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会计的核算前提(基本假设)

政府会计的核算前提(基本假设)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基本假设或基本假定,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对长期的会计核算实务所进行的抽象与总结。按照本书对政府会计范围的界定,政府会计的主体应该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行政单位。主管会计单位是直接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会计单位。这一假设是在持续运作的前提下,假设政府会计的会计年度以公历日期为准,进行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基本假设或基本假定,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对长期的会计核算实务所进行的抽象与总结。会计的实践证明,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系统的运行是不可或缺的,在目前的实践与认识水平条件下,人们还无法证明它们的非真性,因而,会计理论家们便模仿几何学中设立公理的做法,将其作为基本假设。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同样也适用于政府会计,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作、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组织或单位,它规范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界限。会计只为其主体核算并编制会计报表,它是独立的。按照本书对政府会计范围的界定,政府会计的主体应该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行政单位。

按照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财政部门会计分为五级,即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市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县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乡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而目前对乡级财政实现的是“乡财县管”,即指在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财政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乡镇享有的债权及负担的债务不变的前提下,县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和票据统管等方面,对乡镇财政进行管理和监督,帮助乡镇财政提高管理水平。该办法目前处于试行阶段,其出发点是为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全面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按其经费领报关系,分为三级,包括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是直接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是向主管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是向上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这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信息逐级上报汇总。

二、持续运作

持续运作是指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当然,未来总会有不确定性的,假定一个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能够无限期地延续似乎过于极端。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业务中,只要这个会计主体在对预见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终止信号,我们即可将其视为持续运作。另外,与企业会计的持续经营不同,政府组织的持续运作主要是指持续地履行政府职能。我国2014年实施的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想一想:财政总预算会计为什么不列出这一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将各会计主体无限延续的、紧密不断的业务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等距的时间段,以便分阶段核算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假设是在持续运作的前提下,假设政府会计的会计年度以公历日期为准,进行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表。我国采用的是历年制,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间还可以分为月度、季度。财务报表的报送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进行。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业务活动的情况,这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没有或者放弃这个前提,会计也就失去其基本特征——价值的核算了。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是会计的记账单位,会计要实现综合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和收入支出等诸方面的信息,货币就变成为了最为理想的计量单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政府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元为金额单位,以下记至角、分。有外币收支的,应当根据国家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进行记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