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不能不关注违约概率测度问题。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考察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大小,以及其本金利息可能会发生的损失率大小。借款人违约概率测度是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最终目的是要真实反映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违约概率测度

商业银行在违约事件中蒙受的损失用随机变量L来表示,其规模取决于三个随机变量的乘积:违约发生的可能性,即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简称PD);不确定性暴露,即违约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简称EAD)和违约损失(Loss Given Default,简称LGD),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L=PD×EAD×LGD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概率),即信用风险的概率测度。对借款人进行违约概率的测度,已经被列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内容,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对处于风险暴露中的每一借款人进行评级,并估计其违约概率。研究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不能不关注违约概率测度问题。

(一)违约概率测度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

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考察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大小,以及其本金利息可能会发生的损失率大小。借款人违约概率测度是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最终目的是要真实反映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作为测量信用风险的一种基本方法,信用评级的作用就是建立在对借款人违约概率的测度基础上的。只有对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作出科学测度,银行才能够精确地计算出预期损失量,也才能够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估。

(二)违约概率测度是衡量不同评级体系优劣的客观标准

银行信用评级要被社会所认可并真正成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关键的一点就是其评级结果要能够经受起实践的检验。如果没有违约概率的测度,就难以衡量不同评级体系的优劣。如果回避严谨科学的违约概率测度,而仅仅追求评级指标体系的建设和评级方法的完善,就无法实现信用评级的现代化飞跃。因此,违约概率测度是信用评级具备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灵魂,是衡量不同评级体系优劣的客观标准。

(三)违约概率测度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素质的重要动力

违约概率测度的有效进行,不仅要依托于某种或某些先进统计模型和风险量化工具的科学运用,更离不开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规律的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如树立市场导向型的经营理念,展开全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营造良好的银行风险文化,构建垂直化、独立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等等。也就是说,客户违约概率测度要有成效,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还要求银行在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都能够与之相适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违约率测度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素质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尤其是国际先进银行不懈努力、大胆实践,充分利用现代数理统计理论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客户违约概率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摸索出了很多方法,进而大大提升了信用风险的量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