显赫而志满意骄,而是比较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和寇准同居相位。寇准是治理国家的栋梁人才,但“性刚自任”,不善交往。吕端对此毫不计较,总是处处谦让。虽然宋太宗很器重吕端,亲自手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但吕端遇事与寇准一起商量,从不专断。

吕端为相,的确没有辜负宋太宗的期望。他不虑风波之言,对名位谦让,不计较小事,但他大事确是不糊涂。在朝奏廷议中,吕端往往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赞许。宋太宗得了重病。当时,宋真宗为皇太子,吕端每日都伴随太子到宋太宗病榻前问安。等到宋太宗病危的时候,宫廷内侍王继恩嫉恨太子英明,怕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暗地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密谋立楚王元佐为帝。宋太宗死后,李皇后命王继恩传召吕端。

吕端知道事情有变,就把王继恩扣锁在阁内,命人看守,自己进宫去见李皇后。

当面回驳皇后,坚持奉真宗即位。皇后说:“皇帝已经驾崩,立嗣要按长幼,这才顺应情理,现在该怎么办呢?”吕端回答说:“当初,先帝确立太子,就是为了这一天。现在皇上尸骨未寒,怎么能够改变先帝意愿,议立别人呢?”于是,吕端就奉命太子到福宁宫。

宋真宗即位后,垂帘召见群臣。吕端站在殿下看不清垂帘后面的皇帝究竟是谁,不肯下拜。为了确认垂帘后的人究竟是谁,他不但请求把帘子卷起来,还登上殿去,亲眼察看清楚新皇帝确实是真宗,这才走下殿来,带领群臣朝拜、呼万岁。因而受到真宗敬重。

事后,吕端把那伙阴谋废立的人都赶出朝廷去。将李继勋派往陈州;贬李昌龄为忠州司马;将王继恩降为右监门卫将军,发往均州安置;把胡旦除名流放到浔州,抄没他的家产。

如果不是吕端在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明辨是非,行动果决,势必造成边境战乱和皇子争帝的宫变。吕端所为,不失为“大事不糊涂”之举。正是吕端在荣辱升迁、利害得失所谓小事上的“糊涂”,才能在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上“明白”。

矛盾具有多样性,在矛盾的变换中要用足够的指挥来权衡利弊和后果。吕端不聪明、大事不糊涂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处理矛盾的范本。

聪明和糊涂是人际关系的范畴里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裨益。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于一些琐碎之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有时也是聪明的一种表现,人贵在集聪明与糊涂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时且糊涂,随机应变,变而通,不妨试一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