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对滞胀发生原因的看法
我试图用一个原因来说明经济停滞和物价高涨为何同时发生。现以美国为例,借用熊性美和薛敬孝提供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上述1951年至1960年期间,货币供应平均年增长率为2.0%,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3.2%,前者还低于后者,但加上信贷平均年增长率的4.0%,就超过后者,如果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情况则更是如此。1971年至1976年期间,货币供应平均年增长率为5.8%,信贷平均年增长率为8.5%,再加上货币流通速度又加快,[4]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仅为2.7%,远远低于它们。这就必然发生通货膨胀,物价就上涨。
但是,仅仅这样来说明滞胀,还不全面。这是因为,它虽然能够说明物价上涨,但还没有说明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并且危机和停滞本身就是供过于求,物价是应该下降的。因此,我们必须说明引起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这个原因,同时说明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的发生。
在我看来,这个原因就是通货膨胀的急剧发展。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前者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但是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5]冲突就意味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由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恰恰就是削减人民的消费力。急剧的通货膨胀必然使经济危机猛烈。这时,商品供过于求,物价应该下跌。但是,同样是急剧的通货膨胀,使纸币的价值急剧降低,又使物价急剧上涨,其幅度大于物价下跌的幅度。因此,在危机阶段,物价却反常地上涨。这又反过来使存货不易削减,无助于暂时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因而使经济危机慢性化,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从历史上看,20世纪30年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便废除金本位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也就是在这次危机中,发生过短暂的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之前,占据国际金融霸主地位的美国实行的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因而在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时,商品供过于求从而使物价下跌的力量,大于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的力量,于是危机时物价不上涨,有时还微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侵越战争升级,生产航天工具,登上月球,实施福利主义的“伟大社会计划”,所有这些国家垄断资本措施,必然导致财政赤字,纸币供应量急剧增加,于是急剧的通货膨胀政策就取代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经济停滞和物价上涨同时出现的原因。由于美国国际金融霸主地位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受其波及,也由于它们自己同样实行凯恩斯主义,因而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这个现象。
在说明滞胀发生的原因时,我排除了激进派经济学家极力主张的垄断价格的存在和维持这个因素。这是因为,垄断价格的维持,虽然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也就是使危机阶段延长,但是它不能说明危机时物价为何反而上涨。我们和激进派经济学家有一个共同点:信奉劳动价值理论。而只要我们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就必然认为通过垄断价格而攫取的垄断利润,是来自非垄断的经济成分,它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这就不能得出有了垄断价格的存在和维持,整个物价水平就提高的结论,更得不出经济危机和停滞时物价反而上涨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