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产评估,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对于某些具备商业秘密性质的财务数据,目标公司大多不愿透露,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风险。利率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实施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利率与企业预期的利率有偏差,从而导致企业实际获利能力有所削减,形成利率风险。

(一)资产评估风险

资产评估,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是对资产重新估价的过程,是一种动态性、市场化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其评定价格事实上是一种模拟价格。通常是由专门的机构或专门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定估算。

由于并购企业远在异国,通常很难确切的了解和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因而存在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搜集目标公司的有关信息,同时保证所搜集的信息具有可靠性相比之下也较为困难,因此对并购企业当前的销售潜力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估计难度较大。而在对包括商誉在内的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比对物质资产进行评估更有难度。

在对资产进行评估中存在着多种评估体系,但是各种评估体系本身也存在着偏差,并且存在着多种评估方法和准则,因而对于评估出来的价值将会存在着极大的偏差。

各国都有各国特有的会计准则,目标企业为了有效避税,大多会伪造财务数据,因而财务报表上多会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对于某些具备商业秘密性质的财务数据,目标公司大多不愿透露,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风险。

而在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资产评估机构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业务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同行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许多评估机构为了争夺客源,甚至会出示一些与实际情况相悖的评估结果,直接导致了资产评估风险的加大。

(二)利率风险

利率作为货币的使用价格,在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整个成本构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率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实施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利率与企业预期的利率有偏差,从而导致企业实际获利能力有所削减,形成利率风险。

利率的变动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但直接影响到借以确定并购净现值的折现率和以借入资本支付并购价格的资本成本,而且还直接影响公开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取得投资利益,也可以通过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股票红利越高,股价越高; 相反,利息越高,人们会选择存款而从股票市场撤出投资,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因此,利率与股价成反比变化,而能够进行跨国并购的国有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决定了利率的波动对国有企业并购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将产生重要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政府为刺激消费,避免经济疲软,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存款准备金进行了下调。2007年9月以来,美国的存款准备金由原来的5.25%下降至1%,而这样大幅度的下调存款准备金,只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另一方面,许多国家为稳定实体经济,动辄注入数以千亿计的美元进入流通市场,由此可以预见,通货膨胀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在这一背景之下,利率波动比较明显,对于跨国并购的企业而言,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显得尤为关键。

(三)汇率风险

所谓汇率,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也可以说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折算价格。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的不确定性,企业预期汇率与实际汇率不同,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外汇管制,并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还不能在资本项目下实现与外币可自由兑换,使我国暂时免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人民币仍然存在着贬值的压力。如果人民币贬值,虽然对于出口有利,但所有以外币支付的项目将承受风险,从而可能加大并购成本。如果人民币升值,则所有以外币作为收入的项目将承受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未来收益减少。因此,汇率的变动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表现出的较为强大的抗击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货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更加备受青睐,而美国的一再施压,更是让人民币升值这一热门话题变得更为敏感。这一系列的舆论推动,都使我国货币未来的走向更具争论性,由此也给跨国并购企业带来了更为不确定性的利率风险。

(四)融资风险

自美国华尔街爆发次贷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资本融通渠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萎缩,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考验,这使得融资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备受关注。

国有企业虽然资本实力相对雄厚,但跨国并购是一个需要大量资本金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多少会遇到资金上的困难。国有企业也许在国内算得上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但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都拥有着十分强大的银行支持,相比之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补给就显得十分逊色了。因而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不仅要寻求国内融资机构的帮助,而且还要做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血液”来源。

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关注融资结构,通过计算出最佳融资结构,减少融资成本,而在这一融资结构的安排过程中,有可能由于人员估测能力有限或资本市场产生较大浮动等原因导致计算出的融资结构并非最佳融资结构,从而增加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预算用资往往会与实际的资金需求量有出入,当预算与实际资金需求相差较大时,企业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融资工作,以保证整个跨国并购项目得以顺利开展。但是这种情况下的融资成本往往较高。更糟糕的情况是,企业有可能不能及时融到足够的资金,从而使整个并购计划付诸东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