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贷款业务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贷款业务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认识到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的困难可能成为商机,因此设立了小额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虽然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的小额贷款业务也存在很多潜在风险。由于缺乏金融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信用评估模型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无法准确预测贷款者的信誉,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的上升。

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认识到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的困难可能成为商机,因此设立了小额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

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通过网上零售平台交易和信用信息获得消费者的信用和行为数据,建立专属的信用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借款人的信誉进行评估。通过这种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公司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简单方便的融资渠道,而不需要抵押物。

在迅速数字化的环境中运行,获得借款人信用信息已成为金融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公司的贷款业务表明,金融行业可以在信用风险评估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贷款质量(谢平,2012)。

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技术可以协助识别消费者的喜好,使服务提供商更好地满足迅速变化的顾客需求,并提供新的产品选择。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在内的银行都开通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善融商务个人商城和交博汇),从商业银行客户那里获得更多的交易数据,以与电子商务公司抗衡。

虽然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的小额贷款业务也存在很多潜在风险。由于缺乏金融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信用评估模型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无法准确预测贷款者的信誉,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的上升。

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正规银行领域的战略合作对双方都有益,甚至可以成为市场发展的替代方式。2013年9月,阿里巴巴和民生银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证明了两者合作可以将两者在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合作,阿里巴巴可以利用民生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而民生银行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贷款人信用数据提高贷款质量,扩大客户群。这种发展将继续改变正规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的运营。

网上影子银行活动的另一个推动力就是点对点(P2P)借款平台。点对点借款平台将寻求高回报的投资者与急需融资但由于贷款紧缩和抵押要求而无法获得正规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进行配对。截至到2013年,点对点累计交易量超过了600亿人民币;截至到2014年6月,中国点对点借款平台已经从2011年的50家发展到了1 263家(中国人民银行,2014a;新华社和中国互联网协会,2014)。

点对点借款平台虽然成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选择,但由于点对点借款平台不在监管者的监管范围内运行,因此也带来了风险。由于点对点平台只是简单地为借款者和贷款者提供配对的空间,因此点对点平台不像金融担保公司那样接受相同规则的约束。

更重要的是,为了躲避监管,像宜信一类的点对点平台越来越多地以个人名义而非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名义进行交易。

点对点借款平台的杠杆率非常高,运营的规模一般也比注册资本大很多。虽然2010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金额不得低于500万人民币,但很多点对点平台并未遵守此规定。例如,人人贷、拍拍贷和网贷天眼的初始注册资金都只有100万人民币,而2013年,他们的平均借款金额达到了8 000万人民币(Social Credit Fund,2014)。人人贷为了应对迅速增长的借款金额才于2014年3月将注册资金提高到1亿人民币(人人贷,2014)。

由于点对点借款的到期日多有不同,因此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可能会导致流动性的问题,最终导致点对点平台资金流动不足,使有好项目的借款人即使已还旧贷款也无法得到新贷款(Economist,2014)。此外,点对点业务高杠杆率的本质可能导致平台的崩溃,尤其是为投资者提供保本服务的平台。这就意味着点对点平台需要自掏腰包付清坏账。点对点平台的崩溃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投资者的资金可能来自传统的银行业,因此平台的崩溃也会对正规银行业造成压力

一些点对点平台运行类似于庞氏骗局,通过高利率吸引新的债权人,用债权人新的投资还旧债。这种危险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非常脆弱和不可持续的。加上缺乏金融信息和借贷技能,这些点对点平台的商业模式制造了一个非常脆弱的制度结构,使人不得不对这些点对点平台的运行产生怀疑。由于点对点平台并非以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它们受的监管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抵押要求和违约流程都没有明确的指导规定。

2013年的点对点挤兑导致了很多公司的破产,这也揭示了点对点借款平台的潜在风险。对于如何承担损失现在还不清楚。2013年有74家点对点平台倒闭,一些点对点平台则正在接受非法集资调查(Wall Street Journal,2014a)。这表明了一个能够包容新的借款模式(如点对点平台),同时减少新的借款模式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保护的监管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