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税收预测概述

税收预测概述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税收预测为编制税收计划和检验税收计划提供了依据,并可用于推测税收计划的执行结果。科学的税收预测是以“经济决定税收”这一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具体分析中,将某些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联系起来进行预测,如将GDP规模与税收总收入、GDP产业结构与税源结构以及将消费、投资、进出口、物价等其他国民经济指标与税收联系起来考量等。概率性原则就要求税收收入预测者对实际的税收收入作出区间估计。

第一节 税收预测概述

一、税收预测的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资料,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推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将预测应用于税收领域,便形成了税收预测。税收预测,也称税收收入预测,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经济和税收收入历年统计资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方法,对未来税收收入总量和结构等发展趋势所作出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要进行税收预测,就要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动的因素和历史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方法,经过推理和计算,对未来税收收入的前景作出比较肯定的判断。

税收预测是税收计划的基础。在税收计划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编制税收计划的准备阶段,税收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税收预测为编制税收计划和检验税收计划提供了依据,并可用于推测税收计划的执行结果。

税收预测研究的是税收发展前景在数量方面规律性的体现。税收收入预测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预测,具有经济预测的一些特征。一是运用过去、现在的数据资料推测说明未来。二是运用统计学和计量学方法,系统地处理大量信息资料,具有显著的数量性。三是许多预测方法都是假定税收过去的趋势性规律在今后依然存在,并据以推断今后税收的发展和变动趋势。也就是说,税收预测模型是靠趋势预测未来的。如果在一段时期内,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因素和税制因素都是稳定的,那么,这种预测就较为准确;反之,在经济波动、税制频繁变动的时期,税收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则会大大降低。

二、税收预测的意义

(一)科学的税收预测是建立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出发点

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为理论基础,以税收收入预测为出发点,以纳税能力估算为参照,以科学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为手段,以有效的税源控制和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为依托,以综合考核体系为依据,以调控经济和税收收入最大化为目的,建立现代税收收入管理体系。以税收收入预测为出发点,就是要以科学预测基础上的税收收入规模为税收收入计划目标,制定详细的收入目标体系。

(二)科学的税收预测是准确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的编制一直采取的是“基数×系数+特殊因素”的方法。“基数”主要是指上年的税收计划或上年实际完成的税收收入,“系数”主要是指根据财政支出需要确定的本年度税收收入增长的比例,“特殊因素”主要是指可能会造成本年度税收收入大幅度增加或减少的个别因素。这种以基数为依据编制税收计划的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基数与依照税法有可能取得的税收收入不完全吻合;系数只考虑了增加税收收入的要求,却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因此,要想准确编制税收计划,提高税收计划的可行性和指导性,必须以科学的税收预测为基础。只有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动,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税收计划编制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科学的税收预测是严格税源监控、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税收预测是以“经济决定税收”这一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具体分析中,将某些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联系起来进行预测,如将GDP规模与税收总收入、GDP产业结构与税源结构以及将消费、投资、进出口、物价等其他国民经济指标与税收联系起来考量等。

过去单纯以上年实际税收收入决定本年税收计划的做法,常常会导致经济增长快的地区税收计划额相对较小,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形成调节税收任务的“蓄水池”;相反,税源紧张的地区,税收任务繁重,少数地区甚至会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利用“GDP税收负担率法”大体客观反映出各地的税源规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可见,只有在对税收收入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监控税源,掌握税收工作的主动权,进而通过分析税收计划与实际工作的差异,找出日常征管中的纰漏,从而有的放矢地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三、税收预测的基本原则

税收预测和其他经济预测一样,把进行预测的客观事物看成一个系统,把客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成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统一体。正是由于系统中某种结构的稳定性,才有可能使我们对客观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一般来讲,税收预测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连续性原则

所谓连续性原则,是指从过去到现在,并将持续至未来,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系统,其发展都要具有这种延续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时间方面的连贯性,即在系统中,如果过去一直受某种政策的支配,现在即使停止执行这种政策,经济系统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惯性运行一段时间。二是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即经济系统的结构在短期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它存在相对稳定性。这两点是我们进行税收预测的根据,前者是进行趋势外推法的基本假设,后者是利用因果关系建立结构模型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类推性原则

类推性原则是指经济事物(如国民收入、税收、各部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有各自的运行模式,并且这些模式之间会存在相似之处。例如,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意味着未来通货膨胀率将要上升,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又会提高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认识了这些经济运行的模式,就可以设想和推断未来的经济现象。要认识这些经济现象的模式,不仅需要大量过去和现在的事实和数据,而且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二者都是科学的税收预测不可或缺的。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都是相关的。在经济系统中,许多经济变量之间都存在着相关关系。有些变量是正相关的,有些则是负相关的,这些关系常常在一定的预测模型中表现为因果关系。在税收预测中,经常就是通过这种相关关系,建立预测模型,如回归分析模型。

(四)概率性原则

税收预测必须通过对事物发展偶然性的分析,揭露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规律性。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个规律就是人们普遍运用的统计规律。为了预测税收收入在某时期的发展趋势,常常需要对某时期的实际税收收入进行模拟。这种模拟的经济过程与实际的经济过程相比,无疑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会带有随机性。概率性原则就要求税收收入预测者对实际的税收收入作出区间估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